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微出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微出版

  簡單地說,微出版指的是個人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而進行的出版活動。微出版是簡易版和縮小版的出版,是基於Web2.0技術平臺上的信息發表和傳播。Web2.0技術基礎上的博客微博、社交網站、視頻分享、RSS內容列表、貼吧、維基百科等都是微出版的平臺和工具。在這些平臺上,用戶基於關係網路而進行出版的生產、傳播、獲取、分享。個人出版者通過手機簡訊、即時通信工具E—mail、網頁等方式向網路平臺發送出版信息,隨時更新、即時分享。

  微出版是一新興事物,但來之有因。立言立行是許多人的夢想。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小小的憧憬,希望能夠影響世界和他人,出版無疑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而在傳統出版時代,個人需要有專業領域內的專長,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和成本,才能實現出版願望。電子出版誕生,雖然介質發生轉變,但個人出版仍然需要經過專業出版商這一環節。網際網路出現後,尤其是web2.0誕生後,新的出版方式——微出版開始出現。一些有志於發表自己觀點的人開始利用web2.0平臺來發表自己系統的想法和觀念。網際網路上先後出現了博客、播客、社交網路、微博等網路運用,不斷突破傳統媒介的界限,使個人可以在這些網路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

  美國作家馬特·斯特瓦特(Matt Stewart)在寫作新書《法國大革命》過程中一直未能找到出版商,於是決定在著名的微博網站“Twitter”上連載該小說,這使得該書成為第一本微博平臺出版的“微博小說”。這本小說在twitter上連載歷時4個多月,發表了大約3700條信息,今年終於找到了出版商出版,這本小說也成為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微出版小說。

  微出版也有與傳統出版結合的趨勢。人們總是希望留下來的作品是有分量、占據空間、能夠觸摸、可以親手把玩的,更重要的是,停電和沒有網路的時候仍然能取用的。而網路上的微出版則做不到這些,於是有人將博客印成書,白紙黑字、裝訂成冊。有些網站開始做起了隨選出版的服務,lulu.com就是其中翹楚,它不僅做一般的隨選出版,還做博客的生意。後來出現了專門把博客內容做成書的BlogBinders,而後起之秀如BlurbBlogBooks除了做各種各樣的隨選出版外,同時也將博客上發表過的內容直接做成一本書,配上插圖、設計封面,甚至讓別人來選購,越來越多的網站推出了出版網志的功能。微出版與傳統出版走向了融合。

微出版的過程

  出版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活動,是一個完整有序的傳播過程。我們可以用經典的拉斯韋爾5W模式來分析微出版的5個環節。

  1.出版者。在傳統出版中作者總是要將出版權力交給出版社和出版商,作者和出版商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微出版的作者不再依賴於傳統的出版商,個人就是出版的主角,人人皆是潛在的作者和出版者。每個網際網路用戶都是信息的創造者、發表者、評論者和傳播者。無須精湛的寫作技巧,只要能識字、寫字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網路實現出版。在微出版中,傳播的主客體的區分不再重要,每個人都成為數字出版未來的主導者。

  2.媒介。數字化時代,傳統的紙質出版物向電子出版物轉型,但仍然需要光碟、磁帶、磁碟等介質,而在微出版時代,出版的媒介則是電腦網路,無法看到任何有形介質。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微出版的媒介表現為基於web2.0技術的各種博客、微博、視頻分享網站、社交網站等。這種出版是無形和去中介化的,處於雲計算雲端,無象無形,無法觸摸,而且超大容量,理論上微出版的介質容量是無限的。

  3.微出版的內容。在微出版時代,出版的內容不再是系統的、大部頭的長篇大論,而是一條條信息流,是每個人時時刻刻的所思所想,是思想的火花,最後彙總為一套思想體系。微出版的內容是“微內容”。所謂“微內容”(microcontent),是相對於我們所熟悉的傳統出版中的“大製作、重要內容或者巨集大內容而言的”,是指網頁上所顯示的“超小文欄位”,比如頁頭與標題。一篇網志,一張圖片、一段音頻、視頻都是微出版的內容。但無論平臺與渠道是哪種形式,微出版的“關鍵仍然是內容,而且永遠是內容”。”

  4.微出版的受眾。由於網際網路的點對點交互技術,微出版時代的任何人都是微出版的受眾。但由於web2.0的交互性,受眾也隨時會轉化為出版者。受眾通過對出版內容的轉發、修改、評議等活動,構成一種表達自我的出版活動,成為出版過程中的主體。在各種轉發過程中,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而是帶有個人評議,具有內容再造特點。不少轉發者都實際參與了內容再造,受眾也隨時轉化為出版者。

