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職業環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護理職業環境(Nursing Occupation Environment)
目錄 |
護理職業環境是指護士在為患者及其家屬或其他人群提供健康服務時,所處的空間、時間、位置,所接觸到的人物、事務、物體等信息構成的環境.護理職業環境是護士與服務對象,護士與其他醫務人員交流合作的重要場所。
某職業在社會大環境中的發展狀況、技術含量、社會地位、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職業環境分析的要求是,通過職業環境分析弄清職業環境對職業發展的要求、影響及作用,對各種影響因素加以衡量、評估並做出反應。總的來說,職業環境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社會環境和組織(企業)環境。
因護理職業環境測量工具不同,各家對護理職業環境影響因素也有不同的歸納。別春娟認為護理職業環境影響因素有工作壓力、工作環境、護士待遇、護患關係、人力資源、法律保障等方面。孟寶珍等的研究中指出工作強度、工作疲勞度、工作中的心理壓力(包括人際關係、醫療事故、醫務工作對個體情緒的影響程度)、工作狀態(包括工作態度、工作協調性、工作能力、工作成就感)、工作環境(包括工作雜訊、工作秩序、衛生條件、醫院管理中的缺陷)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秦建芬等提出護理職業環境影響因素有護士基本需要、團隊合作、護士長支持、自我發展等方面。呂新娟和劉泓芹就護士工作壓力與離職意願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自行設計問卷,從角色模糊、離職意願等7個維度進行了護士壓力的調查,並探討了應對策略。患者的康復需要醫護人員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治療、護理環境。
護理職業環境的措施[1]
1.合理配置和使用護理人員。護士數量是否充足、結構是否合理、應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醫療安全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儘快減少護士非護理性工作的時間。
2.儘快建立完善的聘用制護士管理制度。隨著各級醫院聘用制護士的逐漸增多,醫療行政部門及醫院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聘用制護士管理制度。對聘用制護士的錄用、薪酬、學習、深造、職稱等問題應該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一方面保障聘用制護士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保障醫院護理隊伍的穩定。比如合同的簽訂不能一勞永逸,應對聘用人員實行動態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動態管理。
3.護理工作儘量實行垂直管理。但是多數醫院實行科主任目標責任制,在護士借調、安排、進修、出入、崗位等實際工作中科主任起主要作用,不利於護士統籌安排與管理。
4.自強不息,提高護士自身素質凡事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內因。護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改善護理職業環境的內因。因此護士必須堅持學習各種知識,包括人文知識、法律知識、專業知識,並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治療護理環境。
- ↑ 別春娟.護理職業環境與管理思考.《中國實用醫葯》.2010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