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媒體智能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媒體智能化[1]

  媒體智能化指的是以用戶為中心,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媒體行業通過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媒體系統逐步具備類似於人類的感知能力、記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自適應能力和行為決策能力。媒體智能化的結果就是逐步形成新的智能媒體。

媒體智能化的特征[2]

  媒體行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與傳播技術的進步緊密相連。當下互聯網主流的移動傳播體系與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創造出許多新的媒體消費場景,媒體智能化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主導性趨勢。這一趨勢不僅重塑著媒體組織的生產運營方式,也深刻改變著整個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傳播關係。

  通過對人工智慧技術在網路信息傳播中應用的分析,結合工業社會信息數據社會演進的趨勢,我們認為,媒體智能化發展有三個特點︰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演算法為驅動,其應用場景指向個人化精準傳播。

  1、大數據資源及相關應用技術是媒體智能化的技術基礎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資源的產生和應用至少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其一,互聯網信息與資源交換的平臺化與社會普遍信息化支持下的大量所謂“自媒體”內容,形成了海量的關於社會公共事務和社會生活的內容數據﹔其二,移動終端的便攜性支持著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媒體應用,移動終端用戶既是數據使用者又是數據貢獻者,規模龐大、種類繁多的個人化大數據資源由此生成;其三,移動終端的個人化使得媒體內容消費過程中的個人化需求得以實現,而大數據資源的豐富性是滿足個人化信息需求的前提條件。

  2、演算法技術是媒體智能化的驅動力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中心於2017年底發佈報告顯示,基於演算法推薦技術的新聞信息分發比“把關人”模式下的編輯篩選更受網路用戶歡迎。個人化信息需求與海量信息供給之間的高效匹配是移動傳播服務商實現信息的個人化精準分發所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而演算法技術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演算法既可以提高大數據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從開放信息源中挖掘出更多的大數據的應用價值。要實現信息和資源的精準分發,首先是要打破主要基於知識儲存需要的、按照學科專業劃分的傳統知識分類體系對信息供給結構的束縛,開發麵向用戶需求的信息標簽體系,把用戶偏好、行為和場景等需求要素與信息文本特征等供給要素相結合,使信息供給更能滿足用戶需求﹔其次是要依據多元標準建立取值規則,以彌合用戶個體興趣與用戶所在社交網路的集體偏好以及全平臺用戶總體的熱點選擇等社會偏好的差異,豐富“用戶需求”的內涵並使之更具科學性,以避免用戶個體興趣的局限性造成推薦演算法的偏差,從而導致用戶個人由於信息選擇偏差而導致其社會化水平降低等問題。我們認為,能夠體現社會共同價值和社會規則的、不斷完善的演算法推薦技術,可以避免個人信息選擇狹窄化問題的出現。

  3、面向個人化應用場景的精準傳播是媒體智能化價值的主要實現方式

  當前基於移動傳播體系的媒體智能化應用,在信息分發方式上,通過面向個人用戶的精準推薦,節省了用戶排除冗餘和無關信息的時間成本,優化了用戶體驗,增強了用戶黏性,甚至能夠激發用戶的潛在需求,衍生多元服務,從而大大提升了傳播效率和媒體服務價值。精準傳播也是對社會生產方式的演變方式的呼應。當下社會生產方式正在從工業社會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向定製化、精準化生產過渡;與之相應,社會信息傳播方式也必然經歷從大眾傳播向精準傳播的升級,而移動傳播體系和智能化技術提供了精準傳播的需要和可能。

媒體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2]

  基於以上分析和判斷,我們將從媒體生產和運營的四個環節,來梳理媒體智能化的現狀與趨勢。這四個環節是︰程式化內容生產、演算法化內容分發、自動化內容監管和精準化媒體運營,並基於這一框架,提出中國主流媒體智能化發展的建構路徑。

  1、從機器人到“媒體大腦”︰內容生產程式化和一體化

  媒體內容生產中的智能化目前主要應用在使用電腦程式處理數據來生成內容文本(含視頻等格式)。參與內容生產的程度不斷加深。在實踐中,中國主流媒體也實現了從預設電腦程式編製新聞內容的“機器人寫稿”模式,向使用電腦程式、藉助感測器自動收集數據並生成報道文本的“媒體大腦”模式的升級。

