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美元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弱勢美元(Weak Dollar)
目錄 |
弱勢美元是指美元貶值,美元與世界其他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不斷下降。
美元弱勢的原因[1]
一貶再貶的美元讓國際經濟界憂心。“搶救美元,搶救世界經濟”的呼聲日高。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曾經被視為“硬通貨”的美元變得如此“柔軟”?
1、美國巨額“雙赤字”(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是美元貶值的引發因素。當時的布希上臺以後,美國“雙赤字”特別是經常項目赤字不斷擴大,啟動了新一輪美元貶值進程。
2、次貸危機和經濟下滑是美元貶值的催化因素。2007年夏季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以來,美金融機構嚴重虧損,出現信貸緊縮,加劇房地產業的衰退,並逐漸波及實體經濟。金融行業危機和經濟衰退風險使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從而增加了對美元貶值的預期。
3、美聯儲大幅度降息是美元貶值的推動因素。為穩定金融市場和防止經濟衰退,自2007年9月以來,美聯儲6次降息,特別是2008年2、3月大幅度降息,使聯邦基金利率從5.25%降到目前的2.25%。在美聯儲大幅降息的同時,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等保持利率穩定,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甚至加息,美元與其他貨幣利差擴大,促使國際投資者尤其是投機者拋售美元,轉而追捧歐元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為美元進一步貶值推波助瀾。
4、美國政府採取“口說強勢美元,實質弱勢美元”的政策也是美元貶值的重要因素。儘管美國總統及財長均聲稱“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但實際上,當時的布希政府從未希望美元走強,也未表態要阻止美元貶值,而是對美元貶值採取放任縱容的策略。美國還多次阻撓七大工業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支撐美元的辦法。美國政府顯然認為,“弱勢美元才最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美元貶值給美國經濟帶來許多好處:糾正貿易失衡,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美國產品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弱勢美元的影響[2]
1.美國經濟受益
美國經濟受益於弱勢美元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條直接路徑是貿易,弱勢美元在結構上表現為美元對各主要貨幣的全面走弱,這給各個層次雙邊貿易開展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奠定了基調,第二條間接路徑是消費,弱勢美元作為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短期內立竿見影的收效給美國消費信心的恢復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幫助。
2.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
首先,弱勢美元帶來了國際貨幣體系的深度紊亂。
國際商品市場波動呈現出與美元幣值變化的高度相關性,在美元指數創出新低的2007年11月6日,黃金價格上升至814.83美元/盎司,這一本世紀新高較2001年創下的本世紀低點上漲了221%。同日,原油價格也高居95.10美元/桶的高位,而在此前的11月1日,油價曾一度衝上96.24的本世紀新高。國際貨幣體系紊亂迫使各國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並給投機活動升溫創造了機會。
其次,弱勢美元帶來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弱化預期。
相比美國實體經濟在次級債風波中的中長期受損,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經濟的增長勢頭依舊良好,但受累於本幣匯率相對美元的快速升值,這種經濟周期的國別錯配會趨向弱化,全球經濟增長路徑受匯率市場過度波動的不確定性影響將有所下調。就在美元指數創下新低的2007年11月6日,歐元兌美元走上1.4531的本世紀新高點,較2000年的本世紀低點升值了76.56%,在收穫“貨幣新貴”虛名的同時,剛剛走出基礎結構調整長期陰影的歐元區經濟在出口萎縮的影響下麵臨著重返頹勢的尷尬。
最後,弱勢美元帶來了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惡化。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美國人用美元消費以美元標價的各國商品,以美元計算本土投資收益,美元貶值顯然是一件無關痛癢的“中性事件”。但美元資產的海外持有者卻實實在在受到了匯率變化帶來的投資損失,如此背景下,美元資產減持成為一種時尚,2007年8月日本和中國就分別減持了其4.1%和2.2%的美國國債,減持速度均創下5年新高,同期外部持有者還凈賣出了12.42億美元的美國公司債和406.37億美元的美國股票,減持比率高達129.63%和291.50%。美元資產減持進一步加劇了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引致的全球流動性過剩問題,致使資產價格飆升難以抑制,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
此外,美元貶值還帶來了諸如全球企業市值比較信息傳遞失真、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受到衝擊等其他諸多細微層次的“外部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