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2012年7月,一些歐盟企業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申請。根據規定,歐盟須在9月6日前決定是否立案。[1]9月6日,歐盟正式宣佈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矽片等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產品範疇超過此前美國“雙反案”,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歐盟對華髮起的最大規模貿易訴訟。這對已入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是致命性打擊。[2]
7月24日,歐洲光伏製造商向歐盟提起對華“反傾銷”調查申請。由於歐盟市場的重要性,中國光伏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7月26日,英利、尚德、天合及阿特斯四大中國光伏企業,代表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和中國光伏行業正式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籲歐盟慎重考慮對華光伏發起“反傾銷”調查,呼籲中國政府積極維護國內企業合法權益,力求阻止歐盟立案。
8月13日, 商務部緊急召見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入京,共商對策。四巨頭提交《關於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將重創我國產業的緊急報告》。
8月17日,商務部受理了對歐盟多晶硅企業的雙反申請,將在一個月後宣佈是否立案。
8月30日,在距離歐盟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不足10天的關鍵時刻,默克爾4年之內第6次訪華,當天,與外界“默克爾將避談光伏”的猜測截然相反,利好消息最終傳出:中國與德國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光伏產業的有關問題,避免反傾銷,進而加強合作。
8月31日,歐盟卻向中國駐歐盟使團發出照會,確認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9月4日,商務部臨時取消與四大巨頭的光伏業會議,業內揣測事情可能有所轉機。
9月6日,中國等來了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產業反傾銷調查的正式立案。[3]
9月10日,中國商務部援引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的話透露,商務部近日將派出副部長級代表團赴德國、法國和歐盟,就光伏電池案與後者交涉。[4]
11月5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將歐盟光伏補貼歧視性措施訴至WTO。與雙反調查不同,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下的訴訟將直指歐盟政策核心,給其有力一擊。[5]
11月8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佈公告,稱已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矽片、電池、組件啟動反補貼調查。至此,歐盟也步美國後塵,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6]
2013年4月8日,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已進入關鍵時期,兩項調查均處於初裁前階段,反傾銷和反補貼初裁將分別於2013年6月7日前、8月9日前做出。[7]
歐盟貿易委員古赫特(Karel de Gucht)將在本周三(2013年5月8日)建議歐盟,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進口關稅,以“保護”歐盟同行。其建議如獲通過,那麼6月6日前歐盟可能會執行臨時性措施,初步稅率或為30%甚至更高。[8]
2013年5月22日,代表中國企業赴歐談判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聲明稱,與歐盟的首輪談判宣告破裂。據披露,中方曾做出讓步,如對中國出口歐盟的產品進行數量限制,或中國光伏企業必須做出提高價格的承諾。但歐盟回絕了此談判方案。[9]
2013年5月23日,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40多家光伏企業在京召開發佈會,反對歐盟貿易保護政策,呼籲政府間展開多層次談判,將損害降到最低。同時,英利、阿特斯等多家企業員工也在廠區內發起抗議活動。[9]
2013年5月24日,歐盟委員會將就是否對華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內部投票,這也是目前中歐之間最大的貿易戰。[9]
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佈,歐盟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臨時稅率將維持6個月直到12月份,此後歐委會將決定是否對中國產的光伏產品征收永久性關稅,一旦征收,該關稅將持續5年。[10]
光伏產業命懸一線
歐盟的反傾銷“大棒”將給中國光伏業帶來致命打擊。中國光伏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競爭優勢不復存在,約30萬從業人員將受到衝擊。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僅在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雙反”案後,中國就有8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80%的多晶硅企業工人處於待崗,中國在美國的出口市場份額僅有20%,而在歐洲則高達70%,歐盟對華反傾銷立案,將會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巨大打擊。
多家中概股面臨退市
今年在美國上市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財報表現不佳,歐洲反傾銷立案將會雪上加霜,多家中概股或面臨退市風險。上半年賽維LDK凈虧損額為10.8億元,負債總額266.76億元;大全新能源凈虧損2080萬美元;英利新能源連續四個季度報虧,上半年虧損額高達1.4億美元。尚德推遲報表。其中大全新能源因股價連續低於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警告,尚德自8月下旬以來股價也持續低於1美元。[11]
歐盟選擇對中國光伏電池動手決非明智之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中歐“雙輸”。理由有三:
