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決策系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財務決策系統(financial decision system)
目錄 |
什麼是財務決策系統[1]
財務決策系統是將數據倉庫及其中的數據篩選結合起來的一種嶄新的決策支持系統,它可進一步地提高輔助決策的功能。
財務決策系統的要素[2]
一個決策系統由五個要素構成:
(1)決策者。決策者是決策的主體。它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集團——決策機構。關係團體利益的決策,逐步從個人決策轉為集團決策,逐步從高度集中的決策轉變為多層次的分散決策。
(2)決策對象。決策對象是決策的客體,即決策想要解決的問題。構成決策對象的只能是決策者的行為可以施加影響的系統,決策者的意志不能改變的東西不能成為決策對象。
(3)信息。信息包括企業內部功能的信息,以及企業外部環境的狀態和發展變化的信息。決策時,保持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是至關重要的。大部分決策錯誤都與信息失真有關。
(4)決策的理論和方法。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包括決策的一般模式、預測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術、決策方法論、數學和電腦應用等。有了正確的信息,只是具備了科學決策的前提,並不等於就有了科學的結論。決策者還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並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分析、推理和判斷,才能找出好的方案。
(5)決策結果。決策結果是指通過決策過程形成的、指導人的行為的行動方案。企業決策的結果通常要採用語言、文字、圖表等明顯的形式來表達。決策的五個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組成了一個決策系統。
財務決策系統中的權衡[3]
在財務決策中,決策者必須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決策問題。對每一個決策問題,決策者都需要對決策相關的正反兩方面進行權衡,做出選擇。這方面的事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1)在投資決策中,決策者面臨的基本權衡問題是收益和風險的權衡。我們不可能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收益,要獲得較高的收益率,就必須承擔較大的風險。權衡的標準可能是追求收益,也可能是控制風險。在不同的權衡標準下,決策的結果分別是:在能夠承擔的風險範圍內,選擇收益最大的方案;或者在取得一定收益水平的前提下,選擇風險最小的方案。
(2)在籌資決策中,決策者面臨的基本問題是資本成本和財務風險的權衡。我們一方面希望資本成本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又希望財務風險最小。但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因為債務資本的成本較低,權益資本的成本較高,為了追求較低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必須增加債務資本的比例;但債務資本的增加又會導致財務風險的增大,使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增大。對這個決策問題,權衡的標準是什麼呢?是追求較低的資本成本,還是控制財務風險?不同的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決策者可能會有不同的抉擇。負債比例本來就不太高的企業,可能會追求降低資本成本的目標;而已經高負債經營的企業則會選擇控制財務風險作為目標。當然這裡要考慮的因素還是很多的,如負債的抵稅作用、財務杠桿利益、通貨膨脹因素等。也許明智的決策者會說:我們選擇企業價值最大作為權衡的標準。這種說法在理論上無懈可擊,但實際操作中還是十分棘手的。
(3)在負債經營中還要進一步面臨一些問題。例如,企業獲得長期負債還是流動負債?是通過銀行借款,發行一般公司債券,還是發行可轉換債券,抑或發行可分離債券?這裡都存在著權衡的問題。
(4)在收益分配決策中,決策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企業實現的利潤多少留存企業,用於企業今後的發展,多少作為股利分配給投資者。此決策問題要考慮的利弊和得失也相當複雜,如要考慮企業的發展前景,要考慮稅收因素,要考慮外部的融資環境,還要考慮公司股票價格的市場表現,等等。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如何確定權衡的標準呢?其實這些利弊和得失歸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如何在股東的眼前利益和企業的長遠發展之間進行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