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媒體融合,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如電子雜誌、博客新聞等等;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範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也就是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用,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的基礎上的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這種整合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的融合和經營方式的融合。
由於互聯網技術使信息傳播成本大大降低,現代化的數字壓縮技術使網路傳輸系統兼容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傳統媒體傳播手段,超強的載入能力使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成為未來傳媒發展的主要趨勢。廣電媒體與互聯網相互整合的過程,與其說是一種跨媒介的擴張,還不如說是行業聯合的試探。橫跨廣電和電信兩種業務的融合繁衍,開始結出媒體融合的果實。
媒體融合不僅僅是信息採集渠道和傳播通道的多元化,重要的是,媒體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多媒體的原始素材,綜合整理提煉、加工,通過不同媒介傳播的特點,迅捷傳達信息,表現事件背後的真實,還原新聞的全貌。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深度。
媒體和媒介是有區別的:媒介是信息傳播所需要的載體、介質或通道。媒體是媒介+內容體系的組合,擁有後端內容架構、生產流程、編讀互動等系統支撐。因此,我們需要在掌握多種媒介的處理技術之外,必須要有一個內容體系來支撐處理工藝,最終實現內容和通道的良好結合。
在全球化媒體融合形勢的催逼下,大規模的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網路媒體的興起則直接促成了國內多媒體融合的步伐。然而到目前為止,國內大規模的媒體融合還在起步階段,媒體之間的融合主要還是報紙與網路之間,廣播、電視與網路之間的單向融合,傳統媒體大都只在內部妊娠併發育出電子版媒體模塊。在這種融合過程中,電視媒體特別註重對自身網路媒介的建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從中央電視臺到全國省級電視臺乃至計劃單列市電視臺都陸續申請推出自己的網站或網路電子版。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經營,網路電視操作模式已日漸成熟。國內媒體就是在這種不平衡的發展中逐漸融合。
“媒體融合”是國際傳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業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和互聯網站的採編作業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用,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這種新型整合作業模式已逐漸成為國際傳媒業的新潮流。在市場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驅動下,媒體間除了融合別無選擇。
隨著新舊媒體的不斷衝撞整合,網路媒體連續上演著媒體傳奇,大有主傳統媒體沉浮之勢。傑·尼爾森曾在《傳統媒體的終結》里預言說:未來五到十年間,大多數現行媒體樣式將壽終正寢。它們將被以綜合為特征的網路媒體所取代,這一觀點顯然是帶有激進色彩的媒體進化論。
媒體共存造成信息傳播的多渠道和分眾化傳播現狀。報紙的受眾分佈以城市為中心,廣播處在被報紙和電視雙重擠壓的尷尬境地,電視在農村受歡迎,卻漸漸被城市人們遺忘,網路媒體雖然以其線上傳播的方式,一開始就顯示出了一日千里的態勢,但是新聞傳播角度的先天缺陷和技術的不夠成熟使其在短時間內還很難一統當今的媒體。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共存情況看,媒體之間只有實現優勢互補,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場的合力,才能彌補單一媒體自身存在的缺陷。
市場化運作使媒體融合成為可能。現有的幾種傳統媒體中,電視媒體的前期投入最大。美國學者佈雷德利測算得出:同一個新聞選題,報紙、廣播、電視記者的前期採訪成本比例大約是1:1.8:3.5,電視採訪成本高於報紙三倍還要多,電視採訪所需要的高附加成本使其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往往是投入高產出也高,絕對性價比不大。前期投入產生的傳播價值無法實現最大化。如果同一個集團不同媒體實現互動和整合,發揮協同效應,使媒體資源用途同樣化,同樣的信息通過不同的形式,包裝成適合不同媒體的產品,一物多用,既擴大了市場,以相對節省的成本獲取大的收益,產生較大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在具體地域內強化交互媒體的品牌效應。
在市場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驅動下,媒體融合是推動媒體事業發展的最好選擇。未來主流的傳播形態將必定是多媒體融合的傳播形態。
一、對傳播格局而言
目前用戶最多、傳播影響力最大的兩類新媒體,一是網路媒體(以互聯網為傳播介質),一是手機媒體(以手機為用戶終端)。新媒體造就了信息開放的新局面,造就了全時空傳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一人一媒體、所有人向所有人傳播的新局面,造就了信息爆炸和信息迅速更替的新局面。尤其是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動,不斷使傳播形態更加豐富,推動了自媒體、私媒體、草根媒體、公民媒體、獨立媒體、參與式媒體、社會化媒體等傳播形態的形成。
二、對傳統媒體而言
媒體融合不僅僅是給傳統媒體的內容傳播提供了眾多新途經,實際上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在管理機制上,全媒體是為制度創新預設了可能性,為向現代企業轉型提供了空間;在新聞生產上,全媒體是信息整合的具體方式、報道形態,以多媒體素材集成報道;在傳播渠道上,全媒體是向各種平臺終端強力滲透南都的產品和品質,匯聚新一代受眾群;在商業模式上,全媒體是完善對傳統媒體廣告之外的市場佈局。全媒體平臺提供多媒體產品,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手機、戶外電子公告牌等等多渠道分銷這些產品從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實現用戶價值。
三、對新聞工作者而言
媒體融合的進展不斷促進著新聞從業者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促進著採訪報道方式的改變,促進著新聞發佈方式的改變,促進著新聞理念的改變,甚至促進著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向新媒體領域的轉行。今天,年輕新聞工作者具備的信息結構是開放的,視野是國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