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陳嘉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陈嘉庚 (Tan Kah Kee)
放大
陳嘉庚 (Tan Kah Kee)
陳嘉庚: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目錄

陳嘉庚簡介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家庭情況

  • 父親陳纓杞,母親孫秀妹
  • 妻子張寶果,吳惜娘
  • 長子陳厥福(又名陳濟民)、次子陳厥祥、三子陳博愛、四子陳博濟、五子陳國慶、六子陳元凱、七子陳元濟、八子陳國懷、九子陳元翼;長女陳愛禮、次女陳來好、三女陳愛蕙、四女陳秀滿、五女陳亞柿、六女陳愛珠、七女陳寶治、八女陳愛英

人物生平

  陳嘉庚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傑出的華僑領袖、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陳嘉庚於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即現廈門市集美區)。十七歲往新加坡從父經商,後獨立經營菠蘿罐頭廠、米店和橡膠園等。1916年後,以橡膠和膠製品業為主,鼎盛時期其銷售網遍及全球,謂新馬樹膠王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成為馳名海內外的大實業家。

  陳嘉庚身居異邦,心懷鄉國,經營實業不謀私利,立志競爭義務報效祖國,故傾資興辦教育等公益事業,以盡國民天職。早於1913年在家鄉創辦集美小學,後又增辦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業等校,統稱為"集美學校"。1921年,陳嘉庚創廈門大學,親自選擇校址、校長,主持建築校舍,以及高薪聘請師資等,設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為海內外培養高等人才。在僑居地新加坡亦倡辦和贊助許多學校,形成陳嘉庚廣泛的開放型教育體系。儘管遇世界經濟危機企業經營未能轉機,他仍多方籌措校費,百折不撓維持辦學。1932年,當外國財團答應以停止支持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為條件保護其企業經營,即遭他斷然拒絕。直至1937年春無力支持,遂無條件地將廈門大學獻給政府。廈門大學改為"國立"後,他極為關註其發展。1940年回國慰問期間,還特地到遷往內地長汀的學校視察;1949年歸國亦來校訪問;1950年定居集美後,仍繼續募資、籌劃擴建學校規模。在他的倡導下,許多華僑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深遠。他不但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學生要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全面發展,倡辦職業技術教育,高度重視師範教育,以及重視校長、教師在辦學中的決定作用等等。他還推行社會教育,親建集美鰲園"博物大觀"和倡建廈門華僑博物院等。

  陳嘉庚赤誠愛國,振興中華。1909年結識孫中山,翌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閩省光復後,被選為新加坡福建保全會會長,募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組織"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並被選為主席,領導支援祖國抗日救亡。1940年3月率領"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視察各戰區和重慶、延安等地,不畏強暴,堅持真理,明辨是非,堅持團結抗戰。1941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進攻馬來亞,他領導"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1942年3月新加坡淪陷避居印尼爪哇,賦詩表明捨生取義的決心。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他安全返回新加坡,各界集會慶祝。1950年5月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直接參議國事。他已年逾古稀,仍不辭勞苦到祖國各地視察,致力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對推動華僑愛國大團結、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起到積極作用,臨終仍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大業。

  陳嘉庚於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終年八十七歲,國家給予以國葬的哀榮,靈柩運回集美,安葬於"鰲園"中。

