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主體假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理財主體假設是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應限制在每一個在經濟上和經營上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它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間範圍,將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同另外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相區分。
理財主體假設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間範圍,將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同另外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相區分。在現代的公司制企業中, 客觀上要求將公司的財務活動與股東的財務活動劃分清楚。如果將成千上萬的股東和企業混在一起,就無法判斷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使用理財主體假設,將公司與股東、債權人、企業職工等主體分開,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理財主體即財務主體應具備以下特點:
(1)財務主體具有獨立性。
財務主體能夠在不受外界直接干擾的情況下,自主地從事財務活動。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財務主體有自己所能控制的資金,這種控制雖然不一定是法律上的所有權,但它可以保證主體活動對象的存在,並且主體對其財務活動的結果承擔責任。
第二,財務主體能夠自主地進行融資、投資、分配等一系列財務活動,財務主體的決策始終立足於自身的實際情況,滿足於自身的需要。獨立性是財務主體最主要的特征,財務主體若缺乏獨立性,不僅會使財務決策過程混亂,而且會使財務活動結果的責任無法明確, 從而導致財務主體管理秩序混亂、責權不明,最終使財務主體解體。
(2)財務主體具有目的性。
財務主體從事財務活動都有自己的目標,根據目標來規劃自己的行動。因為財務活動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它時刻面臨著來自外界的無情競爭,如果財務主體理財目的不明確,必將分散財務主體的管理活動力量,最終導致財務主體在競爭中失敗。財務主體作為一個完整的經濟組織,不僅有其行動的總目標,而且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具體目標。在融資階段,財務主體的具體目標是籌集足夠的資金,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在投資階段,其目標是做好投資決策,實現凈收益最大化;在分配階段,其目標是通過分配決策,一方面使投資者滿意,另一方面保證公司具有發展後勁。
(3)財務主體主要運用價值手段進行活動。
現代經濟生活中,一個經濟組織的活動有兩條流程:一個是物流,一個是資金流。財務活動主要是對資金流進行管理和規劃,達到資金有效、合理、平衡流轉。對資金這種特殊的對象進行管理,決定了財務主體只能運用價值手段。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價值的觀念無處不在,其中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風險價值是貫穿於整個財務活動的兩個最主要的價值觀念。運用價值手段進行財務管理活動,可以全面、完整、系統地對財務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有利於財務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個組織只有具備這三個特點,才能真正成為理財主體,顯然,與會計上的會計主體相比,理財主體的要求更嚴格。例如,某個主體雖然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但不是法律實體,則該主體雖然是會計主體,但不是理財主體,如一個企業的分廠。如果某主體雖然是法律實體,但沒有獨立的經營權和財權,則其也不是理財主體。考慮到實際情況,理財主體可以區分為完整意義上的理財主體(或稱真正的理財主體、自然的理財主體)和相對意義上的理財主體(或稱相對的理財主體、人為的理財主體)之分。一個真正的理財主體,必須具備以上三個條件。一個先對的理財主體,條件可適當放寬,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具體情況和一定單位權、責、利的大小,確定特定層次的理財主體。不過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所說的理財主體,一般都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主體。
由理財主體假設可以派生出自主理財假設。從上述理財主體的概念中可知,凡是成為理財主體的單位,都有財務管理上的自主權,即可以自主地從事籌資、投資和分配活動。當然,自主理財並不是說財權完全集中在財務人員手中,在現代企業制度情況下,財權是在所有者、經營者和財務管理人員之間進行分割的。兩權分離的推行,使財權回歸企業,經營者有權獨立地進行財務活動,包括籌資、投資和分配等重要決策。“經理革命”的出現,進一步為企業成為理財主體奠定了基礎(所謂經理革命是指領取薪水的經理人員在高層管理中逐漸取代傳統的所有者在企業中的支配地位,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基本特征)。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財權的逐漸回歸企業,所有競爭行業的國有企業均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主體。而一部分不能實行完全競爭的行業的國有企業,其理財主體的雙重身份可能會長期存在。但這種特殊情況的存在,並不否認理財主體假設的成立。
很好!可參照性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