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義務教育經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義務教育經費[1]

  義務教育經費是指義務教育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費用。包括義務教育的基建費用,教學設備,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等的購置與維修費用和教輔人員的培訓工資、福利費用等。

義務教育經費的來源[1]

  1.財政撥款

  這是義務教育經費的最主要來源。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國家用於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這裡的兩個“增長”,是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雙方共同努力實現的。在“七五”期間,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事業費將達到兒66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72%。已經大大高於同期的計劃財政增長比例。但要實現後一個增長,還要花大力氣。為了使經濟困難地區順利地實施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還規定:“國家對經濟困難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經費,予以補助”。

  2.征收教育事業費附加。

  教育事業費附加是國家為了發展教育事業,特別是為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面向城鎮企業、個體經營者和農村承包戶征收的稅收附加款項。這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一項重要途徑。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在城鄉征收教育費附加,主要用於實施義務教育”。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殖稅營業稅的稅額為計徵依據,教育費附加率為2%,分別與產品稅、增殖稅、營業稅同時繳納。在城鎮,教育費附加由稅務機關征收,在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由鄉鎮人民政府征收。《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規定;教育費附加拓用於改善基礎教育的教學設施,不得挪做他用”。

  3.社會力量及個人捐資。

  中華民族有興學的傳統,武訓行乞辦“義學。,陳嘉庚先生捐巨資辦學都已載入了不朽的史冊。所以鼓勵社會及個人捐資助學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不足的又一渠道,也是義務教育法鼓勵社會辦學原則的體現。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上有大量的資金,只要引導得法,社會及個人捐資助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特別要調動海外的華僑、華人捐資辦學的積極性。如果辦得好,可以局部緩和義務教育經費緊張的狀況。所以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願捐資助學”。

  除此之外,還要合理使用已有的義務教育經費,堅決制止挪用、侵占、剋扣義務教育的經費。嚴格控制社會各方面向學校征收費用,嚴禁向學校亂攤派。

義務教育經費的特點[2]

  1.收益的公益性

  國家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可見實施義務教育所發生的耗費,其受益的是未來的全體公民,獲取的是社會效益

  2.投資的遲效性

  義務教育的投資不可能立見成效,其成果一般要通過受教育者的實際生產活動才能轉化為直接的、物化的生產力,所以,投資的效益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3.回報的長效性

  義務教育在人的素質形成過程中所起的基礎性作用表現在:對個體而言,將終身受用;對總體而言,則顯示在持續地推動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發展之中。

  4.需求的均衡性

  由於義務教育基礎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小學校與高等學校負有教學、科研雙重任務的不同,義務教育學校所承擔的任務主要是教學。義務教育學校承擔任務的單純性,決定了其對經費的需求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5.耗費的必須性

  義務教育在人的生理、心理髮育階段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義務教育經費消耗的必須。如果資金不能保證,造成的現象一般是少開課程,減少內容,降低要求,後果是培養質量的下降,其結果一是侵犯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二是造成了無可彌補的損失——對學習個體而言,因其成長髮育的時間不可逆轉而影響終身。

  6.投入的超前性

  義務教育的受教育者當前的學習是為了準備參與未來的生活,因此,教育內容的選擇不僅應服從於現實社會的需要,還應著眼於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讓未來的公民再“重新學寫字,重新學說話,重新學走路”。

參考文獻

  1. 1.0 1.1 張書勤,程延文.法律基礎教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2. 胡喻山.中小學校預算編製讀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HEHE林,林巧玲,LuyinT,刘维燎,Lpz.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義務教育經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