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微出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微出版

  简单地说,微出版指的是个人利用因特网平台而进行的出版活动。微出版是简易版和缩小版的出版,是基于Web2.0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发表和传播。Web2.0技术基础上的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视频分享、RSS内容列表、贴吧、维基百科等都是微出版的平台和工具。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基于关系网络而进行出版的生产、传播、获取、分享。个人出版者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E—mail、网页等方式向网络平台发送出版信息,随时更新、即时分享。

  微出版是一新兴事物,但来之有因。立言立行是许多人的梦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小小的憧憬,希望能够影响世界和他人,出版无疑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而在传统出版时代,个人需要有专业领域内的专长,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才能实现出版愿望。电子出版诞生,虽然介质发生转变,但个人出版仍然需要经过专业出版商这一环节。因特网出现后,尤其是web2.0诞生后,新的出版方式——微出版开始出现。一些有志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人开始利用web2.0平台来发表自己系统的想法和观念。因特网上先后出现了博客、播客、社交网络、微博等网络运用,不断突破传统媒介的界限,使个人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美国作家马特·斯特瓦特(Matt Stewart)在写作新书《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一直未能找到出版商,于是决定在著名的微博网站“Twitter”上连载该小说,这使得该书成为第一本微博平台出版的“微博小说”。这本小说在twitter上连载历时4个多月,发表了大约3700条信息,今年终于找到了出版商出版,这本小说也成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微出版小说。

  微出版也有与传统出版结合的趋势。人们总是希望留下来的作品是有分量、占据空间、能够触摸、可以亲手把玩的,更重要的是,停电和没有网络的时候仍然能取用的。而网络上的微出版则做不到这些,于是有人将博客印成书,白纸黑字、装订成册。有些网站开始做起了随选出版的服务,lulu.com就是其中翘楚,它不仅做一般的随选出版,还做博客的生意。后来出现了专门把博客内容做成书的BlogBinders,而后起之秀如BlurbBlogBooks除了做各种各样的随选出版外,同时也将博客上发表过的内容直接做成一本书,配上插图、设计封面,甚至让别人来选购,越来越多的网站推出了出版网志的功能。微出版与传统出版走向了融合。

微出版的过程

  出版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活动,是一个完整有序的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用经典的拉斯韦尔5W模式来分析微出版的5个环节。

  1.出版者。在传统出版中作者总是要将出版权力交给出版社和出版商,作者和出版商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微出版的作者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出版商,个人就是出版的主角,人人皆是潜在的作者和出版者。每个因特网用户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发表者、评论者和传播者。无须精湛的写作技巧,只要能识字、写字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网络实现出版。在微出版中,传播的主客体的区分不再重要,每个人都成为数字出版未来的主导者。

  2.媒介。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转型,但仍然需要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而在微出版时代,出版的媒介则是计算机网络,无法看到任何有形介质。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微出版的媒介表现为基于web2.0技术的各种博客、微博、视频分享网站、社交网站等。这种出版是无形和去中介化的,处于云计算云端,无象无形,无法触摸,而且超大容量,理论上微出版的介质容量是无限的。

  3.微出版的内容。在微出版时代,出版的内容不再是系统的、大部头的长篇大论,而是一条条信息流,是每个人时时刻刻的所思所想,是思想的火花,最后汇总为一套思想体系。微出版的内容是“微内容”。所谓“微内容”(microcontent),是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出版中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者宏大内容而言的”,是指网页上所显示的“超小文字段”,比如页头与标题。一篇网志,一张图片、一段音频、视频都是微出版的内容。但无论平台与渠道是哪种形式,微出版的“关键仍然是内容,而且永远是内容”。”

  4.微出版的受众。由于因特网的点对点交互技术,微出版时代的任何人都是微出版的受众。但由于web2.0的交互性,受众也随时会转化为出版者。受众通过对出版内容的转发、修改、评议等活动,构成一种表达自我的出版活动,成为出版过程中的主体。在各种转发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带有个人评议,具有内容再造特点。不少转发者都实际参与了内容再造,受众也随时转化为出版者。

