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勞動力所有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勞動力所有制

  勞動力所有制是一個經濟學概念,而不是生理學概念。如果從生理學角度理解,勞動力總是與勞動者的肉體結合在一起的,總是勞動者個人所有的,這樣理解對於經濟研究毫無意義。經濟學所理解的勞動力所有制,是指經濟主體支配勞動力的關係;勞動力個人所有制就是勞動力只能由勞動者個人支配!別的經濟主體支配他的勞動力必須得到勞動者個人的同意。勞動者把勞動力的支配權讓渡給別的經濟主體,就發生一種勞動力支配權的交換關係、勞動力經過交換就成為商品勞動力商品實質是勞動力支配權的交換,而不是勞動者的人身交換,所以,勞動力商品不涉及道德問題和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問題。

勞動力所有制主要觀點

  (一)根本不存在勞動力所有制。該觀點認為,勞動者或勞動力是生產的主觀條件,生產資料生產的客觀條件,“生產正是勞動者藉助於勞動力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不能說生產本身還要求別的什麼力量來占有勞動者或他的勞動力。”“不區別生產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籠統地認為只要是生產的因素,就有所有制問題,這就不僅無法說明生產本身怎樣會要求對勞動者(或他的勞動力)加以占有,而且還會引申出勞動者永遠是所有權對象的結論。”正因為勞動力是生產的主觀因素,勞動者或他的勞動力便不能成為所有制關係的對象。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主人,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他們及其勞動力都不是所有權的對象,所以,社會主義制度下也就沒有勞動力的所有制問題。

  這種觀點是不能接受的。首先,經濟學上的所有制範疇,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形式下,生產要素歸個人、某個階級、社會集團或整個社會所有的不同形式。作為互相獨立的和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在任何的社會生產中,都必須使勞動力作為能動的生產要素對其它要素髮揮積極作用,才能構成現實的生產,但決不能就此得出結論,勞動力對其它生產要素就有著所有或占有關係;其次,當提到生產的主觀和客觀因素時,人們一般認為是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並且把勞動力和勞動者嚴格區別。任何生產的實現都必須象占有生產資料那樣占有一定數量的勞動力,但並不要求一定對勞動者加以人身占有(這隻發生在奴隸勞動的場合,而且奴隸主占有奴隸本身也只是為了占有其勞動力,否則他寧肯將奴隸殺掉)。這種觀點把勞動者與勞動力相混淆,而把勞動力永遠是所有權的對象說成勞動者永遠是所有權的對象;再次,從具體的生產方式來看,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脫離的條件下,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或超經濟強制或經由市場——去取得勞動力才能構成對己有利的生產,這反映了不同形式的勞動力所有制(他人所有和個人所有)的存在。而在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場合,象生產資料屬於個人所有一樣,勞動力也是屬於個人所有的。

  如果說勞動力在這裡並不要求什麼別的力量來占有從而不存在勞動力所有制的話,那麼,生產資料在這裡也並不要求別的力量來占有(和勞動力一樣,原本就都是生產者自己的),從而也就不存在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嗎?

  (二)存在勞動力所有制,但它是一個僅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範疇。這種觀點認為,勞動力所有制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是勞動者必須是一個有“人身自由”的人,他能夠自由地處置其勞動力。否則,勞動者在勞動力方面和第三者發生關係時,只可能發生人身依附關係,而不可能發生勞動力所有關係。比如,奴隸主直接占有的就是奴隸本身,而不是占有奴隸的勞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他們在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上使用他們的勞動力,所以勞動者對其勞動力的生理上的占有關係,沒有必要成為經濟上的占有關係。”

  這種觀點也是不能苟同的,它沒有看到一個有“人身自由”的人,固然可以產生勞動力的所有制關係,但沒有“人身自由”的人同樣也可以產生勞動力的所有制關係。奴隸主占有奴隸只是為了占有其勞動力,這裡是勞動力的他人所有。而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他們在集體所有的生產資料上使用他們的勞動力,並不意味著就不存在勞動力的個人或公共的所有關係。

  (三)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力所有制具有兩重性,即部分地歸公共所有,部分地歸個人所有。這種觀點從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推論出勞動力事實上仍部分地歸個人所有;又從生產資料所有制推論出勞動力的部分公有性質。前者的論證有待繼續展開,因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個人所有的現實有其更為深層的社會經濟原因;而後者的論證則存在問題,因為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並不能決定勞動力的公有制

