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公司信貸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公司信貸理論

  公司信貸理論是隨著經濟金融發展和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而發展起來的,信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商業銀行發展和金融創新的歷史,它揭示了既要努力發展業務又要控制風險這個永恆的主題。

公司信貸理論的發展

  公司信貸理論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真實票據理論資產轉換理論預期收入理論超貨幣供給理論等四個階段。

  1、真實票據理論

  根據亞當·斯密的理論,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是同商業流通有關的閑散資金,都是臨時性的存款,銀行需要資金的流動性,以應付預料不到的提款需要。因此,最好只發放以商業行為為基礎的短期貸款,因為這樣的短期貸款有真實的商業票據為憑證作抵押,帶有自動清償性質。因此這種貸款理論被稱為“真實票據理論”,美國則稱為“商業貸款理論”根據這一理論,長期投資資金應來自長期資源,如留存收益、發行新的股票以及長期債券;銀行不能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和長期設備貸款等。真實票據理論占據著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的支配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理論的缺陷也逐漸顯現,銀行短期存款的沉澱、長期資金的增加,使銀行具備大量發放中長期貸款能力,局限於短期貸款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同時,自償性貸款經濟周期而決定信用量,會加大經濟的波動。

  2、資產轉換理論

  1918年,H.G.莫爾頓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商業銀行與資本形成》一文,提出了資產轉換理論。這一理論認為,銀行能否保持流動性,關鍵在於銀行資產能否轉讓變現,把可用資金的部分投放於二級市場的貸款與證券,可以滿足銀行的流動性需要。流動性的需求增大時,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出售這些資產(包括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美國短期國庫券等)。在這一理論的影響下,商業銀行的資產範圍顯著擴大,由於減少非盈利現金的持有,銀行效益得到提高。

  但是,資產轉換理論也帶來一些問題:缺乏物質保證的貸款大量發放,為信用膨脹創造了條件;在經濟局勢和市場狀況出現較大波動時,證券的大量拋售同樣造成銀行的巨額損失;貸款平均期限的延長會增加銀行系統流動性風險。因此,對單個銀行來說是正確的東西,對於整個銀行系統來說卻未必完全正確。

  3、預期收入理論

  1949年,赫伯特.v.普羅克諾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這一理論。預期收入理論認為,貸款能否到期歸還,是以未來的收入為基礎的,只要未來收入有保障,長期信貸和消費信貸同樣能保持流動性和安全性。穩定的貸款應該建立在現實的歸還期限與貸款的證券擔保的基礎上。按照以前的一些理論,這樣一種貸款可稱為“合格的票據”,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拿到中央銀行貼現。這樣,中央銀行就成為資金流動性的最後來源了,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長期設備貸款、住房貸款、消費貸款等迅速發展起來,成為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這一理論帶來的問題是,由於收入預測與經濟周期有密切關係,同時資產的膨脹和收縮也會影響資產質量,因此可能會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銀行危機一旦爆發,其規模和影響範圍會越來越大。

  4、超貨幣供給理論

  這一新的銀行資產理論出現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該理論認為,只有銀行能夠利用信貸方式提供貨幣的傳統觀念已經不符合實際,隨著貨幣形式的多樣化,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提供貨幣,銀行信貸市場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因此,銀行資產應該超出單純提供信貸貨幣的界限,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如購買證券、開展投資中介和咨詢、委托代理等配套業務,使銀行資產經營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現代商業銀行全能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已經表明,銀行信貸的經營管理應當與銀行整體營銷風險管理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商業銀行涉足新的業務領域和言目擴大的規模也是當前銀行風險的一大根源,金融的證券化、國際化、表外化和電了化使金融風險更多地以系統性風險的方式出現,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為廣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司信貸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