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鄉村旅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农村旅游)

鄉村旅游(Rural Tourism)

目錄

什麼是鄉村旅游

  從旅游學上說,由於現在鄉村旅游的概念還沒有完全統一,先列出幾種比較典型的界定如下:歐盟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94)將鄉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游活動”,並且認為“鄉村性(Rural-toursium)”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

  Gibber和Tung定義:農戶為旅游者提供住宿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

  杜江和向萍定義:鄉村旅游是以鄉野農村的風光和活動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游者娛樂求知和回歸自然等方面需求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

  馬波認為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客體的類型。

  王兵認為鄉村旅游是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活動及傳統的民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為一體的旅游活動。

  從以上定義來看,鄉村旅游的內涵應該有以下幾點:(1)從地理角度看,鄉村是一個空間概念,與城市相對,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人民所住的地方。(2)從鄉村資源看,不僅包括鄉野風光等自然資源,還包括鄉村建築、聚落、民俗、文化、飲食、服飾、農業景觀和農事活動等。(3)鄉村旅游的特色是鄉土性和地域特征,要讓參觀旅游者體驗到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1]

鄉村旅游的特點[2]

  (1)鄉村性。鄉村旅游的活動內容有別於城市旅游,它是以濃重的鄉村性來吸引廣大游客的。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逐漸懷念起農村的恬靜與愜意。無論是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是各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抑或是味道迥然的土家菜餚、風格各異的居民建築以及充滿情趣的傳統勞作,都具有城鎮所缺乏的優勢和特色,為游客提供了返璞歸真、重歸自然的機會。

  (2)參與性。區別於城市旅游等偏向純觀光的旅游方式,鄉村旅游具有很強的參與性。游客到達目的地後,除了欣賞農村優美的田園自然風光外,更可以親自參與到一系列的活動中。在農家樂中,游客可以參與茶農們採茶、炒茶和泡茶的全過程,也能上山下地進行農耕、採摘蔬菜瓜果等;在漁家樂中,游客也可進行垂釣、划船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游客們能更好地融入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對農家的生活狀態、鄉土民情有更深入的瞭解,而不是作為旁觀者純粹欣賞風景而已。因此,參與性、體驗性是鄉村旅游的很大特點。

  (3)差異性。鄉村旅游的差異性著重體現在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在地域方面,由於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習俗傳統等的不同,使不同地方的鄉村旅游的活動內容體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季節方面,由於農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季節,因此,隨著季節的轉變,各鄉村旅游的內容也體現出明顯的季節性。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鄉村旅游的特點就在於其濃重的鄉村氣息,因此這種旅游形式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並不具有吸引力。但是,對於生活在高度商業化的大都市的居民而言,鋼筋水泥的建築、繁重的工作壓力以及渾濁的空氣都讓他們對於鄉村旅游充滿了幻想和憧憬。

  (5)費用低。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是農民,旅游資源也是大多依賴於現有的農業資源,不用進行大量的投資就可投入使用而獲得經濟收益,因此屬於投資少又見效快的旅游方式。也正因為成本較低,游客在進行消費時所支出費用也相對較低,無論是住宿、餐飲還是交通,都比城市旅游的開支低得多。

鄉村旅游的類型[1]

  目前鄉村旅游的分類方式較多,這裡選擇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如表。

  表 我國鄉村旅游村落分類表

劃分標準類型舉例或特征
地理位置城郊型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為滿足城市巨大的旅游需求,在原有農業和現代農村聚落景觀基礎上,融人現代科技、現代美而發展。
邊遠型一般交通不便,這種類型大多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藉此發展旅游業
景區邊緣型在著名風景區的邊緣,主要可以結合風景區,依靠現有的一些旅游資源和景區的客源來發展。
旅游核心資源傳統觀光型以不為都市人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闢特色果園、菜園等,讓游客人內採摘、觀賞,享受田園樂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征,在城內郊區等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能為城市提供時鮮產品,又能結合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
休閑度假型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果園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展開農業體驗、自然生態領略、住宿度假等各種休閑度假活動。
按村落形態劃分水鄉型村落內水系縱橫,建築大多臨水而建。如江南水鄉村落上海嘉定區毛橋村、金山區畫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顯地勢落差。如浙南山區的麗水松陽縣安民鄉村,及部分少數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廬莪山“畲鄉山寨農家居”鄉村旅游。
荒漠型如甘肅地區的高原、荒漠中的村落,隴東黃土高原區的窯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濱海型村落位於海邊,充分利用漁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島前衛村、瀛東村、三門三特漁村、舟山沈家門漁港。

鄉村旅游的功能[2]

  (1)審美享受。長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的都是鋼筋水泥,聽到的都是汽車喇叭,呼吸的都是渾濁的空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會追求一種別樣的審美愉悅,而鄉村旅游正符合了這種需求。這種美是純自然的,是歷史遺留的。無論是宜人的自然風光,還是充滿了趣味的田園生活,抑或是清新的空氣都讓在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體驗到別樣的審美情趣。

  (2)緩解壓力。之所以選擇鄉村作為旅游地點,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優美的風景或別樣的生活方式,而是因為人們想要擺脫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卸下沉重的工作壓力。鄉村中完全不同於城市的生活環境,能讓人們暫時逃避現實生活,遺忘所有生活上和工作中的不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鬆之後,游客能以一種全新的狀態進入到現實生活中,重新接受挑戰和機遇。

  (3)教育體驗。國外的鄉村旅游,很多家長都願意帶孩子一同去,其中的原因除了娛樂之外主要是能對孩子進行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通過體驗農村生活、品嘗鄉村野味、參與農業勞動,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夠領略到農村中別樣的生活方式,體味到農村人的辛苦和勤勞,學習到有關自然的知識,即寓教於樂,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體驗方式。