  5.微出版的影响。微出版并不意味着影响力的微弱。微出版的内容可能是随意的,但传播的性质严肃,目的高远。微出版催生了大众的书写与表达的欲望,为普通的人们创造了出版平台与表达机会,开辟了传统系统化、长篇大论写作之外的一个出版天地。微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业出版者的权力,将出版权话语权进一步下放,保证让公民有权利出版。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出版中表达自己、呈现自己,而且整个过程的实现较为简单,“凸显了微出版的草根性与平民化”。l41微出版可以聚集民众中的细微力量和碎片的力量,聚集用户的思想和观念。微出版的信息流,可以汇成事件流、思想流,当信息、观点、知识聚合后,产生知识增量,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可能巩固或者瓦解现有权力秩序。

  微出版对传统出版产生了巨大冲击,微出版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出版业结构性的变革。微出版的快捷性,出版形式的多样化促使出版营销理念的更新。微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微出版所搭建的平台还直接成为扩散营销的阵地。微出版迫使传统出版更新出版编辑流程,跟进服务摸式,转变出版理念,创建新的出版机制。微出版可以与传统出版相辅相成,促进出版融合。

  在微出版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即将烟消云散,微出版的崛起“可能成为加速社会良性演化进程的力量,形成新的网络与社会景观,推动正在进行的‘微革命”’。微出版的专业性无法与专业出版机构相媲美,但其力量不可忽视。随着它的迅猛发展,微出版给人的感觉却是越来越不“微”。

微出版的特征

  微出版有着不同于传统出版和电子出版的独特性,其基本特征就是移动出版、互动出版、自助出版,是迷你的出版、瞬时的出版、扁平化的出版。“微”是微出版的核心特征,即出版者是微小的个人,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视频等;出版行为是一个“微动作”:一条信息输入、评价、投票等行为;出版的媒介是“微介质”:博客、播客、微博等;传播对象是“微受众”,即个人。具体来说,微出版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传受一体。在微出版中,出版者和受众作为主客体身份并非界限分明,出版者和受众的身份是不固定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可以随时实现转化。

  2.个性化明显,原创性强,叙事风格独特。微出版的内容是个人“随时随地随意”发布的,更多的是用只言片语呈现自己当下的状态。由于因特网对用户的发布内容没有太多的限制与要求,用户很容易就能完成个人的表达,其文本的个人化、私语化的叙事特征更为明显。

  3.零时间的出版生产机制。传统出版需要经过组稿、撰稿、编辑、审核等一系列的生产环节才能完成。电子出版的出版生产时问大大缩短,但仍需要编辑、排版、美化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仍没有实现出版生产的零时问。而微出版则是“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GeneratedContent),其内容简短,写作门槛低,发布渠道便捷化、多样化、同步化,不需要文稿录入、编辑排版,使得出版生产趋于零时间。

  4.出版的高效、便捷、互动。与传统出版相比,微出版具有开放、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微出版实现了发布渠道移动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步化。微出版的发布整合了多种平台,收发方式多样,满足出版者和受众移动化的诉求。出版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出版活动,以一种简易的口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开展出版活动,而不受时间、地点、写作语法格式的限制,实现简短写作,快捷发布。出版者可以与受众实现多媒体参与、实时交互。言简意赅、精练化、可读性强、刺激性大、分布面广成为微出版的重要特征。

  5.去中心化。在传统出版和电子出版时代,出版主要围绕着主要的出版商而进行,强大的出版商处于出版活动的中心。而在微出版时代,这种中心地位逐渐被消解。个人日益成为作者和出版者,人人都具有一定的主动参与特征,人人参与和内容再造,人人皆可自成中心,开展出版活动,草根性更加突出。

