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微求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叫微求職

  微求職即微博求職,就是用簡潔的文字把求職信息發佈到微博上。具體是指以微博直接關註企業負責人或招聘負責人的形式發佈求職信息,從而得到用人單位的關註,最終實現求職目的。

  通過微求職可以發佈微簡歷,得到用人單位的直接關註;有效降低求職成本,尤其是降低求職的時間成本。作為微求職的信息載體——微簡歷,內容簡潔,操作方便,幾乎零成本,並且信息流轉迅速,正作為傳統求職方式的有效補充,吸引了越來越多求職者。

微求職的特點[1]

  (一)方便、快捷、及時。

  微博具有多元的網路支持終端,實現了手機與電腦網路的對接,求職者可以利用手機、個人電腦隨時關註,這使得微博在大學生中擁有高度的普及率和覆蓋性。與傳統的通過瀏覽企業網站、關註校園論壇、查看就業信息網等獲取招聘信息的方式相比,微博求職更為方便。在微博上看到了心儀的企業或單位,只需添加“關註”,一旦該企業單位有相關的招聘信息,網路會即時自動發送鏈接,比網上搜索並千方百計地聯繫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或負責人更有效率;如果求職者查找到有自己滿意的崗位,可以通過發送“私信”,投遞自己的簡歷,等待回覆,省去了奔走各類招聘會的奔波。

  (二)節約成本。

  從經濟成本上,微博求職無疑與當今低碳環保的時代主題相呼應。對於求職者群體來說,微博求職大大降低了投遞文本簡歷所帶來的巨大浪費。利用微博求職,註冊只需一個郵箱,幾乎零成本。“微簡歷”的生產成本亦是低廉,140字的“語錄體”、隨時隨地投送,而求職雙方可在即時關註與互動的基礎上,根據對方的回覆、評論或者私信內容決定是否進行下一步互動,繼續求職招聘的流程。這樣免去了奔赴招聘會、排隊擁擠的辛苦,不僅節省部分前往面試和製作簡歷的費用,也使求職者更多碎片化的時間得到利用,這與當代大學生快節奏、網路化的生活方式十分投契。

  (三)互動性強。

  相比傳統招聘中應聘者提交簡歷、招聘者進行閱覽篩選後再決定是否約見面試的模式,微博的即時性使招聘雙方都處於更加主動的位置,能夠在一種更為輕鬆平等的環境下交換信息,加深相互瞭解。求職者一旦有了心儀的用人單位,雙方通過微博就可以互動,不用直接約見,甚至不用通電話。許多通過微博求職的高校畢業生認為,與現場求職相比,微博求職很有親和力,互動交流時感覺像是與朋友交談般輕鬆舒適,甚至對於一些現場求職難以開口的問題,都可提出,比如薪酬休假制度等不易啟齒的話題都能開誠佈公地進行交流,不必顧及對方是否尷尬,即使被拒絕了,在一定程度也可以緩解了求職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

  (四)信息更加對稱、透明。

  微博“核裂變”式的傳播效率在消除招聘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可以發揮巨大功效,優勢明顯。尤其針對一些口碑信譽無法在傳統媒體上獲得求證的中小企業,求職者不僅可以通過企業主頁瞭解企業文化,並可參考“粉絲”對該企業的評論來做出判斷與選擇。若是企業發佈的招聘信息真實可信,一般情況下“粉絲”願意轉發與推薦的數量也就較多,若是企業發佈的招聘信息虛假矯飾,在評論中難免出現一些負面的評價或是投訴,這可為求職者提供警示,分清形勢。此外,在藉助微博龐大的用戶群和強大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的基礎上,可以促成更多求職者、待業者與空缺崗位的對接,提高招聘雙方效率。

微求職的現狀

  (1)微求職需要傳統人力資源平臺整合,方能解決用人單位是否正規、目標企業崗位匹配不夠精準造成的求職成功率不高等問題。

  (2)隨著微博相關應用的不斷豐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規避微求職泄露個人信息而收到垃圾信息騷擾。

微求職存在問題[1]

  (一)專業程度不夠,指向性欠缺。

  (1)微博由於字數上的限制,使其所傳遞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內容不夠詳細,無法全面具體地反映求職者的特點;對於招聘單位而言,僅通過微博來完成招聘,顯然存在較大的風險。

  (2)簡歷製作的重要原則之一是針對性,即求職者在應聘時應根據具體的單位及崗位的特點來製作簡歷,突出自身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的部分,才有指向性與競爭力。而“微簡歷”往往無法做到特定的“一對一”,其針對性與有效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二)宣傳與作秀並存,成功率不盡人意。

  從企業的角度看,求職者普遍喜歡關註知名度較高的企業的微博,而微博知名度是與粉絲的數量成正比的,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其微博的“粉絲”數量十分有限,有些甚至是自說自話,傳播的效果幾乎為零,必然應聘者寥寥無幾。而一些知名的大企業,多數不將微博作為招聘人才的主要手段,許多大學生求職者通過微博發送“私信”要瞭解更多的崗位信息,卻時常無法得到回覆。它們發佈微博招聘信息的動機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形象宣傳,保持被關註度。

  (三)信息真假難辨,威脅隱私安全。

  由於相關的法律制約與網路監管的欠缺,微博信息發佈自由度較高,因此,微博求職的“零門檻”無法對應“零風險”。微博雖有“認證”一說,但仍然存在“不可驗證性”。在傳播速度上,儘管微博遠超過傳統的人才市場和中介網站,但由於微博字數的限制,許多用人單位在微博上發佈的招聘信息與求職者的應聘信息都過於簡單,一方面求職者很難判斷企業招聘信息的真假,另一方面招聘單位也很難僅以此為憑據判斷求職者參與招聘的誠意究竟有多少,能給予面試機會的概率相對較小。詳細度、精確化的缺失使微博中招聘雙方信息的權威性、嚴肅性、可信度大大下降。此外,“微簡歷”中難免負載著一些相關個人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隱私安全構成威脅。

參考文獻

  1. 1.0 1.1 林靜.當代大學生“微博求職”現狀及對策分析[D].長沙大學學報.20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微求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