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信用貨幣流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用貨幣流通[1]

  信用貨幣流通是當代社會的貨幣流通,它具體包括現鈔貨幣流通、存款貨幣流通、貨幣票據流通和電子貨幣流通四種基本形式。此外,信用貨幣流通還包括外幣流通,它也同樣是貨幣流通的重要內容。

信用貨幣流通的條件

  1、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

  2、該國民眾對該貨幣抱有信心。

信用貨幣流通的發展[2]

  1.信用貨幣流通的第一個階段:企業融資和貨幣的內生創造

  信用貨幣流通的第一個階段是企業向銀行進行融資,並導致信用貨幣供給數量的增加。企業對銀行信貸的需求源於凱恩斯所謂的“融資動機”。在實際生活中,企業從進行生產到將產品出售獲得收人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從付出成本到獲得回報之間存在現金流方面的缺口。“正由於生產和收人之間存在的這種時間間隔,企業必須動用工資基金,或通過借款來部分地為其生產籌措貨幣資金,’(Rochon,1999)。

  早期的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Weintraub,1978;Moore,1988)認為,企業所籌措的是流動貨幣資金,主要用於工資的支付。不過,Seeeareeeia(Seeeareeeia,1996)用一個簡化模型證明,除非企業的貸款也用於資本品購買,否則資本品生產部門的利潤將為零(這顯然與事實不符)。此外,Seccareccia還利用加拿大197。一1989年間的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固定資本支出與商業貸款規模高度相關。

  企業在從事具體生產之前必須籌措貨幣資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企業從什麼渠道來獲取貨幣資金就是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企業動用自有資金(包括留利和折舊)或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居民部門籌措貨幣資金,將不會對全社會的貨幣資金數量產生影響,只是銀行負債持有人發生了轉化。但是,如果企業融資的來源只限於非銀行部門,那麼,即使居民部門的流動性偏好為零,企業總體的生產規模也只能維持在原有水平上。面對居民部門流動性偏好大於零的現實,以及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需要,企業必須獲取銀行貸款

  在信用貨幣流通的這個階段上,當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時,企業在銀行的存款賬戶將增加等量金額,進而,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供給數量”相應增加等量金額,而且,這一增加數量將一直維持,直到企業歸還銀行貸款為止。在這一過程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仍保持平衡:負債(企業存款)和資產(對企業貸款)等量增加。貨幣由銀行與企業間的借貸活動內生地被創造了出來。貨幣的這種內生創造影響著對實際資源控制能力的分配,進而會對實際資源的配置結構和效率產生影響,在這個意義上,貨幣不可能是中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銀行並不是完全滿足對所有貸款的需求,在其規定的價格之外,銀行還會提出一些質押貨擔保方面的要求,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還會使用一定的配給手段。一般說來,在經濟高漲時,銀行的質押品要求和配給程度要低一些,在經濟衰退時則會高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經濟波動的幅度。

  2.信用貨幣流通的第二個階段:收入的形成

  在準備好所需貨幣資金後,企業將進人生產階段,把貨幣資金用於工人工資的支付和購買資本品,從而形成居民部門和資本品生產部門的收人。當然,在現實中,其對銀行貸款的使用並不僅限於這兩種方式,還包括購買資本市場工具等。不過,如要確保信用貨幣的順利迴流,將銀行貸款用於生產性用途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出售產品或服務來獲取收益,並償還銀行貸款,順利結束信用貨幣的流通過程;另一方面,這能保證進人流通的產品(服務)與進人流通的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數量聯繫,從而維持總體價格水平的穩定。

  3.信用貨幣流通的第三個階段:企業收益的產生

  如果假定居民部門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儲蓄,將全部收人均用於消費,則企業產品銷售收人正好等於其生產支出。這符合卡萊斯基的論斷:資本家得到他們所花掉的;工人花掉他們所得到的。企業可以用其銷售收人來償還銀行貸款。這樣,在期初由於企業貸款而增加的貨幣供給數量將相應減少。在信用貨幣流通過程結束時,企業對銀行的負債為零,期初的貨幣供給數量沒有變化,居民部門銀行存款的增量也為零。

