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其具體表現是:表現在消費上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表現在生產上是個別企業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表現在階級關係上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歷史演化[1]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演化與科技革命的發展緊密相關。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和發展所推動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必然引起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生曲折而複雜的變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曲折而複雜的變動又是通過資本占有關係和資本經營管理形式的演化體現出來的。
18世紀70年代發生的第~次科技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資本主義原有的單個資本家所有制的資本占有關係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它要求單個資本直接聯合起來對公司實行集體占有。集體占有的資本占有關係的產生,使資本的經營管理形式也由單個資本的管理形式轉變為股份資本的管理形式。集體資本占有關係和股份資本經營管理形式的產生,並非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性質的變革,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自身範圍內適應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一種調整,是對激化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一種緩衝。股份資本的出現,使“生產規模驚人地擴大了”,使“那種本身建立在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並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社會集中為前提的資本,在這裡直接取得了社會資本(即那些直接聯合起來的個人的資本)的形式,而與私人資本相對立”,使資本所有權與資本使用權發生了分離,“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轉化為單純的經理,即別人的資本的管理人,而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即單純的貨幣資本家”;。’但是,所有這些也只是表明資本管理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表明“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轉化為聯合的生產方式的過渡形式”。在資本主義股份公司內部,雖然存在著社會生產資料藉以表現為個人財產的舊形式的對立面,存在著擺脫單個資本家個人管理的內在要求,“但是,這種向股份形式的轉化本身,還是局限在資本主義界限之內;因此,這種轉化並沒有剋服財富作為社會財富的性質和作為私人財富的性質之間的對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態上發展了這種對立。”
19世紀7O年代發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所推動的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對資本之間的聯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體資本的占有關係和股份資本的經營管理形式已不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的要求,集體資本的占有關係發展為私人壟斷資本的占有關係,與此相適應,產生了私人壟斷資本集團的經營管理形式,即以股份制為基礎的聯合制、參與制等。同樣,這一資本占有關係和經營管理形式的產生,也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限界內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種揚棄,目的仍然在於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能夠適應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的要求,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趨於緩和,使資本主義延長壽命。私人壟斷資本的占有與非壟斷的股份資本的占有不同,它的生產目的不再是獲取自由競爭時期的平均利潤和超額利潤,而是攫取高額壟斷利潤。聯合制、參與制的經營管理形式體現了這一生產目的。聯合製作為生產集中和企業聯合的一種壟斷形式,與非壟斷的、非聯合的企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在資本主義經濟現實中,聯合製表現為同種的即同一領域的企業之間的“同質聯合”,和不同領域企業之間的“異質聯合”。參與制是金融資本通過收買和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控制企業,加強自身實力的一種經營管理形式。它在控制了一個巨大的壟斷企業之後,把它作為“母親公司”,動用它所擁有的資本去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並通過股票控制額把這一企業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成為其屬下的“女兒公司”,“女兒公司”再依法統治“孫女公司”。這樣,金融資本擁有不太多的資本,就可以通過層層參與,控制大量的企業和比自己原有資本大十倍、百倍的他人資本。參與制擴大了金融資本剝削的基礎,也為金融資本進行投機活動提供了方便。它“不僅使壟斷者的權力大大增加,而且還使他們可以不受懲罰地、為所欲為地乾一些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可以盤剝公眾,因為母親公司的領導人在形式上,在法律上對女兒公司是不擔負責任的,女兒公司算是‘獨立的’,但是一切事情都可以通過女兒公司去‘實施’。顯然,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中產生的聯合制、參與制,不可能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加速生產力的發展而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趨於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興起的、併在2O世紀7O年代以後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社會化的程度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地增長,原有的私人壟斷占有關係和以股份製為基礎的聯合制、參與制等私人壟斷資本集團的經營管理形式,與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不相適應,二者的矛盾達到了尖銳化的程度。