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审计战略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审计战略管理

  审计战略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带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审计发展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订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审计战略管理是审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以审计组织的战略制定和实施为对象的具有整体观的管理活动。它从战略视角对审计规划和审计实践进行综合的、系统评价和审核,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的领域以及审计单位的强项和弱项、机会与威胁,审查审计战略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它超越了具体职能部门的界限而注意到审计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各职能部门的有机关联,能够通过战略分析和评价而减少审计战略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并增强战略决策的可行性,改进审计战略的实施效果。

审计战略管理的内容

  1、审计组织层战略管理内容

  审计组织层战略要通过审计事业层战略来实现,因此要具有细分性;不同的组织战略要有不同领导体制保障,隶属关系和监督机制也是审计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审计组织战略强调的宏观环境的适应性,其管理应关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对审计战略的制约与要求;审计组织战略必须由人制定、实施和监控、评价,审计人才战略的恰当性也是审计战略管理的内在要求。另外,各个审计组织的审计风险控制、审计治理环境、审计目标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行为、审计文化与思想等方面的战略都是审计组织管理的内容。

  2、审计事业层战略管理内容

  审计事业层战略管理主要关注各个审计单位战略管理制度的存在性、战略管理程序的正确性、战略管理组织与审计环境一致性;评价其发展经营战略与审计群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确定审计使命、战略意图战略目标与审计环境的适应性;了解审计单位的竞争地位价值链上的整体成本结构(主要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另外事业战略定位的合理性、资源配置的协调性、战略途径的可行性、组织结构战略的适应性也是审计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审计事业层战略管理关注的重点是战略执行管理效益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价体系来进行。

  3、审计职能层战略审计内容

  审计组织是由很多职能部门组成的有机体系,因此,审计职能层战略管理主要关注主要审计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与审计组织战略方向一致性,与本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的协调性以及战略实施的操作性和战略实施过程中保障措施的完备性等。由于是短期战略计划,主要对各职能部门的战略实施结果进行管理、评价,偏向度量和评价业绩,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抽样选择一些职能部门的业务发展战略进行职能层面的评价和管理。

审计战略管理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在经营性质、经营方式、规模、社会影响及实施的战略等方面相似时,它们具有可比性。竞争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的胜利体现的是比较优势。因此,决策者应该了解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过去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并预测将来信息。竞争战略是建立在与竞争对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不能准确地判断竞争对手就无法制定可行的竞争战略。对比分析法正是从这个角度来审查决策层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是否考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了解。如果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和战略缺少必要的了解,一个企业或组织就可能过于重视短期决策,忽视长期战略问题,很难取得最佳业绩,并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攻击,遇到意料之外的竞争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法可以判断审计战略的制定是否准确地击中竞争对手的要害,是否有效地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2、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对社会活动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更直观和科学地反映某种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是否实施其活动的依据。投入产出法可以确保审计战略制定的科学合理陛,以最小的投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即达到经济上最佳状态的收益水平。成本与效益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效益是目标的贡献,成本是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明确项目的基本目标,是识别成本与效益的基本前提。项目的成本与效益的发生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在考察项目的成本与效益时,需遵循成本与效益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原则,否则就会多估或少估收益与成本,使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失去可比性。对于审计战略制定过程来说,这个目标就是审计主体预期达到的结果。

  3、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它能够使战略实施变得容易,把战略目标与评价指标进行分解和联系,以确保审计战略与远景能够贯彻和达到。平衡记分卡是以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网络式的评价管理系统。因此,在审计战略管理中引入平衡记分卡的理念制定评价标准可以更有效地达到审计战略的目标。

审计战略管理的步骤[1]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包括考察和了解审计组织的使命,建立将使命具体化的目标。由于目标选择会占用组织大量资源,并影响组织许多其他活动,因此这是一个关键步骤。管理者价值观会影响目标选择。

  2、识别现行战略

  第二步是分析现行审计战略与审计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否一致。如果审计单位的使命和目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发生了重大改变,或者其使命和目标采用现行战略无法达到,重新识别审计战略就很有必要了。对那些很少制订审计战略计划的审计部门来说,这一步骤的分析会暴露出审计组织缺乏明确战略的缺陷,下级人员只得从最高管理层的活动中推断战略。

  3、审计环境分析

  了解组织目标和现行战略为确定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战略影响提供了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审计环境包括审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对审计目标完成的影响是间接的;审计组织内部环境主要指审计管理、审计资源审计信息和审计后勤保障等,它们对组织目标完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环境因素变化的早期识别是环境分析获得成功的关键。