  居民部門邊際儲蓄傾向為零的簡化假定顯然與事實不符。在現實經濟中,居民部門的邊際儲蓄傾向一般都大於零,因而其持有的銀行存款數量(期末的貨幣供給數量)也會隨經濟發展而不斷擴大。對企業來說,居民部門的儲蓄行為意味著企業銷售收人與其生產支出之間將出現缺口。不過,不同類型的儲蓄對信用貨幣迴流的影響卻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對居民部門的儲蓄做一下分類。

  居民部門的儲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非貨幣性儲蓄(各種證券、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的負債以及實物儲蓄)和貨幣性儲蓄(包括銀行存款和現金)。從企業的角度看,居民部門購買證券的行為構成了企業在產品銷售之外回收生產支出的渠道。因此,儘管居民部門的儲蓄造成了企業收支之間的缺口,但儲蓄中的一部分通過資本市場重新回到了企業的手中,企業凈的貨幣資金缺口只等於居民部門持有的貨幣儲蓄。對企業貨幣支出的迴流來講,居民進行非貨幣性儲蓄與消費支出沒有太大的區別。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貨幣資金的做法,實際上是在用對居民部門的長期債務來替換對銀行的短期債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企業生產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從而減小銀行信貸行為變化對自身的影響。居民部門持有貨幣的決策取決於居民部門的貨幣需求,主要由“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等幾個部分組成。居民部門的貨幣需求是一種事後需求,它發生在信用貨幣供給和生產決策之後。因此,它對本期的銀行貸款規模以及企業的生產決策沒有任何影響。不過,這並不是說居民的資產選擇偏好在經濟過程中無關重要,它影響著企業本期收人實現的水平以及企業生產性支出迴流的水平,從而會對企業和銀行的預期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著下一期生產活動的規模。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幾個結論:(l)居民部門的資產組合決策對本期的投資決策沒有影響,它只會對下一期的投資行為有間接的影響。相反,本期的資產組合決策要受本期投資數量的影響,這也就是凱恩斯所謂的“投資決定儲蓄”的邏輯。(2)居民部門的貨幣儲蓄構成了企業貨幣流方面的“凈漏損”。在信用貨幣流通結束時,企業不能歸還的銀行信貸數量將正好等於居民部門銀行存款的增加數量(即本期貨幣存量的增加量)。

  4.信用貨幣流通的最後一個階段:貨幣存量的增加—對銀行“金融中介職能”的再認識

  由居民部門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銀行存款增加(即貨幣存量的增加),意味著企業無法全數償還對銀行的債務。在簡化的假定下,貨幣存量的增加正好等於企業不能結清的銀行債務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能維持現有的生產規模,在下一期中繼續進行生產?或者,以更大的規模進行生產.按照傳統的看法,銀行是金融中介機構,可以把貨幣資金富裕部門(居民部門)多餘的貨幣資金(在這裡是新增加的銀行存款)間接地融通給貨幣資金虧損部門(企業部門),從而可以保證經濟活動規模在原有水平上繼續進行。如法意貨幣流通學派的代表人物Nell和Deleplaee(NellandDeleplaee,1996)曾指出:“居民部門的貨幣持有造成了企業在貨幣迴流方面的漏損,但只要貨幣始終存在,銀行又可以充作一種金融中介,作為資本市場的補充,將居民部門的貨幣儲蓄導向企業部門。”

  這種關於銀行金融中介職能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不管它是發生在事前還是事後)。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如果銀行是金融中介,那麼就必須存在一種能被借款者、銀行和貸款者三方所共同接受的資產,但事實上並不存在這樣一種資產。在現實中,信用貨幣對居民和企業而言是一種資產,但它卻只是銀行的負債。銀行充作自身負債的中介的邏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從本質上講,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的行為是一種直接的關係,與貨幣資金富裕者無關。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討論過的,銀行總體創造貨幣的行為只受基礎貨幣數量的制約,與銀行持有的存款餘額數量無關。因此,現實中並不存在銀行將貨幣資金從富裕者轉向虧損者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劉少軍.金融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 曾剛.現代銀行運行與信用貨幣流通——法意貨幣流通學派理論概述,太平洋學報,2003/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鲈鱼,Yixi,泡芙小姐,jane409,KAER,Tracy,寒曦,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用貨幣流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