這樣,資本占有關係就從私人壟斷資本發展為國家壟斷資本,與此相適應,經營管理形式也就從私人壟斷資本集團經營發展為代表整個資產階級的國家經營或國家與私人共同經營。國家壟斷資本的占有是資本社會化的最高形式,而國家經營或國家與私人共同經營的管理形式則是這一占有關係的表現。國家壟斷資本的占有,表明國家和私人壟斷資本的“結合”占有,它們融為一體參與社會資本再生產過程,目的就在於加強壟斷資本集團的經濟實力,調節國民經濟比例關係,緩和壟斷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為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條件。國家經營或國家與私人共同經營的管理形式,使壟斷資產階級國家已不再只是一個階級統治和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不再只是上層建築,而是一個經濟實體,已成為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之一。它作為壟斷資本直接依靠資產階級國家機器調節國民經濟的一種手段,作為用國家資本來保證私人資本取得高額壟斷利潤的一種措施,消除不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剋服不了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經濟矛盾,更改變不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正如恩格斯所說:“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產力據為己有,就越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越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係並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演化的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經濟危機的爆發。經濟危機的爆發衝擊著生產力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通過資本關係的調整趨於緩和,但是,生產力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壟斷在使社會生產力朝著更大範圍、更大規模發展的同時,也孕育著與資本關係的矛盾,並使這一矛盾再次趨於尖銳。不斷尖銳的矛盾又總是通過每隔一段時間就發生的經濟危機對生產力的破壞來抑制。因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歷史演化再現了這一矛盾時而尖銳、時而緩和、時而又重新尖銳的波浪式發展圖景,說明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其演化中不斷累積著其深化的動力和因素,從而對資本主義本身構成了瓦解的威脅。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現實變化[1]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運動,是通過資本與雇佣勞動的關係、貧富兩極分化狀況、人與自然的關係等許多具體形式表現出來的。在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中,資本對雇佣勞動剝削的隱蔽化、貧富兩極分化的加劇、人與自然關係的激化等,反映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變化。
首先,資本對雇1用勞動的剝削日益隱蔽化。一是資本民主化的形式掩蓋了勞動者受剝削、受奴役的地位。“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盛行,使擁有股票的雇員日益增多。其實,雇員擁有股票只不過是一種儲蓄性投資,他們所掌握的股金是有限的,所得的股息也只相當於存款利息,並且這些收入也不可能作為資本投入再生產;他們並不按所持有的股票額占有相應的生產資料,他們不可能由此成為資本家。“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推行,並不表明資本權力的真正轉移,而只是資本控制方式的變化。
二是體系化的管理形式掩蓋了勞動者勞動強度的增大。與高新技術在生產中的普遍應用導致生產自動控制化和辦公自動化相適應,體系化的管理形式不僅成為資本獲取剩餘價值的手段,而且也成為自動化機械不間斷快速運轉中的最有效的管理勞動力、設備、資材的體系。在這一體系下,工人以最少的人員、最大的勞動強度,被強制地進行不間斷的勞動。儘管機器的運轉已不是由工人直接操縱,儘管人們看到的不再是勞動者受“鞭打”的事實,但勞動者仍然是雇佣勞動者,仍然在為資本家創造著剩餘價值,受剝削的程度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深重。資本主義的這種體系化的管理形式,“通過適當結合技術提速、嚴密監視和威脅等手段,可以促使工人乾比合同規定更多的活”,是要“在所有者和工薪勞工者之間建立實際的對立”,“勞動異化的趨勢,雖然會被某些提高生產力的致富和參與計劃阻隔一下,但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資本家不可能讓工人有更多的閑暇,不可能讓工人工作起來更有意義,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結構。
三是等價交換的形式掩蓋了勞動者被剝削的實質。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中,勞動市場上通行的是勞動力商品買賣的等價交換原則。然而,一旦進入生產過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就會生產出比自身的等價大得多的價值。等價交換形式掩蓋了不平等交換的實質。在現代國有壟斷資本的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這一掩蓋有了新的特點。由於國有壟斷資本的所有者是國家,國家在形式上是全社會的代表,它把全體勞動者置於形式上的平等地位,所以它給人以假象,即全體勞動者似乎都一樣能得到作為國家財產的那些生產資料和產品。形式上的平等掩蓋了真正存在著的雇佣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國有壟斷資本成為雇佣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合理占有者。不僅如此,國有壟斷資本還與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加強對雇佣勞動的剝削,並把它所榨取的剩餘價值通過各種途徑轉移到私人壟斷資本那裡,然後再通過財政稅收的方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利潤分割,從而最終實現國有壟斷資本的價值增殖。
四是消費領域的提價降低了勞動者的實際收入。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對雇佣勞動的剝削由直接壓低工資而轉入消費領域,資本利用其壟斷地位,強行規定它們所期望的消費品價格,通過提高消費品價格,收回它被迫從利潤轉移到工資中的那部分價值。工人通過“工資集體談判”制度所得到的維持勞動力價值水平的工資,很快就被壟斷資本附加在商品上的價格抵消了一大半,工人的實際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壟斷資本的這一做法導致了通貨膨脹。