第一,將打擊歐洲本身的太陽能產業。雖然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會讓歐洲少數光伏電池製造商從中受益,但中國製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術及設備大部分是從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僅從德國就進口價值3.6億美元的銀漿,進口多晶硅更是高達7.64億美元。近年來,中國累計從德國和瑞士等歐洲國家採購約108億元的生產設備。歐盟舉起反傾銷大旗,必將會傷及產業鏈內的大多數歐洲企業,併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第二,將打擊歐洲太陽能用戶,包括普通農戶。歐洲若將中國優質低價的光伏產品擋在門外,歐洲數量龐大的太陽能消費者將由此付出更高的成本,殃及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
第三,將對歐盟能源安全和能源戰略帶來負面影響。眾所周知,歐盟所需能源約一半靠進口,能源一直是制約歐盟經濟發展的“軟肋”,這些年也嘗夠了俄羅斯“斷氣”之苦。若少了中國質優價廉的太陽能產品,歐盟推進其能源戰略將蒙上陰影。[11]
-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1月5日發表談話表示,中方認為,歐盟部分成員國上述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協定關於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構成了世貿組織協定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並嚴重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損害了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正當權益。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為本國光伏企業爭取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5]
反傾銷調查正式進入法律程式後,雙方角力的重心隨即從企業間升級至政府間——主動權的轉移讓這宗本已形勢詭秘的貿易戰更加前景難料。
根據歐盟對反傾銷案件的調查程式,要確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還需要滿足三個條件,而這三個條件成為眼下中國企業制勝的關鍵。
首先,歐盟要判斷中國企業是否存在傾銷;其次,若存在傾銷,但與歐盟的產業受損之間沒有因果關係,或行業受損的原因不是中國企業的傾銷,中企也能免於責罰;最後,即便證明瞭中國企業的傾銷的確導致了對方行業的受損,但如果懲罰中國企業會對整個歐盟的利益造成更大損失,歐盟也會投票重新考慮。
顯然,歐盟這種“三段論”設計為政治磋商預留了較大的空間。
如果第二點也宣告失敗,則只能在第三點游說各國投票上下功夫了。但這相當不易,由於歐盟成員國投票採取“反向一致”的規則,棄權被認為同意,只有反對票才能幫助中國。[13]
歐盟反傾銷程式[1]
- 發佈立案公告
- 發佈日10天內:針對“替代國”的選取抗辯
- 發佈日15天內: 提交抽樣申請表、市場經濟問卷
- 歐委會決定抽樣後37天內:填寫反傾銷調查問卷
- 提交市場經濟申請表後一個月內:歐委會官員就市場經濟地位到中國進行核查
- 立案後約3個月:歐委會決定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或分別裁決
- 提交問卷後約1個月內:歐委會要求提供補充問卷
- 提交調查問卷後:律師查閱非保密性文件
- 取得市場經濟待遇後:歐委會就調查問卷內容進行實地調查
- 立案後9個月內:初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 初裁後一個月內:初裁評議
- 初裁前/後:中國生產商/出口商可要求歐委會召開聽證會
- 立案後第10個月—第15個月:歐委會審查生產商/出口商書面和口頭意見,做最終裁決披露
- 得到終裁後第10天內:終裁前評議
- 立案後15個月內:終裁,征收最終反傾銷稅中國光伏遭歐反傾銷立案:“參照美國”將徵高稅率
- ↑ 1.0 1.1 中國光伏遭歐反傾銷立案:“參照美國”將徵高稅率.鳳凰網財經.2012年9月7日
- ↑ 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證券之星.2012年9月7日
- ↑ 歐盟發起對華太陽能電池板反傾銷調查.東方財富網.2012年9月6日
- ↑ 商務部將派副部長級代表團赴歐就光伏摩擦交涉.和訊網.2012年9月10日
- ↑ 5.0 5.1 中國將歐盟光伏補貼措施訴至WTO.和訊網.2012年11月6日
- ↑ 美終裁對華光伏徵高額關稅 中國光伏業反擊.財界網.2012年11月9日
- ↑ 歐盟光伏“雙反”被指證據不充分.和訊網.2013年4月9日
- ↑ 歐盟再提反傾銷重稅 中國光伏業雪上加霜.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05月07日
- ↑ 9.0 9.1 9.2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今日表決 40家中國企業集體抗議.鳳凰網.2013年5月24日
- ↑ 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反傾銷稅.新華網.2013年06月04日
- ↑ 11.0 11.1 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 30萬從業人員將受衝擊.鳳凰網財經.2012年9月7日
- ↑ 歐盟對中國光伏電池反傾銷調查 中方深表遺憾.搜狐.2012年9月7日
- ↑
評論(共18條)
我真不敢恭維咱中國的企業家。對員工極其刻薄,對內用工嚴重不規範,對外搞低價營銷相互之間拆臺。從員工身上榨取的血汗錢變成了自家企業之間的相互拆臺費。損人不利己。
光伏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歐盟等國家的反傾銷行為,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中國一定要經濟強大起來,提高技術,開拓新興市場。
一個企業或者民族,包括政府,以犧牲普通民眾眼下和未來生存條件為代價求得眼球經濟的發展,是罪惡的.也是不足取的,我們應該更高地去看這個根本性的問題,而不是停留在這件事情的本身.
現在不是武器戰爭了,是經濟戰爭。這又是一次美國與歐盟的經濟侵略戰!中國政府要積極回應才是呀。不然中國的經濟岌岌可危呀,它會慢慢擴散到其它行業去。
中興華為在美國也被反傾銷了
我覺得中國光伏企業應該自救,為什麼技術設備,原料都必須依賴進口,中國若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中國光伏的把柄永遠是落在別人的手中,中國再不能依靠廉價勞動力創造價值,兒還要從根本上革新技術,依靠廉價勞動力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一次的打壓對國內光伏產業可謂是雪上加霜。國內必須要忍痛做產業的升級,否則在國際市場我們只會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過去是、現在是、未來還是......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