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王亞偉出生於安徽馬鞍山市,畢業於清華大學雙學位。前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顧問。王亞偉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系,其間對證券投資產生濃厚興趣,選修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雙學位。
1994年王亞偉進入中信國際合作公司。這家公司在當時也屬於剛成立,主要業務是機電產品成套設備進出口及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最後的三個月開始接觸證券投資業務。
1995年基於對證券投資的興趣,他進入了華夏證券公司,在當時全國最大的證券營業部: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任研究部經理。
1998年,國內的基金業開始啟動,3月27日第一支規範運作的封閉式基金,即基金開元成立。實際上在同一階段,華夏基金管理公司開始籌建,王亞偉跟隨當時的營業部總經理後來的的華夏基金總經理範勇巨集加入籌備組,4月份公司就成立了。
1998年4月28日,華夏基金旗下第一隻封閉式基金——基金興華成立。股票代碼是500008,基金單位總份額為20億份。王亞偉最初時是基金興華基金經理助理,之後任基金經理。同期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學習,後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從1998年4月28日到2002年1月8日,即王亞偉離任,基金興華的凈值增長率是84.86%,對應同期上證綜指漲幅是18.79%。
2001年年末,華安、南方和華夏三家分別發行了開放式基金,從2001年12月起王亞偉開始擔任華夏成長的基金經理。
2002年深滬兩市分別下跌了18.62%和8.07%。華夏成長的凈值增長率為-3.09%。這個成績應該讓專業投資者滿意,但是讓剛剛接觸基金的國內理財者感到不安。
2003年11月,上證綜指創出了新低。但是2003年仍有機會,也有成功的投資者,這就是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下半年,QFII涉足的電力、鋼鐵藍籌股走出了行情。華夏成長的凈值增長率為13.09%。王亞偉在年報中總結:2003年與業內同行相比,與市場提供的投資機會相比,取得的收益率不能令人滿意。
而在2004年,熊市依然延續著,上證綜指下跌15.4%,深圳成指下跌11.85%。華夏成長當年凈值增長率為3.91%,王亞偉仍然沒有創造出讓行業之外的人記得他的成績。
2005年4月,王亞偉不再擔任華夏成長的基金經理。根據上海財匯的數據,從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即王亞偉離任,上證綜指下跌28.5%,但是華夏成長凈值增長率為13.22%。
2005年12月王亞偉接手華夏大盤精選基金。2006年,華夏大盤以154.49%的業績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對應上證綜指漲幅達到了130%,而同期凈值增長超過這一數字的基金有19只。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09.83%。部分原因是,基金有持有股票倉位的限制,同時中行、工行等權重股對上證綜指的影響較大。
2012年5月7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王亞偉因個人原因於2012年5月4日離職。
- 性格決定成敗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王亞偉從來不說自己在投資上的成功,在和記者的交流中他甚至都不願意舉一個成功的案例,相反他更多的是總結自己的失誤,因為是否成功是由別人來評價,而失敗的教訓卻只能由自己來總結。
不過王亞偉在投資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他所管理過的三隻基金均在華夏基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他目前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去年總回報率達到了150%,截至1月18日,今年以來半個多月已實現凈值增長率21.5%,在股票基金中排名第三。現在他還身兼華夏基金副總裁和投委會主席的職務,雖然主要精力在投資上,但副總裁的行政職務也是公司對他投資成績認可的體現。
王亞偉分析自己在投資上的優勢,除了方法之外,他更強調性格。穩重、堅定、善良、不怕困難的性格更多來自家庭的熏陶。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王亞偉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是父親,父親的耳濡目染與言傳身教給王亞偉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識功底。
一旦確立方向,就能心無旁婺,即使經過波折也要經受住考驗堅定走下去。王亞偉說自己這種個性很大程度受了父親的影響。在他大學畢業的那年,父親被查出胃癌,但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治療竟然戰勝了病魔,現在仍然健康。這件事讓王亞偉相信沒有過不去的門檻,自己看準的事就不能輕易放棄和改變。這種性格在投資上也得到了體現。去年前三季度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凈值增長率在全部股票型基金中遙遙領先,但由於他對人民幣升值引發的銀行地產股高估值的不同看法,雖然考慮到市場熱點輪動的可能,但仍沒有跟隨市場熱點在四季度及時補倉銀行地產股,最終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年度排名上未能延續上半年的冠軍地位。對此王亞偉並不後悔,目前他仍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在牛市中應迴避資產泡沫,堅定追求自己“安全邊際之上的收益”。