  5.微出版的影響。微出版並不意味著影響力的微弱。微出版的內容可能是隨意的,但傳播的性質嚴肅,目的高遠。微出版催生了大眾的書寫與表達的欲望,為普通的人們創造了出版平臺與表達機會,開闢了傳統系統化、長篇大論寫作之外的一個出版天地。微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專業出版者的權力,將出版權話語權進一步下放,保證讓公民有權利出版。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出版中表達自己、呈現自己,而且整個過程的實現較為簡單,“凸顯了微出版的草根性與平民化”。l41微出版可以聚集民眾中的細微力量和碎片的力量,聚集用戶的思想和觀念。微出版的信息流,可以匯成事件流、思想流,當信息、觀點、知識聚合後,產生知識增量,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可能鞏固或者瓦解現有權力秩序。

  微出版對傳統出版產生了巨大衝擊,微出版的出現和發展引起了出版業結構性的變革。微出版的快捷性,出版形式的多樣化促使出版營銷理念的更新。微出版給傳統出版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微出版所搭建的平臺還直接成為擴散營銷的陣地。微出版迫使傳統出版更新出版編輯流程,跟進服務摸式,轉變出版理念,創建新的出版機制。微出版可以與傳統出版相輔相成,促進出版融合。

  在微出版時代,一切堅固的東西即將煙消雲散,微出版的崛起“可能成為加速社會良性演化進程的力量,形成新的網路與社會景觀,推動正在進行的‘微革命”’。微出版的專業性無法與專業出版機構相媲美,但其力量不可忽視。隨著它的迅猛發展,微出版給人的感覺卻是越來越不“微”。

微出版的特征

  微出版有著不同於傳統出版和電子出版的獨特性,其基本特征就是移動出版、互動出版、自助出版,是迷你的出版、瞬時的出版、扁平化的出版。“微”是微出版的核心特征,即出版者是微小的個人,傳播的內容是“微內容”:一句話、一張圖片、一個視頻等;出版行為是一個“微動作”:一條信息輸入、評價、投票等行為;出版的媒介是“微介質”:博客、播客、微博等;傳播對象是“微受眾”,即個人。具體來說,微出版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傳受一體。在微出版中,出版者和受眾作為主客體身份並非界限分明,出版者和受眾的身份是不固定的,而是變動不居的,可以隨時實現轉化。

  2.個性化明顯,原創性強,敘事風格獨特。微出版的內容是個人“隨時隨地隨意”發佈的,更多的是用隻言片語呈現自己當下的狀態。由於網際網路對用戶的發佈內容沒有太多的限制與要求,用戶很容易就能完成個人的表達,其文本的個人化、私語化的敘事特征更為明顯。

  3.零時間的出版生產機制。傳統出版需要經過組稿、撰稿、編輯、審核等一系列的生產環節才能完成。電子出版的出版生產時問大大縮短,但仍需要編輯、排版、美化等一系列的生產過程,仍沒有實現出版生產的零時問。而微出版則是“用戶生產內容”(UGC,UserGeneratedContent),其內容簡短,寫作門檻低,發佈渠道便捷化、多樣化、同步化,不需要文稿錄入、編輯排版,使得出版生產趨於零時間。

  4.出版的高效、便捷、互動。與傳統出版相比,微出版具有開放、靈活、及時、迅速的特性。微出版實現了發佈渠道移動化、多樣化、便捷化、同步化。微出版的發佈整合了多種平臺,收發方式多樣,滿足出版者和受眾移動化的訴求。出版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出版活動,以一種簡易的口語的表達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網頁、客戶端、手機簡訊、手機上網、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插件等方式開展出版活動,而不受時間、地點、寫作語法格式的限制,實現簡短寫作,快捷發佈。出版者可以與受眾實現多媒體參與、實時交互。言簡意賅、精練化、可讀性強、刺激性大、分佈面廣成為微出版的重要特征。

  5.去中心化。在傳統出版和電子出版時代,出版主要圍繞著主要的出版商而進行,強大的出版商處於出版活動的中心。而在微出版時代,這種中心地位逐漸被消解。個人日益成為作者和出版者,人人都具有一定的主動參與特征,人人參與和內容再造,人人皆可自成中心,開展出版活動,草根性更加突出。