  (四)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公有的。有的論者提出了“勞動力所有關係從屬於生產資料所有制關係”的命題,以此來論證社會主義的勞動力公有制。這是不能成立的。勞動力的所有制形式有其自身的獨立的決定因素,和生產資料所有制一樣,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並不能對勞動力所有制產生決定性作用。比如,在古老的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極為低下,個人只有自覺地把自身的勞動力溶入集體才能維持生存,於是出現了勞動力的原始共同體所有制。甚至我們可以設想,在原始的生產資料的排他的公有產權出現之前(此時,自然資源是豐富的,是天然動植物,當某原始共同體在某地採盡時,就得遷移,所以,生產資料這時是無所有制的),勞動力的所有制就存在了。因此,勞動力所有制有著比生產資料所有制更為悠久的歷史。而當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社會主義革命使生產資料公有制得以建立的時候,卻沒有使勞動力也同步地實現公有化,因為勞動力的公有化需要更為高級的社會經濟條件(這一點下文將有詳述)。所以,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勞動力公有制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也有的論者以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的基本費用(主要是教育費用)由國家負擔或國家部分負擔為由,推論出勞動力的公有(或部分公有),也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費用作為社會的公共支出部分,在各個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免費的初等和中等義務教育,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都已實現,但勞動力卻並不為國家所有。如果把勞動力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勞動者及其家庭就不會有向自身勞動力投資的積極性,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就無法實現。

  (五)也有不少論者主張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私有的。但這種觀點的持有者多把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個人所有歸為階級社會的歷史痕跡,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個人所有的客觀必然性。因此,這個問題必須從理論上得到說明。

勞動力所有制的經濟範疇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並未明確提出過“勞動力所有制”範疇。但從其有關論述中,仍然可以發現,這個範疇是確實存在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勞動力所有者”……必須總是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財產,從而當作自己的商品。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始終讓買者只是在一定期限內暫時支配他的勞動力,使用他的勞動力,就是說,他在讓渡自己的勞動力時不放棄自己對它的所有權。”在《資本論》第二捲中,他說:“所謂分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消費資料的分配,而是生產要素的分配,其中物的因素集中在一方,勞動力則與物的因素相分離,處在另一方。”這裡明確說明瞭生產的兩種要素分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在第三捲中,他又從產品分配的決定因素中推導出不同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勞動者、資本家、地主——分別占有產品中新價值的不同部分從而“表示出新生產的總價值在不同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中間進行分配的關係。”這些論述,明確不過地肯定了勞動力所有制範疇的存在。或許有人會說,這些論述不過說明瞭馬克思只是肯定了資本主義下制度的勞動力個人所有權,並不能說明勞動力所有制是一個普遍的永恆的範疇。那麼請看,他同樣是在《資本論》第二捲中指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著重號為引者所加——引者註),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

  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這樣寫道:“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作為例證他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就在於非勞動者掌握了生產資料而勞動者則掌握了自己的勞動力。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勞動力所有制範疇的存在而且是一個永恆的範疇,在馬克思那裡是得到確證的。當然,經濟範疇作為現實經濟關係的反映,其是否存在不應“唯本本”,而最終必須擁有現實經濟關係的支持。

  在現代產權經濟學關於產權起源的分析中,特別強調了由資源稀缺而引發的相對價格的變化及人口增長的作用。由於資源的稀缺及其所引發的人們之間利益矛盾的加劇,使得制定產權以規範人們的經濟行為並使有限的資源得以有效利用成為必要。

  所以,從一般的意義上說,只要相對於人們的需要顯得稀缺的任何物品,都應有所有制及其相應的所有權。人人都能充分擁有的物品就失去了經濟範疇的意義;只有在有效用而又稀缺的基礎上才會有其所有制形式。勞動力也應作如是觀。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勞動力總是生產得以進行的必要條件,所以,勞動力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同時,無論在何種社會生產中,人們都不能無條件地、免費地得到一切勞動力資源,所以,它又是稀缺的經濟資源。在原始共同體內,由於生產力低下,任何個人都不具備獨立的生存力量,人們不得不在共同體內部實現勞動力的結合,成為集體的勞動力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求得每個人的生存。所以,在這裡,勞動力是歸原始共同體所有的。

