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國中心主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母國中心主義是指以本國為基礎的經營理念和忽視文化差異性的戰略傾向。採用這種戰略傾向的公司將外國市場視為國內市場的“自然延伸”,追求統一化和標準化,實施集中化決策,對下屬分公司嚴密控制,下屬分公司的關鍵職位由總公司外派人員擔任。這種戰略傾向忽視文化多樣性的現實或認為文化多樣性是一種破壞力量,強調以跨國公司總部的價值觀“統帥”下屬分公司的經營活動,認為在本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其他國家也會同樣有效。這種假設的基礎是“文化優越感”,它暗含的觀念是國內所有的東西都比國外的好。
持有這種戰略傾向的公司試圖以總公司文化為基礎,對下屬分公司進行文化整合,將總公司文化強行“灌輸”到下屬分公司中,強調標準化並儘量忽略地區差異性。儘管這種文化適應性方法可能使跨國公司的整體戰略思想得以貫徹執行,有利於規模經濟的形成及對下屬分公司的嚴密控制。但它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1、對地區市場的差異性反應遲緩,有可能喪失業務機會;
2、由於分公司缺乏自主權,且分公司的關鍵職位由總公司外派人員擔任,可能使當地管理者缺乏對跨國公司的高度認同;
3、外派管理人員可能缺乏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的意願。
二次大戰後,日本企業從戰敗的廢墟中迅速重新崛起和轉型,它們先是雄霸國內市場,繼而通過出口邁向國際舞臺。到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人開始收購紐約地標洛克菲勒大樓和圓石灘高爾夫度假村等名貴地產項目時,日本經濟已如日中天,大有一路邁向世界之巔的氣勢。
按整體營收計算,日本企業曾囊括“財富500強”前三名;而就市場份額來說,日本占據全球36%的市場份額,美國排名第二,占30%。
日本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層中99%是日本人。歐洲跨國企業有大概78%的高管來自母國,而美國企業的比例則是82%。總體來說,跨國企業在人員配置上更傾向於在高職位上使用母國外派人員。不過,與歐美跨國企業相比,日本跨國企業具有明顯的母國中心主義色彩,高管成員幾乎清一色是日本人。因此,在重大決策——特別是全球戰略方面,企業缺乏多元化經驗和見解, 僵硬化的管理體制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桎梏。
日本企業不善於起用和培養當地管理者。大多數日本企業的國外分支機構,不僅董事總經理從日本派出,而且幾乎所有他的直接下屬都是日本人。試想日本企業已在海外市場運營如此長久,仍存在這種以唯我主義為中心的人才策略,這是很令人吃驚的。以新加坡為例,有些日資企業在新加坡運營長達20到30年。然而他們的董事總經理及其直接下屬還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說新加坡人無法勝任這些崗位,這是不可能的。參照歐洲和美國跨國企業在新加坡的分支,新加坡本地經理人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