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貨幣供給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超貨幣供給理論[1]
超貨幣供給理論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銀行資產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信貸提供貨幣只是它達到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除此以外,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達的目標,因此,銀行資產管理應超越貨幣的狹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務。根據這一理論,銀行在購買證券和發放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展開投資咨詢、項目評估、市場調查、信息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委托代理等多方面配套業務,使銀行資產管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這在當時非金融企業侵入金融領域的情況下,使銀行獲得了相抗衡的武器,從而改善了銀行的競爭地位。
超貨幣供給理論的作用和缺點[2]
根據這一理論,銀行在購買證券和發行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開展投資咨詢、項目評估、市場調查、信息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委托代理等多方面的配套業務,使銀行資產管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在非銀行金融機構侵入金融競爭領域的時候,超貨幣供給理論使銀行獲得了相互抗衡的武器,從而改善了銀行的競爭地位。但這一理論並非十全十美,它容易產生兩種偏向:一是誘使銀行介入過於寬泛的業務範圍,導致集中和壟斷;二是加大了銀行經營的風險,使銀行很可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