人物年表

  • 1874年 10月21日(陰曆九月十二日)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村,父陳杞柏是新加坡商人。
  • 1882年 9歲,在南軒私塾就學。
  • 1890年 17歲,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 1891年 18歲,在其父所營順安米店學商。
  • 1893年 21歲,歸國與張氏成婚。
  • 1895年 22歲,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 1898年 25歲,回國奔母喪。
  • 1899年 26歲,攜妻張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 1900年 27歲,歸國葬母。
  • 1903年 30歲,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 1904年 31歲,在此後三年間,創業頗有成果,奠定一定經濟基礎。
  • 1910年 37歲,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被推舉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協理及道南學堂總理,向閩僑募捐五萬多元建築校舍,這是致力教育事業的開始。
  • 1911年 38歲,辛亥革命勝利,福建光復,被推為福建保全捐款委員會會長,籌款二十多萬元支援福建財政,另籌五萬元接濟孫中山先生。
  • 1912年 39歲,攜眷回國,籌辦集美學校。
  • 1913年 40歲,集美學校正式開學,購地擴建校舍和操場。第五次出洋新加坡。
  • 1915年 42歲,租輪四艘,經營航運,獲利頗巨。
  • 1916年 43歲,購進三千噸輪船一艘,命名為“東豐號”。
  • 1917年 44歲,購進三千七百五十噸輪船一艘,名為“謙泰號”。因兩年來營業順利,派胞弟敬賢回國創辦集美中學和集美師範學校。籌款二十多萬元救濟天津水災。
  • 1918年 45歲,集美師範和中學正式開學。發起籌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 1919年 46歲,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正式開學。回國籌辦廈門大學。組織同安縣教育會,對各鄉小學給予常年補助,受益者三十多校。
  • 1920年 47歲,集美學校增設女子師範和商科。創辦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 1921年 48歲,廈門大學在集美開學。
  • 1922年 49歲,第六次出洋新加坡。
  • 1924年 51歲,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
  • 1925年 52歲,創業有成,資產達一千二百萬元,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極,得利及資產最巨之時。
  • 1926年 53歲,擴建南洋華僑中學校舍。創辦集美農林學校。開始面臨逆境,膠價暴跌,營業虧損甚巨,被迫將廈大和集美兩校校舍建築工程局部停工,但經費仍竭力維持。
  • 1928年 55歲,5月3日,日軍侵占濟南,組織山東殘禍籌賑會,募款救濟受禍難胞。
  • 1937年 64歲,"七七"事變發生,發起組織新加坡籌賑會,被推擔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幣一千萬元,支援祖國抗日戰爭。
  • 1938年 65歲,被選為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致電汪精衛反對其主張同日本和談。
  • 1940年 67歲,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並率團返國到重慶、延安等地視察慰問。
  • 1941年 68歲,被推為南僑總會第二屆主席。組織南洋閩僑總會。創辦南洋華僑師範學校。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領導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總會。
  • 1942年 69歲,新加坡淪陷,避居爪哇三年,寫成《南僑回憶錄》和《住屋與衛生》。
  • 1945年 72歲,日本戰敗投降,重返新加坡。
  • 1946年 73歲,創辦新加坡《南僑日報》。
  • 1947年 74歲,召開新加坡華僑大會,反對荷蘭殖民軍屠殺印尼巨港華僑暴行,議決準備對荷蘭實行經濟製裁。為集美各校開拓經費來源,在香港創辦集友銀行,實行以行養校,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 1949年 76歲,抗日戰爭勝利後首途回國。9月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被選為常務委員。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 1950年 77歲,最後一次出洋新加坡,結束未了事務。當年回國定居故鄉集美村,親自主持集美、廈大兩校校舍的修建。
  • 1954年 81歲,9月 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1955年 82歲,視察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 1956年 83歲,當選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 1959年 86歲,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創立廈門華僑博物院。
  • 1961年 88歲,在北京逝世,遺體移集美鰲園安葬。

人物榮譽

  • 2015年9月1日,陳立人作為陳嘉庚的家屬代表,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紀念章”。
  • 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鬥者”個人名單。

主要影響

  • 興辦實業

  1904年,陳嘉庚集資7000多元創設菠蘿罐頭廠,號稱“新利川”,後接管日新公司。在三個月內兩個廠獲利共4萬元。即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進而大面積種植,到1925年,已擁有橡膠園1.5萬英畝,成為華僑中最大橡膠墾殖者之一,被稱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橡膠王的四大開拓者之一。之後開辦橡膠製品廠,生產橡膠鞋、輪胎和日用品。陳嘉庚先後在國內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大埠設立分銷店100多處。還經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干廠、皮鞋皮廠等,廠房達30多處。鼎盛時期(1925年)營業範圍遠及五大洲,雇佣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其南洋華商的領袖地位由此確立。

  • 興辦教育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陳嘉庚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創辦惕齋學塾。民國3年(1913年)3月創辦集美高初兩等小學校,此後相繼創辦女子小學、師範、中學、幼稚園、水產、商科、農林、國學專科、幼稚師範等,並逐步發展,在校內建起電燈廠、醫院、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建設集美學村。此外,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餘所,並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

  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創辦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於1921年4月6日開學,陳嘉庚獨力維持16年。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於民國10年聯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辦40多所小學。民國13年,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至民國24年,先後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全部由陳嘉庚承擔。

  1919年,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是當時南洋地區華僑的最高學府。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創辦水產航海學校,南僑師範和南僑女中等學校。

  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民國4年在新加坡捐資創辦崇福女校,民國8年又捐資3萬元創建南洋華僑中學,後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校基金。民國36年3月,創辦南洋女子中學。創立和資助了海內外118所學校。

  陳嘉庚非常重視募捐活動。1906年11月的江蘇洪澇災害、1908年的漳州水災、1917年的天津水災、1918年的潮汕地震、1920年的威海饑荒、1922年的潮汕風災、1924年的廣東和福州水災以及1929年的陝西和甘肅旱災,在這些災害發生後,陳嘉庚對災區人民施以援手、多方籌款賑災。

  此外,他還親自發起募捐活動,帶頭捐款。1915年,天津發生水災,陳嘉庚擔任新加坡華僑籌款救濟會主席,計募20餘萬元。1928年,日軍占領濟南,陳嘉庚擔任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1935年,中國11省發生嚴重水災,陳嘉庚擔任“華僑籌賑祖國水災會”會長,動員華僑為國內災民捐款。