  6.成本低廉,低碳環保。傳統的出版物生產、儲存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間,成本不菲。後來出現的磁帶、磁碟、光碟等新的出版介質,但仍需一定的介質、空間和處理程式。其出版過程需經歷一次次創造性的“內容處理”,需各種軟硬體設備,需外部資源高效整合才能擇期完成。而微出版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微出版時代,出版物沒有外在的物質形式,只需要藉助一些網路平臺即可實現,門檻低,操作簡易,實現了數字技術記錄、儲存、呈現、檢索、傳播。且微出版是無公害性的,不需紙張、油墨、光碟,減少了傳統印刷環節的環境污染。微出版無疑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7.碎片化的文本。由於微出版的簡易、快捷、互動等特征,導致了“眾語喧嘩”的表達欲望與海量冗餘信息共生。低門檻準入、低成本使用、便利操作等條件,吸引了海量網民通過微出版形式實現表達欲望,形成“眾說紛紜”的傳播景觀,因此生產出大量冗餘信息。微出版的書寫是碎片化的,與一般的文本格格不入,內容多元化、瑣碎,沒有標題,不成系統,多數是閑言碎語的嘮叨、瑣碎的生活細節,體現了碎片化的出版生產、消費與共用機制。

微出版存在的問題

  微出版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也有很多缺陷,存在很多問題。微出版時代的來臨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由出版之路的窗戶,如何呼吸其所帶來的新鮮空氣,仍需我們自己準確把握。

  1.碎片化。微出版的內容是碎片化的碎內容。由於微出版的簡便快捷,人們可以隨時進行信息生產,但這種碎片化的書寫大多是不成系統的閑言碎語。直播化的微出版,“足閱讀』二的災難,因為有限的表達容昔對將‘流動的盛宴’的敘述與記錄構成現實的挑戰”。當微傳播的碎片化文本以“侵略”的姿態占據人們的生活時,受眾會陷入到玩味無意義信息的語境中,甚至被“娛樂至死”。微出版的碎片化,內容不像傳統出版那樣具有實用性、專門性、針對性,使微出版的意義大打折扣。微出版的文本碎片化使得管理人員難以進行有效整合,受眾難以加以有效利片j,使之與傳統出版卡形見絀。

  2.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使微出版舉步維艱。微出版的難點就在於如何建立起相應的增值盈利模式。專業出版“立足於人們的職業與職業提升,主題系列化、規範化、組織化,讀者閱讀與購買存在必然性、選擇性,需求模型為‘必然需求”’,有著成熟的成本一收益模式,因此在網路運營中占據先機與優勢。微出版初期大多以“免費午餐”形式出現,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網路支付行為的產生。微出版者難以進行網路經營,使得微出版的盈利模式仍在隧道里潛行。微出版無疑具備很大的市場空間,正如媒體大亨默多克所說,內容是經由人的勞動產生的,讀者通過任何渠道閱讀都應付費,但微出版的最終盈利仍有待時日。

  3.審查困難。自由的出版,必然有界限,個體的公共化參與,一定要遵守公共的游戲規則。表達與過濾,既是微出版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它與生俱來的困境。由於微出版對用戶的出版行為沒有過多的限制與要求,往往導致用戶的出版缺乏節制與約束,導致微出版中的有害信息泛濫,偏離了微出版的初衷。審查考驗著出版者,同樣考驗著受眾與管理者。微出版的傳播是線性與曲線的交互和勾連,在實現出版的自由與便利時,同時體現了蕪雜與隱憂,建設和完善微出版審查機制意義深遠。

  4.把關人缺失。微出版的內容管信息中富,但由於把關人缺位而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微出版的出版品,有個共同的缺憾:沒有編輯。作者與讀者無法對話,作者喃喃囈語。作者撰寫內容就像加法,精心堆砌,編輯做的則是減法、乘法與除法,切割出鑽石和璞玉,把持著取捨權重,堅持著成品美感。由於微出版的內容生產是基於“用戶生產內容”,很多信息求證和確認困難,因此與微出版的海量信息形影相隨的就是虛假信息泛濫。傳播的個性化導致內容鬆散、可信度差,帶來信息垃圾和信息過剩的流弊。

  此外微出版也在不斷涌現各種社會調適問題,其中的網路暴力濫用、人文關懷缺失、道德情懷顛覆等問題正在時時挑戰著每一個出版者和用戶的神經。這就需要我們Jf發既能合理出版,又不失道德準則的規範化微出版平臺。內,我們還將伴隨著紙質與電子、印刷與數字、專業出版與微出版共生的過渡時期。雖然微出版已微露曙光,但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微出版擴大了“出版”的可能,提供了未來出版的種種可能,令人遐想。微出版的未來如何,如何上升到自覺層面,會不會出現新的形態,找到新的增長點和盈利模式,扮演新的角色,發揮新的功能,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 陳世華,韓翠麗.“微出版”初探[J].《編輯之友》.2011,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微出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