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業績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公司業績(Company Performance)
目錄 |
什麼是公司業績[1]
公司的業績是指公司經營管理中的經營業績,它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效率,即投入與產出間的比例關係,高效率意味著以較少的投入得到較高的產出;另一個是效果,指公司目標達到的程度。
考察公司業績的基本方法[2]
公司業績集中表現在銷售收入及利潤指標上,高收入、高利潤的公司股票歸為績優股,低收入、低利潤股票為績差股。至於公司達到什麼數量的收入利潤可歸為績優股,這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是相對而言的。為了便於比較,公司收入、利潤還必須作單位化、比率化處理,如每股稅後利潤、凈資產收益率、股本收益率等。但是只看公司銷售收入、利潤數據是否就可評判公司業績狀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對此還必須作進一步分析,如公司銷售收入及利潤的來源與結構,公司利潤實現狀況,公司銷售收入與利潤比率關係,公司利潤歷史變化狀況及未來增長特點,公司利潤進一步增長的基礎何在等;下麵逐點分析。
- (一)公司利潤來源與結構分析
公司利潤按結構劃分有主營業利潤與非主營業利潤之分。前者為主營業收入(銷售收入)扣除營業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進貨成本及營業稅後餘額。後者為投資收益(公司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包括實業投資、債券、股票投資分得股息、利息及到期收回、中途轉讓所獲凈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營業外收入扣除營業支出的凈收入,包括捐贈、固定資產、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轉讓等收入)。
公司利潤(財務上稱為利潤總額,它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及營業外凈收入)來源有主次之分,有臨時性與經營性之分,有突發性與穩定性之分。對不同來源的利潤應分別考察,不可以將臨時產生的利潤作為趨勢預測的基數,因為今年有的,明年未必有(如固定資產轉讓收入、股票投資差價收入、外來財產贈予等),否則會造成預測失誤。
公司利潤來源與結構的分析十分重要。因為不少公司為爭得配股權,會通過各種方法調節利潤。不少公司利潤來源是:
(1)資產重組關聯交易帶來股權、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固定資產清理收入、無形資產轉讓收入,有些公司業績改觀就是通過這種資本經營方式體現的。還有通過不良資產剝離。優質資產註人獲得,或在集團內部進行,或通過外來公司控股參股幫助進行。
- (2)股票炒作而轉移進來的收入。
- (3)財政或其他補貼收人。
投資者必須考慮,如果公司該賣該轉讓的都用完了,以後如何保持業績增長?任何主營業收入利潤靠不住的公司決不能視為績優股。
- (二)公司利潤實現狀況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考察。只有真正完成銷售的利潤才有意義。應收賬款大小為重要參數。應收賬款是指產品已轉移但貨款仍未到賬這一現象。如這一賬款過高,賬齡過長,表明公司利潤實現有疑問,不可信賴。
(2)資金使用效率考察。利潤實現狀況不僅與產品利潤率高低有關,也與資金使用效率,即資金周轉率有關。除了應收款周轉率外,還必須分析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凈資產周轉率等。各項周轉率指標高的公司才有投資價值。
- (三)公司利潤變化特點分析
利潤是考察公司業績的重要指標,但利潤考察不能以公司某一階段的利潤、收入狀況為依據,必須動態分析公司歷年利潤變化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首先,公司利潤形成與增長的基礎應可靠。其次,利潤增減不應大起大落,應較平穩。第三,觀察公司利潤變動趨勢。即使公司當前利潤絕對值很大,如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也並非績優公司;反之,儘管當前利潤絕對值不高,但呈遞增態勢,則有投資價值。
此外,要分析公司投入產出狀況,將利潤與投人資本作比較,將利潤與銷售收入作比較。通常,比率越高,表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
主要分析指標有:
該比率較高為好,它反映公司獲利能力強弱。
該比率較低為好,它反映公司成本降低狀況。
- 每股盈利=稅後利潤/普通股股本數
它反映單位股本創利能力。
- 凈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股東權益