  6.成本低廉,低碳环保。传统的出版物生产、储存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成本不菲。后来出现的磁带、磁盘、光盘等新的出版介质,但仍需一定的介质、空间和处理程序。其出版过程需经历一次次创造性的“内容处理”,需各种软硬件设备,需外部资源高效整合才能择期完成。而微出版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微出版时代,出版物没有外在的物质形式,只需要借助一些网络平台即可实现,门槛低,操作简易,实现了数字技术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传播。且微出版是无公害性的,不需纸张、油墨、光盘,减少了传统印刷环节的环境污染。微出版无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7.碎片化的文本。由于微出版的简易、快捷、互动等特征,导致了“众语喧哗”的表达欲望与海量冗余信息共生。低门槛准入、低成本使用、便利操作等条件,吸引了海量网民通过微出版形式实现表达欲望,形成“众说纷纭”的传播景观,因此生产出大量冗余信息。微出版的书写是碎片化的,与一般的文本格格不入,内容多元化、琐碎,没有标题,不成系统,多数是闲言碎语的唠叨、琐碎的生活细节,体现了碎片化的出版生产、消费与共享机制。

微出版存在的问题

  微出版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有很多缺陷,存在很多问题。微出版时代的来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出版之路的窗户,如何呼吸其所带来的新鲜空气,仍需我们自己准确把握。

  1.碎片化。微出版的内容是碎片化的碎内容。由于微出版的简便快捷,人们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生产,但这种碎片化的书写大多是不成系统的闲言碎语。直播化的微出版,“足阅读』二的灾难,因为有限的表达容昔对将‘流动的盛宴’的叙述与记录构成现实的挑战”。当微传播的碎片化文本以“侵略”的姿态占据人们的生活时,受众会陷入到玩味无意义信息的语境中,甚至被“娱乐至死”。微出版的碎片化,内容不像传统出版那样具有实用性、专门性、针对性,使微出版的意义大打折扣。微出版的文本碎片化使得管理人员难以进行有效整合,受众难以加以有效利片j,使之与传统出版卡形见绌。

  2.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使微出版举步维艰。微出版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建立起相应的增值盈利模式。专业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与职业提升,主题系列化、规范化、组织化,读者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选择性,需求模型为‘必然需求”’,有着成熟的成本一收益模式,因此在网络运营中占据先机与优势。微出版初期大多以“免费午餐”形式出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支付行为的产生。微出版者难以进行网络经营,使得微出版的盈利模式仍在隧道里潜行。微出版无疑具备很大的市场空间,正如媒体大亨默多克所说,内容是经由人的劳动产生的,读者通过任何渠道阅读都应付费,但微出版的最终盈利仍有待时日。

  3.审查困难。自由的出版,必然有界限,个体的公共化参与,一定要遵守公共的游戏规则。表达与过滤,既是微出版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它与生俱来的困境。由于微出版对用户的出版行为没有过多的限制与要求,往往导致用户的出版缺乏节制与约束,导致微出版中的有害信息泛滥,偏离了微出版的初衷。审查考验着出版者,同样考验着受众与管理者。微出版的传播是线性与曲线的交互和勾连,在实现出版的自由与便利时,同时体现了芜杂与隐忧,建设和完善微出版审查机制意义深远。

  4.把关人缺失。微出版的内容管信息中富,但由于把关人缺位而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微出版的出版品,有个共同的缺憾:没有编辑。作者与读者无法对话,作者喃喃呓语。作者撰写内容就像加法,精心堆砌,编辑做的则是减法、乘法与除法,切割出钻石和璞玉,把持着取舍权重,坚持着成品美感。由于微出版的内容生产是基于“用户生产内容”,很多信息求证和确认困难,因此与微出版的海量信息形影相随的就是虚假信息泛滥。传播的个性化导致内容松散、可信度差,带来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的流弊。

  此外微出版也在不断涌现各种社会调适问题,其中的网络暴力滥用、人文关怀缺失、道德情怀颠覆等问题正在时时挑战着每一个出版者和用户的神经。这就需要我们Jf发既能合理出版,又不失道德准则的规范化微出版平台。内,我们还将伴随着纸质与电子、印刷与数字、专业出版与微出版共生的过渡时期。虽然微出版已微露曙光,但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微出版扩大了“出版”的可能,提供了未来出版的种种可能,令人遐想。微出版的未来如何,如何上升到自觉层面,会不会出现新的形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扮演新的角色,发挥新的功能,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 陈世华,韩翠丽.“微出版”初探[J].《编辑之友》.2011,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微出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