  (4)文化傳承。相比於城市,農村中往往保留了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鄉村旅游,建設民俗文化村,舉辦民俗文化節,都市人能夠更好地瞭解鄉村社會文化和民俗風情,起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5)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旅游業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多的高度綜合的特殊產業,通過初次分配再分配的迴圈周轉,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轉變,從而提高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對解決“三農”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發展鄉村旅游能使那些擁有豐富旅游資源而經濟貧困、交通落後的地區,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在貧困地區,由於土地資源有限,農村剩餘勞動力一直存在。因此,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安置過剩勞動力,擴大就業面,極大地維護和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穩定,提高了社會的整體效益。

  (6)更新社會觀念。農村地區之所以落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觀念的落後,而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進入,農民在為游客服務的同時也可以開闊視野,接收到城市中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更新陳舊的思想觀念。

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2]

  鄉村旅游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多樣的功能,因此可以預見,鄉村旅游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主要依據如下。

  (1)消費觀念的轉變。21世紀的來臨使人們原有的價值觀、消費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意識到旅游是一種提高精神層次和優化生活品質的新方式,它是一種對精神和生活品位的追求,而絕非是單純意義上的工作之後的休息與調整。同時,人們對於旅游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旅游經歷的豐富,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滿足於“趕場式”的疲倦旅游方式,旅游的需求開始由“表層游”轉向“體驗游”,在這種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一種健康、前衛和個性的消費模式開始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生活壓力的增加。現代社會,人們的經濟收入是普遍增加了,但生活質量卻也因為目益增加的工作壓力而明顯降低了。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因此,人們越來越渴望擺脫城市的生活走進鄉村來舒緩壓力,愉悅身心。同時,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許多現代化大都市都形成了明顯的熱島效應和鋼筋水泥現象,這更給城市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隨之產生了諸如高樓病、抑鬱症、亞健康等現代都市文明病。在這種情況下,鄉村旅游成為人們緩解生活壓力、調節緊張狀態、體驗自然環境的最佳選擇。

  (3)收入水平提高。按國際經驗,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國家旅游需求進入膨脹期,但這個膨脹主要是觀光需求。當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時,形成對休閑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而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度假旅游便會得到普遍發展。當今社會,許多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人均GDP均超過了3000美元,因此休閑旅游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旅游業迅猛發展中的一個熱點,越來越成為游客的首要選擇。

  (4)產業政策和制度法規的推進。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家巨集觀調控中所制定的鼓勵性政策能對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財政補貼關稅減免、提供優惠貸款、信譽擔保以及鼓勵投資等措施。在法律層面上,制定國民休假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都有利於國民具備足夠的時間與金錢以進行休閑消費。此外,通過限制性條款可以規範國家休閑產業的健康發展,約束國民的不良休閑消費習慣,促使休閑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從1993年以來,為了鼓勵國民旅游,國家加大了宣傳促銷的力度,每年都推出各類專題旅游活動,許多專題都與鄉村旅游密切相關。在巨集觀政策的支持下,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鄉村旅游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於未來鄉村旅游產品的具體形式與發展趨勢,我們可以作如下預見。

  (1)依靠生態化建設鄉村度假村。鄉村旅游開展所依托的資源,不是後人自己創造的,更多的是先前遺留下來,不需要靠恢復、模仿而再現的場景。因此,在對鄉村旅游進行開發時,採用自然生態化的開發模式,藉助優美的生態環境,構建鄉村度假村是一個趨勢。在度假過程中,游客可以在欣賞自然景觀、親身參與到農村的真實生活中來擺脫城市中的壓力,得到全身心的放鬆,這在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城市環境趨於惡劣的背景下將顯得彌足珍貴。

  (2)依靠文化建設民俗文化村。文化因素是鄉村旅游得以興起的基礎之一。信息社會的來臨,在給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充足的社會信息的同時,也使城市中的居民漸漸遺忘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遺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瑰寶,更漸漸遺忘了自己國家的民俗風情。因此,鄉村旅游在給游客提供視覺上的放鬆以外,更可通過體驗旅游的方式讓游客重溫農民們的生活方式,體驗別具情趣的民情風俗。因此,開展民俗文化村,舉辦民俗文化節,傳播我國濃厚的文化底蘊也將是鄉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有利方式之一。

  (3)開發模式多樣化。目前,很多鄉村旅游的內容和形式還處於比較基礎的階段,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鄉村旅游必將採取多樣化的開發模式,帶動和引導國內市場需求向高層次發展。比如採用休閑農莊庭院開發模式,通常獨戶經營或由幾家農戶聯合,進行些諸如採摘水果、蔬菜、吃農家飯、乾農家活等庭院活動,這種類型的景點是當前鄉村旅游的主體;再如,觀光農場綠色農產品開發模式,這種形式在國外比較流行,在未來的發展中,農場和牧場業必將逐漸興起,促進觀光農業的盛行。

  (4)增加教育意義。從長遠角度來講,鄉村旅游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加強旅游過程中的教育意義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游覽過程,為游客提供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教育,使游客進一步瞭解當代農業科技知識,真實再現現代農村生活場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讓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人們增加對農村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1.0 1.1 韓飛,林峰.游在農家:滬地“農家游”模式解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4
  2. 2.0 2.1 2.2 王婉飛.浙江鄉村旅游發展與創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HEHE林,Dan,方小莉,连晓雾,y桑,Mis铭,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鄉村旅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