五是對特定的工人剝削增強了資本的增殖能力。特定的工人即外籍工人、婦女等,他們在政治上和思想意識上力量薄弱,易於受到資本對他們施加的超額剝削。外籍工人由於其外國人的法定身份,因而政治地位脆弱,缺乏法律保護,易於接受資本強加給他們的極為低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接受資本的超額剝削。在傳統的習慣偏見影響下,婦女的就業歷來受到社會的歧視,資本利用了這一點,對要求就業的婦女進行超額剝削。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就業最多的服務性行業,也就是資本獲取利潤最豐厚的行業之一。
其次,資本主義一國範圍的貧富兩極分化日益加劇。主要表現在資本和勞動的收入差別、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別兩方面。一方面,在可供資本分配的剩餘價值總量不斷增長、各種職能資本家獲取的資本收入不斷擴大的同時,勞動收入增長滯緩甚至下降。扣除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素,勞動者的實際工資自20世紀7O年代以後開始下降。“過去的20年中,只有最上層115的職工獲得了實際工資的增長。如果把收入分配分為五個層次,越往下,工資收入下降得越多,第四層下降為10%,最底層下降則為23%。”另一方面,收入的差別必然導致生活的差別。勞動者的實際生活狀況雖然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政府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調節有了明顯提高,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勞動者得到的享受有所增長,我們不再看到勞動者一天要乾14-18小時繁重工作的狀況,不再看到勞動者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慘景,但是,比起資本家的享受來,比起一般社會發展水平來,勞動者所得到的社會滿足程度卻降低了。資本主義世界貧富之間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的兩極分化狀況在不斷加劇。目前,美國最富的1%的人擁有全美家庭財富的40%,比90%的美國人所擁有的財富還要多。在英國,最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財富,是最窮的20%的人所占有財富的10倍。“今天我們稱之為無家可歸的人——在社會上游蕩的人群,以任何一晚為時間單位統計,他們在美國的人數大約為60萬,以五年為時間單位統計,他們的人數為700萬。”這種現象已遍及整個工業化世界,“法國估計有60萬到80萬無家可歸者。在富有的工業化國家,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可以見到露宿街頭的人。”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狀況,說明瞭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之間矛盾的激化。儘管勞動者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壟斷資本是不可能把他們所獲得的全部剩餘產品分配給勞動者,可是這部分剩餘產品又不可能被資本家全部消費掉,這就又進一步加劇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一面是大量消費品的過剩,另一面則是廣大勞動者生活的貧困。當然,資本主義也正是在不斷緩解這一矛盾中生存的,“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
第三,資本主義世界人與自然的矛盾日趨激化。在資本主義現代大工業發展的同時,地球重要的生命圈中的大部分生物被毀壞。可耕地嚴重衰退,土地沙漠化情況嚴重,森林遭到破壞,奇妙生物遭到亂捕、亂殺,人類不僅失去了大量的可耕地和居住地,而且還失去了天然的呼吸器官,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基地。經濟的迅速發展伴隨著對自然資源的盲目的、無節制的開發,使自然資源面臨枯竭的危險。經濟發展帶來的高生產、高消費及其所引起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造成了生態的失衡。在發達國家走向富裕的同時,發展中國家也陷入了生態危機。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僅從自然環境被污染的角度,而且也從自然資源面臨浪費或枯竭的角度,動搖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基礎。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激化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資本本身性質的界限。“這些界限在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大限制,因而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顯然,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環境、破壞大自然的危險趨勢,人與自然處於尖銳的衝突之中。然而,這種危險趨勢的存在,這種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激化,是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深化分不開的。以追求利潤為動機的生產必然導致技術規模日益龐大,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生產和人口日益集中,職能也日益專業化;但是,人們的消費需求則是有限的,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更是有限的。這一矛盾不得到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是難以得到根治的。資本主義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環境、破壞大自然的危險趨勢發展下去,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激化發展下去,毀滅的正是資本主義自身。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當代的現實變化,反映了資本主義總是在不斷地調整和變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這種調整和變革必然給資本主義的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延長資本主義的壽命:但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當代的現實變化又孕育著更深的使其激化的動力和因素,而這些動力和因素必將成為阻礙資本主義發展並促使其走向滅亡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