  “機器人寫稿”是將人類撰寫新聞或其他內容的過程進行程式化處理,提前設定文本寫作框架,使電腦可以在沒有人工參與的情況下,自動把寫作素材(數據)加工成媒體內容產品。司財報、快訊等。“機器人寫稿”的生產方式用電腦程式代替人工寫作的過程,提高了內容生產效率,減低了生產成本。

  “媒體大腦”是新華社在2017年底推出的智能化內容生產平臺,它具備智能分析視頻內容的能力,能使用感測器智能識別、檢測構成新聞事件的諸要素並獲取相關數據,快速生成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格式的內容。該平臺可以選取報道角度,調配地理位置、氣象等多維數據,實時生產數據新聞”,給媒體機構提供極速的、富媒體式的新聞報道,從而完成了程式化信息生產從數據採集到多種格式文本生成的一體化。這種能力,使得“媒體大腦”除面向新聞市場的服務外,也可以面向企業提供服務。以電腦程式結合感測器代替人類採集事件數據、生成新聞素材、完成新聞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信息生產流程,改變了媒體組織的結構及媒體組織內部的生產關係,要求內容生產者全面提高運用相關新技術的專業能力。

  2、推薦引擎驅動的個人化信息服務∶內容分發智能化

  從PC網路時代開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門檻快速降低,社會的普遍信息化使互聯網公共信息的存量和增量都急劇增大。進入移動網路時代,信息終端的便攜性促進了媒體使用的場景化,移動終端的私人性質增強了信息需求的個人化,兩者的交互作用,使得互聯網應用平臺得以採集和儲存海量的用戶數據,使得滿足用戶個人的信息需求成為需要和可能。用戶個人因此成為了信息傳播的主導者,並且是隨時隨地產生數據的“泛在化”主體。由此,社會普遍信息化從公共領域擴展到了個人生活領域。這不僅意味著社會信息總量的劇增,其中日益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還促成了傳播模式的“迭代”——大眾傳播模式正在向個人化的精準傳播模式演進。社會信息傳播的深度、廣度及其效率,由此進入新的層級。

  3、虛假和不良內容的識別與判別︰內容監管智能化

  由於商業趨利、技術缺陷和監管滯後等多種因素,許多互聯網信息分發平臺在客觀上成為了虛假和不良信息滋生蔓延的場域。這一現象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在我國,虛假信息頻繁引發輿論事件;在西方國家,虛假信息甚至影響到政治選舉和公眾決策,如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和英國脫歐投票。因此,如何治理網路傳播中的虛假信息和低俗內容,已成為中外傳播研究者、業界和監管者共同面對的挑戰。

  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已出台多項政策法規,從行業資質、實名註冊和備案審核等方面規制互聯網傳播活動的參與者。但這些措施都局限在主體資質審查和事後追懲,未能形成預警機制,難以防範虛假信息和低俗內容的發佈和傳播。從互聯網傳播的特點看,一旦虛假信息和低俗內容被廣泛傳播,其後果難以彌補。

  4、商業信息的精準分發與資料庫電商:媒體經營智能化

  移動傳播體系下,作為互聯網平臺的新型主流媒體的商業邏輯將轉為基於資料庫的對用戶個體價值的變現。新型主流媒體的商業模式將主要體現在精準營銷和資料庫電商方面的創新。移動傳播體系的形成和互聯網應用的平臺化,帶來了即時性的數據傳輸、個人化的數據生成和綜合性的數據分析能力,而支持這三種能力的終端、網路和平臺構成了數據流通的閉環,這同時也是用戶價值變現的閉環,有效利用數據資源,可以縮短商業決策的周期,提高商業活動的效率。因此,資料庫運營是未來媒體商業模式重構的關鍵,它決定著內容數據資源、用戶數據資源是否可以有效變現。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任錦鸞,曹文,劉麗華,等. 基於技術與市場視角的智能媒體發展態勢分析[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7(10):5.
  2. 2.0 2.1 宋建武, 黃淼. 媒體智能化應用:現狀、趨勢及路徑構建[J]. 新聞與寫作, 2018(4):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體智能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