  在奴隸制和農奴制度下,奴隸主通過完全占有奴隸本身和封建主不完全占有農奴本身來占有勞動力,由此產生的勞動力所有制就是勞動力的奴隸主所有制和不完全的封建主所有制。有人認為,這裡是以人身依賴關係為基礎,以全部或部分占有勞動者來支配勞動者的勞動力的,因此他們之間不發生勞動力所有關係。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具有決定意義的,奴隸主或封建主只是為了占有別人的勞動力而占有其人身。如果奴隸只是一個失去了勞動力的總人口中的一個負擔,是沒有生存權利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打破了人對人的依附關係,使勞動者擁有了自身的勞動力,這已勿庸贅述。至於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個人所有制也是存在的,這一點下文將詳細討論。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設想的“社會勞動力”顯然是未來社會的勞動力的公共所有形式。

  由此,我們看到了適應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出現的勞動力的集體所有、他人所有、個人所有和社會所有等幾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所以,勞動力所有制是一個根植於現實經濟生活的永恆的經濟範疇,否定這一點,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力所有制

  前文述及,無論在任何社會生產中,適應於不同生產目的的各種各樣的勞動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而且是需要花費一定代價才能得到的。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增長更多地要靠科學技術來推動的條件下,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勞動力就更是稀缺的。大到一個國家的興衰,小到一個企業的成敗,無不與高質量的勞動力聯繫在一起。經濟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正謂此理。因此,這樣重要而又稀缺的經濟資源,其所有制關係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勞動力是否就公有呢?的確,在馬克思設想的未來社會中,不僅生產資料而且勞動力都是歸社會所有的。在“自由人聯合體”里,人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但是,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的失誤,就在於照搬了馬克思的結論,而忽略了其結論成立的客觀物質條件和社會關係條件。這些條件是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打破了過去由於生產力發展的不充分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限制,人類從大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造成人的片面、畸形發展的舊式分工已經消滅,人們之間勞動的生產力的差別已經消失,從而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歸於消失。在這樣的社會中,人的個體與“類”的矛盾得到了根本解決:社會是由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聯合起來的個人組成的社會,個人是實現了廣泛社會結合中的個人,個人的規定性與社會的規定性達到了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利己動機不僅是可恥的,而且根本不可能產生。由於個人利益社會利益的差別已經被完全彌合了,人們便能夠在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實現“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占有”。也就是說,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把許多個人的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的勞動力來使用。顯然,這樣的條件在社會主義現階段還遠遠不具備,如果不切實際地強調公有,必然帶來社會利益和整體利益高於一切的重壓之下的個人的自由、活力及其利益的普遍喪失。當然,不用說,社會主義的勞動力所有制形式也不會是他人所有,因為勞動力總是以勞動者的活的生命機體為載體,欲占有別人的勞動力,必須以占有其人身為前提。資產階級革命已為這種令人心酸的所有制形式划上了句號,社會主義更不會去拉歷史的倒車。

  如此說來,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力只能是個人所有了。那麼,其內在的經濟緣由何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排除了任何人憑藉生產資料所有權謀取個人利益的可能,但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現階段並不能因為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而無償地為社會成員提供各自所需的生活資料,人們還必須憑藉自己的勞動力向社會提供勞動才能求得生存。而且,生活資料的獲得量與其勞動力的價值和實際提供的勞動量密切相關。這樣,勞動者就必需把自己及其家庭利益放在首位,把其勞動力看作是利益實現的唯一手段,併在向社會提供社會需要的勞動力方面、在謀取有限的工作崗位方面展開競爭。勞動者之間、勞動者同社會之間的利益矛盾仍是不可否認的客觀存在,並且他們天然地要求這樣的利益差別得以合理地反映。理論和實踐證明,由“計劃者”包辦這一切是不成功的,勞動力資源的配置和勞動者利益差別還必須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而這又必須以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意志的勞動力所有者的逐利行為為前提,任何對勞動者這種權利的干預,都必定帶有超經濟強制的性質,必然造成對勞動者利益的否定和不可避免的效率損失。所以,這一切都要求重新賦予勞動者以勞動力個人所有權,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勞動者的個人利益,並通過各自豐富多樣性的消費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這樣,從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來看,勞動力的個人所有權就更是不可侵犯的了。

  總之,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力個人所有制根植於現實的經濟土壤,任何對之加以削弱和否定的企圖,都是行不通的。在這一點上,歷史曾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驗教訓。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连晓雾,方小莉,Gaoshan2013,林巧玲,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力所有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