談及今後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王亞偉坦言他的興趣還是在投資上。“做基金經理可能越做越好,追求職位可能很快會上升到你不適合的位置。”
- 品位決定價值
越是真理往往越是平常,越是深奧的道理往往錶面看起來越簡單。
如果問王亞偉他投資的秘訣是什麼,他會告訴你“追求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聽起來跟沒說一樣。
基金經理之間的區別在哪裡?王亞偉認為主要是品位。“風險偏好就是基金經理的品位,不同的人選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最終在市場的表現也不一樣”,王亞偉說他的投資品位和秘訣就是“追求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風險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大家置身市場中對風險的認識卻是不盡相同。什麼是風險?什麼時候是風險最低,在市場中基金經理的判斷可能完全不同。在市場普遍追求流動性溢價的時候,王亞偉出於自己的風險觀仍在為他的成長性溢價而耕耘不綴,從這一點上看王亞偉是一個成長投資的堅定擁躉者和高風險投資的頑固厭棄者。“不能因流動性溢價和牛市而降低了選股的標準”,由此可見王亞偉還是一個清高的“品位主義者”。這也許可以被認為是保守,但事實證明對於一個有長期規劃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寧可保守也不需要激進。
在股市中有著名的“羊群效應”。當股價建立了向上的普遍心理預期,就會有更多的以前投資或者不投資股市的企業和股民加入股市,已在股市的企業及股民可能還會通過借貸調入更多資金,於是股價更加加快上漲,就像羊群向前奔跑,一些不跟著羊群跑的羊可能就會遭到踐踏,因此即使是知道繼續向前可能是災難也不得不隨大流奔跑,直到股市的泡沫破滅。
“我覺得在投資者中,‘羊群效應’確實是存在的,但我選股票可能是那種輸時間不輸錢的類型,我可能短時間買進去時買了一個高點,但是企業質地好,未來得成長性能夠延續,那麼經過一段時間我又能賺錢,追求一個長期安全。”
風險教育是在市場的輪迴中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的。1999年是中國市場的一個大牛市,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漲,大家都在瘋狂入市,大舉建倉,整個股票市場炙手可熱。到2000年,在市場最高點,幾乎所有人都看好股市的關鍵時候,王亞偉覺察到裡面潛藏著的危機,斷然決定大量減倉。這樣,2000年底,股市開始回落時,他管理的基金興華成功迴避了股市下跌的風險。2001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持續4年的熊市,興華基金最後帶給投資者的是19億元的分紅。
在對風險認識加深的同時,王亞偉在對有業績增長支持的成長投資方面的思考也在逐年深入,他對成長本身的穩定性、持續性關註越來越高。王亞偉不認同他是一個投資上的老獵手的評價。因為目前即使是老獵手面對的這個市場與以往也是完全不同。有人民幣升值的背景,有制度變革、有全流通、有人口紅利,等等。與以前大家熟悉的中國股市有著太多的不同。在如此多的新問題面前,老獵手同樣是小學生。
- 思想決定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在股市中最終將會被消滅。當記者問王亞偉如何在股市生存得更好的方法時,他強調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還是要形成一套能夠體現自己風格的,能夠適合自己運用的比較成熟的一套投資方法。你的投資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自己對市場本身的認識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別人走,失去主見。你每時每刻都應想市場的風險在哪裡,市場的機會在哪裡?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結合自己的方法應對,始終從投資的角度上看問題。”
9年的“庖丁解牛”生涯,讓王亞偉深刻體會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要想尋找未來的牛股,你必須要從目前充斥市場上的各種聲音中冷靜下來,獨立思考。這是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你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過濾能力,才能抓住事情的關鍵,不然就會被淹沒和迷失方向。” 王亞偉表示,“作為基金的管理人,投資者把錢交給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沒有做到盡職盡責。”
對於經過一年大漲後繼續狂飆的A股市場,我們很想聽到王亞偉的判斷。我們知道他是一個不願意多講話的人,每說一句話都要經過仔細的思考後才說出來,因此他的語速不快,你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理解,而這樣的人說出的話往往也更有分量。
王亞偉認為目前市場在總體健康的同時,在充裕的資金推動下已經出現了局部泡沫的跡象,某些公司股價的漲幅已經透支了經營業績的增長,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出現了泡沫。新興市場的牛市演變得較成熟市場更為激烈,需要警惕臺灣股市的前車之鑒,以平穩的方式可能維持十幾年的牛市也可能在一兩年內到泡沫化或者以大幅波動的形式演化。
王亞偉顯然是一個說真話的人,這在一個熱情膨脹的資本市場中更為難能可貴。在如何管好大基金方面他直言不諱:“我覺得大基金的成功運作是需要市場容量足夠大,要有好的投資品種,沒有這麼多的投資品種,大基金要管好是不容易的。”
“冷靜下來,用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這是王亞偉作為一個職業投資者給大家的忠告。
他的這些話對我意義很大,有很大的影響。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