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資戰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撤資策略(divestment)
目錄 |
撤資策略是基於一個構想,就是產業在未列衰退之前,企業儘早將其事業賣掉,可以使其凈投資回收率最大。當企業在產業殘留的小區隔需求上僅有很少的優勢,而且當衰退產業中的競爭可能會很劇烈時,這個策略是相當恰當的。最佳的選擇也許是將公司出售給產業中追求領導策略的企業。
“撤資” 一詞的理論定義目前主要來自於對英文 “Di-vestiture” 的翻譯是指一個企業把其子公司(包括業務部門和生產線) 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分離出去或者把它出售給別的企業以獲得現金或有價證券的交易。 通過將閑置的不良資產或者是無潛在增長機會的業務部門的售出能使企業甩掉包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最有效率的業務上。 “Divesti-ture” 也被譯作 “ 剝離” 包括售賣和分立兩種方式。這裡討論的是以售出方式為主的撤資。撤資是企業重組或企業緊縮方式的一種其直接動因有獲取戰略機會、發揮協同效應、提高管理效率。 戰略管理計劃學派代表人物安索夫曾經提出過撤資的不確定理論: “如果公司的管理層不情願使公司系統的複雜程度增加到使其對環境做出反應所必須的水平那麼就應該從動蕩的經營領域中退出從而使戰略地位簡化。”
撤資策略的缺點是,它的成功與否全依賴企業是否有能力在衰退變得嚴重之前偵察出產業的衰退,併在公司的資產仍被其他企業認定為有價值時將它賣掉。在某些情況下,在衰退之前或在成熟階段中就放棄營業可能是一種合乎需要的選擇。另外儘早地出售業務也會使企業承擔這樣一種風險,即企業對未來所做的預測是不正確的。
這一戰略的前提是,企業只有在衰退早期出售業務才能使凈投資的回收最大化,而不是實施收割戰略之後再出售或再採用其他戰略。及早出售業務通常使企業能從出售中實現價值最大化,因為出售越早,需求是否隨後下降的不確定性越大,資產的其它市場(如國外市場)未飽和的可能性也越大。
有些情況下衰退前或在成熟期內從業務中蛻資更為可取。一旦衰退明顯,產業內外的資產購買者將占據很強的侃價地位,這時資產的變現價值就會相對較小。
迅速蛻資可能迫使企業面臨一些退出壁壘,雖然及早行動能在某種程度上緩和這些因素的作用。但企業可以採用私有商標的戰略或將生產線出售給競爭對手的方式來幫助緩解這些問題。 迅速撤資戰略很明顯是企業避免損失的最快方法之一,而實施迅速撤資戰略的主要方法就是資產剝離、分立等公司緊縮的方法。從這一點來看,公司緊縮是企業迅速撤資戰略的必經之路。
為了使公司的投資組合達到最優化,麥德龍集團在實踐的基礎上從1996年末開始,陸續出售或關閉了一些不盈利項目、銷售公司或邊緣活動的不盈利部分,即概括為“簡化投資組合戰略”或“撤資戰略”。在撤資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麥德龍集團出售了電腦中心、服裝中心、鞋類中心、郵購、傢具中心等一些非核心的業務部門。
通過實施撤資戰略和業務整合,到1998年11月,麥德龍集團的組織結構明晰了,投資組合優化了,投資效益提高了。對於不景氣的部門,麥德龍集團會繼續貫徹撤資戰略。迄今,麥德龍集團已形成了由“六大銷售部門(分屬於四大商業領域)”和“多個跨部門服務公司”組成大型商業企業集團。
報業[1]
在衰退階段中儘早清算投資。實施撤資戰略的前提是及早出售,一旦衰退趨勢非常明顯的情況下,產業內外的資產購買者將占據很強的談判地位,比如美國的報紙收購案,發生在近期的價格就要比前幾年價格便宜得多。一家地方投資集團在2012年4月以5500萬美元完成了對《費城問詢報》和《紐約每日新聞》的收購。這兩家報紙6年5易其主,但是售價幾乎正好是另一買家在2006年購買時支付價格的十分之一。
美國報業早已開始了撤資戰略。2013年1月,甘尼特公司宣佈它將搬出1917年來的辦公場所——《底特律新聞》大樓,也將賣掉其在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前總部大樓。《華盛頓郵報》也正在探討從它的總部搬出。美國近幾年報社的所有權交易非常頻繁,正式這種撤資戰略的體現。2011年,巴菲特購買了《奧馬哈世界先驅報》。房地產大亨道格拉斯?曼徹斯特購買了《聖迭戈聯合論壇報》。2012年5月,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1.42億美元的較低價格購買了媒介綜合集團除《坦帕論壇報》及其周刊外的所有63家報紙。
此後,巴菲特還收購了幾家更小的報紙以及中等規模的報紙。巴菲特解釋說,這些報紙沒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競爭,能夠保持信息和廣告壟斷。論壇公司的四年破產保護在2012年的最後一天結束。所有跡象都表明,該公司的八家報紙的部分或全部(包括《洛杉磯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將出售。《紐約時報》也決定出售《波士頓環球報》。9月3日,新聞集團又宣佈已將道瓊斯旗下地方報紙業務出售給Fortress投資集團。集團CEO羅伯特?湯姆遜表示地方報紙已不符合新聞集團總體戰略。
- ↑ 陳國權:報紙衰退中的戰略選擇.人民網.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