它反映股份公司自有資本創利能力。
公司業績分析應註意的問題[3]
- (1)公司盈利水平對股價的影響
股票價值是未來各期股息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息又來自公司利潤,因此,利潤的增長變化就成為影響股票價值以及股票價格的最根本的因素。一般而言,公司的盈利和股票價格的變動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司盈利增加就預示著股價上升,反之亦然。所以,投資者應瞭解公司盈利的多寡以及未來各期盈利的預測情況,如稅前或稅後利潤總額,每股盈利額、盈利增加或減少情況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基本依據。
- (2)公司分配狀況對股價的影響
公司利潤的分配包括繳稅、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分紅派息等。投資者首先要瞭解當年可供分配利潤量的大小,然後要搞清楚各種分配比率,特別要瞭解股息支付的情況,如普通股利分配量及其每股股利量,因為股利尤其是預期未來股利是決定股票價格的根本因素。因此,若公司分配政策做出有利於股東的變化將導致公司股價的上揚。
- (3)公司財務分析的基本依據
公司財務分析的基本依據就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公司業績的度量[4]
在公司財務的實證研究中,對於公司經營業績的評價有多種不同的度量指標,大致分為盈利能力、流動性和增長速度等主要方面。不同的指標側重於公司經營狀況的不同層面,對實證檢驗的結果也會產生顯著差異,因而所適用的財務事件也各有所長。Barber and Lyon(1996)總結大量實證文獻,特別對各類財務事件與所用業績評價指標進行了對比總結。
下表說明,雖然早期大多研究都採用EPS作為公司績效的主要評價指標,但在最近幾年許多學者更傾向於經營收益率(Operating Profits)這一息稅前收益。這主要是因為,與EPS或ROE等相比,OPOA可以避免股權結構調整對收益水平的影響,因此能更有效地研究涉及權益資本變動的財務事件。
另外,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往往易受人為操縱,不被市場投資者充分瞭解。Loughran and Ritter(1997)認為考察OPOA可以防止各種盈餘操縱對經營績效的扭曲,從而能夠更客觀地反映資產的經營效率。
為了全面考察上市公司當期經營績效和增長潛力,作者在參考CAIand Wei(1997)及Kutsuna et al.(2002)等關於日本的實證文獻基礎上,共採用瞭如下三種盈利比率和三種年度增長率為財務績效評價指標。
(1)經營收益率(operat ingincome to total assets,OPOA):即經營收益與總資產之比。經營收益(NEEDS利潤分配表中的FC#006)定義為未經利息調整和計提攤銷的主營業凈收入額,等價於我國會計報表中的息稅前經營收益。這一比率與實際經營活動最貼近,是總資產運作效率的最直觀的反映。
(2)普通收益率(ordinary income to total assets,OROA):即普通收益與總資產之比。普通收益在NEEDS中定義為經營收益加非營業務總收入額(NEEDS利潤分配表中的FC#007),減非營業總支出額(NEEDS利潤分配表中的FC釁015),包括利息調整和計提各類攤銷科目。Loughran and Ritter(1997)發現一些發行公司經常將營業外投資的利息收益納入年度利潤總額及再投資的來源,使普通收益與公司實際盈利水平出現偏差,因而認為普通收益率不如經營收益率更客觀反映實際盈利能力。但鑒於Kaplan and Minton(1994)、CAI and Wei(1997)及Kut-suna et al.(2002)等文獻在研究日本企業財務活動時也常常採用普通收益率,因此本文也選擇這一指標作為補充。
(3)經營現金流比率(Operating cash flows to total assets,CFOA):即經營現金流與總資產之比。根據日本企業會計準則,經營現金流定義為經營收益加折舊(NEEDS資產負債附屬表中的FE#088),減資本性支出和公司所得稅額(NEEDS利潤分配表中的FC#052)。這一指標具有兩方面特殊含義:①由於現金流是資本預算中計算NPV的主要成分,因此可通過該比率考察公司價值的變化;②Holthausen and larcker(1996)等認為,由於該變數忽略應計科目(accruals),因此也可以減少盈餘操縱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程度。
除此之外,還選取了三個年度增長比率以反映公司業績的動態變化趨勢:①經營收益增長率(OPPGR);②凈銷售額增長率(SGR);③資本性支出增長率(CEGR)。其中資本性支出為兩個財務年度支出的移動平均值,以剔除偶發因素對這一支出的影響。由於在NEEDS中無確定的資本性支出科目,作者以兩個財務年度凈資產賬面值的變動額加新增折舊額(NEEDS資產負債附屬表中的FE井088)作為替代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