  在募捐方法和方式上,陳嘉庚也頗有見地。“本次大會目的專在籌款,而籌款要在多量及持久。新加坡為全馬或南洋華僑視線所註,責任非輕,然要希望好成績,必須有人首捐巨款提倡,此為進行程式所必然”。他認為募捐一定要有人帶有並多捐,這樣才能募集到較多善款,而通常都是他自己帶有捐出巨款。另外,為保證籌款的持久,他提出捐款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特別捐、常月捐、節日獻金捐、貨物助賑捐、紀念日勸捐、賣花賣物捐、游藝演劇球賽捐、舟車小販助賑捐、迎神拜香演戲捐等”。持久的捐贈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慈善行為難以持續的不足。後來,為保障對教育慈善事業的持續捐贈,陳嘉庚還設立了具有現代慈善特征的基金會

人物語錄

1、經營地方之利,仍還地方之益。

2、興學即所以興國,興國即所以興家。

3、蓋義務不能待富而後行。——致葉淵函

4、奢儉之利害,關係國計民生,重且大矣。

5、人身之健康在精血,國家之富強在實業。

6、教育不振,則實業不興,國民之生計日絀。

7、蓋學問與時俱進,研究無窮,進步亦無限。

8、惟精誠始足以言團結,惟團結始足以言力量。

9、明辨是非善惡,眾人皆知之,應如何篤行之。

10、教育非僅讀書識字,而尤以養成德性裨益社會。

11、不犧牲錢財,無教育可言;民無教育,安能立國!

12、犧牲一己之權利 ,從事國民之義務。——致葉淵函

13、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

1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家可以犧牲,是非不可不明。

15、無事找事做,其人必可愛;有事推人做,其人必自害。

16、服務社會是吾人應盡之天職。——《陳嘉庚遺教二十則》

17、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姦。——第二次國民參政會議提案

18、愛國始於愛鄉,強國必先強民。——在新加坡同安會館講演

19、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對集美廈大校友演講

20、嬉游足以敗身,勤勞方能進德;智識生於勤奮,昏愚出於懶惰。

21、我畢生以誠信勤儉辦教育公益,為社會服務。——《陳嘉庚遺教二十則》

22、凡作社會公益,應由近及遠,不必好高騖遠。——《陳嘉庚遺教二十則》

23、懶惰是立身之賊,勤奮是建業之基;有堅強之精神,而後有偉大之事業。

24、但知競爭財利,而不知競爭義務,群德不進,奴隸由人,故國弱而民貧。

25、惟有真骨性方能愛國,惟有真事業方能救國。——《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

26、公益義務,能輸吾財,令子賢孫,何須吾富。——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演講

27、金玉非寶,節約是寶;待人要敬,自奉要約;當省而不省,必致當用而不用。

28、人生於世,除為個人生活企圖,更當為國家社會奮鬥。——集美學校二十周年紀念刊

29、對於國家,當盡國民之責任,凡分所應盡者,務必有以報國家。——在集美學校秋季始業會演講

30、夫公益義務,固不待富而後行,如必待富而後行,則一生終無可為之日。——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演講

31、如果終日只知賺錢,不知救國,縱然發了財,但是做奴隸、做亡國奴,發了財有什麼用?——在新加坡福建會館演講

32、父之愛子實出天性,人誰不愛其子,唯別有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且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是乃害之,非愛之也。——《集美志》

歷史評價

馮玉祥:陳先生,即嘉庚,對人好,謀國忠,一言一動皆大公,聞已返舊居,遠道得訊喜難名。

邵力子:陳先生的一生就是:興實業、辦教育、勤勞國事,言人之所不敢言,為人之所不敢為。

何香凝:華僑愛國愛鄉,熱心教育事業的楷模。

黃炎培:我所認識的不少資本家,儘管是“民族資本家”,很少像陳嘉庚先生盡其所入歸公,一點不留私有。我願再說一遍:陳嘉庚先生是我幾十年間最敬佩的朋友中間的一個。

楊振寧:①很敬佩陳嘉庚先生在很困難的時候興辦教育,這是一種很有眼光,有奮鬥精神的舉動。②陳嘉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赤手空拳,在東南亞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企業。他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貢獻了全部財富,興辦了從小學到大學的一系列學校。我想,在中國曆史上,這樣努力傾資興學,應該是從陳嘉庚先生開始的。

陳碧笙:陳嘉庚是當代華僑最傑出的領袖,是華僑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也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陳嘉庚是屬於華僑出身的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一生所做出的貢獻,他可以說是孫中山以後中國現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

中國僑聯:陳嘉庚在海外創辦實業的奮鬥精神和心系桑梓的愛國情懷被世人傳頌;他一生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義舉,深為海內外人士所敬仰。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pz,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陳嘉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