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勞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異化勞動(alienated labour)
目錄 |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稱勞動異化,它是馬克思用來表述資本主義雇佣勞動的重要概念。異化本來含義是指人(主體)的創造物同創造者相脫離,不僅擺脫了人的控制,而且反過來變成奴役和支配人的、與人對立的異己力量。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創造了財富,而財富卻為資本家所占有並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這種財富及財富的占有、工人的勞動本身皆異化成為統治工人的、與工人敵對的、異己的力量,這就是勞動異化。
馬克思用異化勞動來概括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及勞動本身的關係。他認為,勞動(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本質,但在私有制條件下卻發生了異化。其具體表現是:
①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
②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相異化。
③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即人同自由自覺的活動及其創造的對象世界相異化。
④人同人相異化。因為當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勞動活動以及自己的類本質相對立的時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對立。
馬克思藉助異化勞動概念,初步探討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私有財產的本質和起源,並通過異化勞動的揚棄來說明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在馬克思成熟時期的著作中,雖然還曾講到異化勞動,但已不再作為說明歷史的理論和方法,只是作為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雇佣勞動和資本對抗關係的概念。
馬克思的異化觀。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學形態的異化理論,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最典型的異化本質。在馬克思之前,人們所揭示的種種異化,基本上還停留在異化的外部現象。馬克思則揭示出決定異化外部現象的本質異化,即異化勞動或勞動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在1842-1843年間所寫的《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尚停留在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異化問題的階段。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提出了異化勞動的觀點,並以此作為自己異化觀的出發點。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運用異化勞動觀點,進一步揭示了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和前此社會的主要異化形式“私有制異化”,即作為國家形式的政治統治的異化以及勞動作為人的自身否定的社會活動的異化。從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在《經濟學手稿(1857一1858)》和《資本論》等著作中,馬克思以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為基礎來闡明異化的本質。他在這些著作中揚棄了從社會契約論到黑格爾的異化理論,認為轉讓不過是從法律上表示簡單的商品關係;外化則表示以貨幣形式對社會關係加以物化;異化才真正揭示了人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會關係,其實質在於表明人所創造的整個世界都變成了異己的、與人對立的東西。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內容作了深刻的概述。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勞動概念,明顯地帶有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跡。雖然馬克思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但這裡所說的勞動還不是具體的、歷史的、現實的勞動,而是抽象的、理想化的勞動。把異化勞動概念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的出發點,意味著是以抽象的、理想化的人的本質(自由自覺的活動)作為衡量社會制度的尺度,因而從根本上說來還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馬克思成熟時期的著作中,雖然還曾講到異化勞動,但已不再作為說明歷史的理論和方法,只是作為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雇佣勞動和資本對抗關係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