  4、审计资源分析

  审计目标和现行战略也提供了分析审计资源的框架。审计资源是用于审计目的和审计建设的各类资产,它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主要人力资源(主要涉及审计队伍结构、人员素质、内部机构设置、人员或机构之间的统筹分工与协作)、信息资源(主要涉及信息来源渠道的发掘、信息的积累、信息的自我利用、信息的对外传导)和技术资源(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开发、应用以及推广);无形资产指信息资源、社会公共关系、审计客户及审计文化资源等。审计资源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审计单位在人、财、技和管理等方面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处。分析重点不在于找出“我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差”,而在于找出“我们在哪些方面比对手做得好,哪些方面比对手做得差”。

  5、战略机会与威胁的识别

  战略识别、审计环境分析和审计资源分析都是为第五步决定审计组织的机会和面对的威胁提供依据。机会是指有助于审计组织达到战略目标的环境特征。威胁则是指妨碍审计组织达到战略目标的环境特征。

  6、确定战略改变的程度

  通过审计资源和审计环境分析,可以预测出继续执行审计战略的结果。根据预测结果,管理者可以决定是否修改战略。这个决策取决于是否存在绩效差距。绩效差距是指在第一步目标确定过程中设置的目标,与现行战略如果继续执行可能获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异。

  7、战略决策

  如果需要改变战略来缩小绩效差距,那么第七步就是制订新的审计战略计划。战略需要分别在审计群体、审计组织和审计职能三个层次设立。

  8、战略贯彻

  战略一旦决定就必须贯彻,即落实到日常审计行为中去。即使最高明、最富有创造性的战略,如果得不到贯彻实施也相当于空中楼阁。

  9、战略控制

  在审计战略贯彻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定期或在关键阶段检查战略的执行进度。与战略控制相关的主要问题是:战略是否在按计划贯彻执行?战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审计战略管理的意义[1]

  1、审计战略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审计发展到今天,其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审计,人民群众也非常关心审计,普遍认为审计是反腐利剑,审计工作较好地起到了维护经济秩序和群众利益的作用。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要想发挥应有的职能,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制定发展战略。审计战略包括审计发展方向、审计发展方针、审计目标计划等重大审计决策,这些决策对审计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影响。要想发挥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应有作用就必须通过审计战略管理保证审计战略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多地参与未来审计的规划与决策工作,着眼未来,瞄准审计发展中的新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对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如果不对审计战略进行管理,审计路线就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审计失败频发,审计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走向反面。因此,加强审计战略管理,避免或抑制决策的随意性、主观臆断性与“一言堂”现象,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不仅仅是关系到审计主体利益或声誉的事,而且应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2、审计战略管理为审计组织注入“适者生存”的发展理念

  在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今天,审计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这要求管理者制定审计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随时了解审计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应环境的战略决策。如“十一五”《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GDP降耗20%。节能降耗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发展战略也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面对当前新的环境和要求,环境绩效审计和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必须提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面对国际所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国内所要想保住既定的市场份额甚至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必须走做大做强的战略;内部审计要想立足发展,也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通过审计战略管理,可以促使审计组织更好地与审计环境保持协调关系

  3、审计战略管理为审计组织树立竞争观念

  审计环境的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机会,也可能带来威胁;决策层只有把握机会、消除威胁,才能使审计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如社会审计面临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相近行业的进攻与挑战;内部审计部门也面临社会审计的攻城略地,内审外包(outsourcing)使内部审计丧失很多市场。而有效的审计战略管理可以达到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的目的,促使审计组织强化竞争意识。

  4、审计战略管理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有审计就有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国家审计机关的行为及其所负的法律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而且人们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审计风暴之后,人们对国家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技术、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原因,早在20世纪60年代,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就进入“诉讼爆炸”,2l世纪的“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案更是把注册会计师行业推倒风头浪尖;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单位决策者的重视,单位领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经济事项进行审计监督。而由于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巨大的审计风险。通过审计战略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可能的战略问题,在战略的制定过程适时地规避这些因素,降低风险损失

  5、审计风险管理直接推动审计主体的自身建设

  审计战略失败风险表明审计体制、审计制度、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技术以及审计条件还不适应经济生活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在进行审计战略管理过程中,逐步使审计决策科学化,培育高素质人才,建立责任机制,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等,促进审计发展。

  6、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稳定

  审计战略失败会给社会造成损失和冲击。对审计战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遏制或阻隔风险的连锁反应,使资源向有效益的所真正需要方向流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于玉林,项文卫.审计管理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0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东风,KAER,连晓雾,Yixi,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审计战略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