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人情消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情消費

  人情消費,即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中的感情投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不斷升格。因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添丁增歲、評先選優、升學拜師、招工參軍、看病求醫、喬遷新居等各種由頭引起的五花八門的人情禮難以勝數。人情消費已成為時下城鄉居民的一大經濟負擔。2013年3月,題為“你為人情消費所累嗎”的調查顯示超5成人認為人情消費負擔重,倡親友間免隨禮。

  人情消費簡單地說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情往來的費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進交往的功能。隨著人們的交往範圍的擴大,需要維繫的親情、友情、鄉情、同事情等範圍也在擴大,人情消費做為禮尚往來的必要支出,在當今中國社會已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本是為了維持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消費卻在社會中演變成了“畸形”的人情“債”,很多人為了面子為了每年的一大筆人情費支出心裡“痛”著,錶面卻“幸福”著。

人情消費的背景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註重禮尚往來乃中華民族之傳統。然而,禮尚往來,並非都建立在金錢物質之上。禮尚往來的人情消費是中國人古老的傳統,也是一種溝通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但本意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人情消費卻日趨演變成為一種赤裸裸的斂財方式,而且愈演愈烈,讓不少人為“人情”所累。人們開始懷疑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到底是“情”還是“債”。

  人情消費風愈演愈烈,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定聯繫,但更重要的是一些人陷入了苦要面子、盲目攀比、窮擺闊氣的消費觀念誤區。提起人情消費,大多數人並不贊同。然而事到臨頭,又往往礙於面子,不甘示弱,互相攀比。不請客唄,又怕人家說“小氣”,捨不得把酒人家喝;不送禮唄,又怕人家說不講義氣,捨不得那幾個錢。真的讓人左右為難,叫苦不迭。於是形成了人情消費的怪圈,很多家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債務。這種超負荷的人情消費不僅加重了城鄉居民的債務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有的因人情消費鬧得家庭不和、傷了感情,喜事成悲;也有的因人情消費利用職權公款送禮,行賄受賄,以致“東窗事發”。

人情消費的影響

  正面支持

  有93%的被調查大學生認為人情消費是很有必要的,他們認為這是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他們還認為對人情消費要有自己的消費方法和消費限度,要量力而行。另有7%的人認為人情消費要看情況決定,對於一些情況可以不破費。認為人情消費很有必要的人中,絕大部分人認為可以負擔得起,他們認為人情消費是一種投資,而且人際關係需要去經營。

  負面影響

  人情越過禮儀的範疇,帶來的只能是社會資源浪費和人情的異化。相互攀比、藉機斂財、巧立名目、資源浪費正是人情異化帶來的後果。人人都厭惡這種風氣,但誰都不願意先停止,否則就吃虧,因此一旦發生了人情來往,進入了圈子,人情消費鏈不但不會輕易斷掉,而且越拉越緊,推動了人情往來和相互吃請現象的增多,長此以往,社會風氣每況愈下,社會發展成本也大大增加。Ⅰ社會建議

  一是從立法上出台法律法規,對行政領域和社會領域可能出現不公的利益利害關係的人際消費、人情支出做出清晰界定,依法規範人們的社交行為。大多行政規章集中對行政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鄉村幹部的請客送禮作出了一些禁止性規定,但對社會領域的治理仍然沒有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惟有從受禮和送禮兩個環節考量,才能減緩越演越烈的人情風。這是中國社會建立現代性的必然過程,與一些所謂專家干預公民社會自由成長的言論有著本質區別。

  二是借用非政府力量改革民間陋俗。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裡,非政府組織常常在公共權力不及的地方發揮很好的作用。正因為民風是民間的事情,以城鄉社區為依托,制定鄉規民約,改革民間陋俗,當一個人情社會的圈子越轉越大的時候,惟有以公權力推動尋求內部力量的重新集結,成立中介組織來助推改革,宿遷市成立“移風易俗理事會”治理請客送禮,效果不錯。

  三是推動城鄉公共產品尤其是社會保障功能的完善和供給。在熟人社會,人情支出具有互助性質,隨著中國社會現代性增強,城鄉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的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居民收入的提高,以物質為紐帶的人際之間的相互依賴會大大減弱,來自社會和社區的制度性關懷會增加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從而降低熟人社會的人際依賴。

  四是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重慶市社科院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孫元明認為,請客送禮之風不可能戛然而止,扭轉這一現象,要重視並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搞好宣傳教育,比如“唱紅歌、誦經典、講故事”等,以健康的風氣和價值觀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從人際交往的怪圈中解放出來,樹立起好的精氣神和人文精神,通過長期努力,改變地區的文明狀況。

人情消費的解決途徑

  古人有“君子之交淡於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富裕一點並不等於就可以鋪張浪費、擺闊鬥富。在人情消費上要依自己的家情、家底而定,不該打腫臉充胖子,盲目攀比,更不能利用職權,揮霍公款,請客送禮。

  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的好形式很多。比如,逢年過節發個賀卡、打個電話或發條簡訊,道個祝福;遇有喜事送束鮮花;同行朋友利用雙休日組織一些小聚會,交流感情;親戚鄰裡互相幫助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務等等。如此這樣“點到為止”,既不落俗套,又節約實惠。情更真,意更切。應該能起到比送金錢物質更加理想的效果。至於單位與單位、下級與上級之間,更應以誠相待,以心換心,以扎實的工作、出色的成績,求得相互的理解與支持。

  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反腐倡廉,移風易俗,建立和諧的社會人情消費關係,需要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更需要廣大群眾都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情消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