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巨集工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金巨集工程(Macroeconomics System)
目錄 |
金巨集工程即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是我國電子政務一期重點工程中的十二大業務系統之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承擔。上述部門領導組成項目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日常工作由項目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
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有利於巨集觀管理部門實現信息資源共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增強管理與決策的協調性;有利於黨中央、國務院獲取及時、準確、全面的巨集觀經濟信息;有利於推進公共服務,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1、轉變政府巨集觀經濟管理職能的需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正在探索形成,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新的形勢對巨集觀經濟管理活動的規範性、科學性、時效性、透明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推進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同時,加快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儘快創造形成職能調整與信息化建設的良性互動局面,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才能適應新情況,駕馭新形勢,才能抓住機遇,防範風險,迎接挑戰,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揮更為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2、加強巨集觀經濟監測與調控的需要
加快建設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將有助於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巨集觀經濟信息,併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
3、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
加快建設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將大大加快部門內部、部門之間和上下級機構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和分析,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
4、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投資的需要
加快建設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儘快制訂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用,有助於消除信息孤島,增強業務協同,避免重覆建設,節約投資,盤活現有資源,降低建設和運行費用。
5、執政為民的需要
隨著市場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和居民對巨集觀經濟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信息準確性、公開性、及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快建設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將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為直接、更為全面的巨集觀經濟信息,更好地體現“執政為民”的執政要求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依托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平臺,實現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用,提高業務管理信息化和科學決策水平,促進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間的業務協同與互動。為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巨集觀經濟運行態勢提供信息服務,增強政府調控巨集觀經濟、駕馭市場變化、應對突發事件、總攬經濟全局的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將遵循以下原則:
- 需求導向驅動、分期實施建設;
- 保護既往投資、整合現有資源;
- 邏輯集中管理、適度分佈部署;
- 部門聯合共建、實現優勢互補;
- 統一標準規範、保障信息安全。
巨集觀經濟管理信息系統涉及面廣、共建部門多、建設周期長,項目建設面臨著認識不統一、模式不確定、機制不健全、法規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和困難。項目成功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政務;難點不在工程,而在協調。
為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項目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力,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以書面、走訪、會議等形式對主要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進行了認真的需求調查,對系統目標定位、建設內容、建設原則等進行了廣泛探討,共建部門就項目總體方案舉行了多輪討論,並召開了專家論證會,聽取專家意見。經過充分的需求調研和全面論證,項目總體方案和建設思路獲得了專家的肯定和共建部門的廣泛認同。
通過系統建設,力爭實現業務處理規範、業務協同環境良好,信息收集及時準確、決策支持服務到位。為此,主要將建設:
1、系統平臺
以國家統一建設的電子政務網路平臺為依托,以共建部門現有資源為基礎,形成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互聯互通、信息共用和業務協同的基本環境。
2、信息共用平臺和應用集成環境
一是建立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制定信息交換規則,形成信息共用機制。二是建立信息資源共用平臺,形成巨集觀經濟領域的信息共用環境。三是建設應用支撐與集成環境。
3、共用信息資料庫
共建部門在本部門業務資料庫的基礎上,依據統一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信息資源開發標準,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共用信息資料庫。
4、巨集觀經濟管理業務應用系統
根據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需要,一是充實和完善共建部門現有相關業務應用系統;二是建設一批巨集觀經濟管理急需的重點業務應用系統;三是構建巨集觀經濟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5、跨部門業務協同機制和網路化流程
依據政府職能轉變與政務信息化的需要,逐步構建符合巨集觀經濟管理需要的電子政務協同基礎架構。
6、統一的系統保障環境
- 一是建立統一的信息標準、軟體開發標準、應用標準等。
- 二是依據信息內容,劃分不同的安全域,實施等級保護,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 三是重視體制創新,規範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