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命令經濟(Command Economy)
目錄 |
命令經濟是指通過命令、指令和規章制度等行政手段來經濟管理,而不是通過市場機制進行管理的一種經濟管理方式。這種經濟中企業的生產周期和全部活動,在經濟失調時的調整及它們之間的協調,是典型地並基本上都使用行政命令。其最明顯的特征是由上一級的指令來確定企業的生產目標。行政手段主要是計劃、預算、物質平衡表、配額、技術繫數、物價與工資管制等其他方法。
東歐和蘇聯在斯大林模式下的以中央計劃為主導的經濟體制,是利用命令經濟理論的最典型的例子。在那種體制下,經濟優先權和經230濟目標由最高政治領袖決定。在斯大林模式的命令經濟條件下,低層次的經濟計劃局和工廠管理者的主要職能就是動員各種資源來實現這些目標。
東歐和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長時間的經濟困難直接根源於過於集中的斯大林命令經濟模式。消費品短缺和質量問題反映了傳統計劃者更偏好強制性儲蓄,並且以犧牲消費為代價優先投資於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這些經濟中農業部門的長期落後也根源於農業部門所扮演的傳統角色一~提供勞動力來源。農業部門通過強制儲蓄來支持優先發展的工業部門。不重視生產消費品的部門和農業,導致了消費品和糧食的短缺,也造成了這些經濟體制長期存在激勵不足的問題。
低水平的實際工資、沒有足夠的消費品可供選擇,這些都造成工人和管理人員激勵不足。不發達國家的改革方案通常都要對命令經濟進行改革,尤其是改革儲蓄率和投資水平的確定方式來促進經濟增長。在命令經濟下,資源主要流往優先發展的工業部門。改革方案或許還要對這一情況進行改革,以獲取更高的經濟增長率。
“戰時經濟”是命令經濟的另外一種模式。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都實行了必要的“命令經濟”。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由政府決定,對經濟的直接控制充分限制了分散化市場的功能。即使在美國,在戰爭的影響下,高於一切的經濟命令導致了大範圍的非市場化調控。民用生產能力被用於生產軍事產品。實施價格管制,很多消費品(汽油、橡膠產品、鞋子、肉)都按照“配給點數”(rationpoints)進行分配。
大企業的運營體制也和命令經濟很相似。企業權力集中控制在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手中。他們決定企業的目標和方向。低層次的管理部門負責實施這些目標,這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低層次的計劃管理部門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