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失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匯率失調(Current Misalignment)
目錄 |
匯率失調是指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匯率偏離了理想的均衡匯率水平,一般分為匯率高估和低估兩種情況。
匯率高估是指現實匯率所反映的本幣價值高於均衡匯率所反映的價值,在直接標價法下表現為匯率偏低,在間接標價法下則是匯率偏高。匯率低估的情況恰好相反。
人民幣匯率失調的原因分析[1]
總體上看,1980---2007年人民幣匯率一直圍繞均衡匯率水平波動,且有人民幣匯率的低估和高估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人民幣低估的原因分析
1987-1988年匯率低估與官方匯率下調和1988年開放調劑市場匯率有關。外匯調劑市場匯率的放開導致人民幣實際匯率迅速貶值。
1991-1995年低估的原因:
第一,調劑市場匯率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第二,“南巡講話”後國內投資熱導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進口需求猛增,外匯需求隨之激增,外匯市場上出現求大於供的局面,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影響匯率低估。
第三,1994年我國實行大規模稅制改革,平均出口退稅率從1993年的11.2%提高到17%,促使均衡匯率升值。
第四,出口快速增長導致的外匯儲備大幅增長。我國的國外凈資產主要由外匯儲備構成,因此國外凈資產的大幅增加導致均衡匯率升值。
2002-2006年匯率低估的原因:
第一,2003年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使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激增。
第二,通貨膨脹滯後兩年的反應。即,輸入的流動性過剩引發滯後兩年的國內通貨膨脹。2001年後美國、歐洲和日本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兩年後的國際流動性過剩。2004年國際流動性過剩開始向中國轉移,這種輸入的流動性過剩引發滯後兩年的國內通貨膨脹。2006年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開始上升。
第三,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貿易順差增長過快,外匯儲備快速增加。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2002年一年我國外匯儲備增長700多億元,2004-2005年外匯增加值達到2000多億美元。2006年我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
第四,近年來,短期外債一直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短期外債勁增274.85億美元,短期外債率已達到56.87%,按照國際標準,短期外債率的警戒線是25%,我國這一比例已經明顯超過國際警戒線,這將進一步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第五,美元疲軟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
第六,為了緩解金融危機對出口的影響,我國從1999年開始將出口商品的退稅率提高,導致均衡匯率的升值,實際匯率出現低估。
(二)人民幣高估的原因分析
1982-1985年匯率高估主要與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提高較快有關。
1989-1990年匯率高估的原因:1989年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及其滯後反應,導致實際有效匯率出現較大升值。
1996---1998年匯率高估的原因:第一,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第二,1994年和1995年我國通貨膨脹水平高達21.7%和14.8%的滯後兩年的反應。第三,1996年我國調低出口退稅率,平均稅率從17%降至8.3%,導致均衡匯率下降。
2007年以後高估的原因:
第一,我國股市暴跌,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投資規模下降,國際資本流動趨勢出現逆轉跡象。
第二,隨著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我國貿易環境已不斷惡化。而美元貶值直接刺激美國出口增加,使美國製造業逐步好轉。
第三,我國通貨膨脹不斷加劇。200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4.8%,2008年2月CPI同比上漲8.7%。
第五,美國的經濟周期通常為7年。美元自2001年7月創出歷史性高點後一路走低,至2008年持續近7年。預計美元將在2008年底至2009年中期有可能觸底反彈。
第六,2007年11月l4日,美國總統布希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電視頻道採訪時表示,“美國堅持強勢美元政策,讓全世界都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2007年12月30日理財周報記者稱:“國際投資大師巴菲特、李嘉誠也在不約而同增持美元資產、減持人民幣資產。”
第七,2008年美國大選後,政府要提升經濟必然推動美元升值。從1976年到現在,只有2004年大選年美元下跌,其它大選年份美元均上漲。
第八,在人民幣名義匯率不斷升值後,儘管因利益驅動者的造勢,以及由於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社會上仍普遍存在人民幣低估的幻覺,但實際上,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自2006年以來,已貶值1%。就2008年而言,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多月中。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已貶值0.2%。即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已呈現貶值態勢。
- ↑ 方興.人民幣匯率失調分析.中國經貿導刊,2009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