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中式簿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中式簿記

  中式簿記是指我國曆史上傳統的記賬、算賬方法體系。其歷史源遠流長。《周禮.天官篇》有“歲會”、“月要”、“日成”的敘述;兩漢時出現名為“簿書”的賬冊;宋元以後,吏辦理報銷或移交時編製“四柱清冊”,簿記方法初具規模,以後傳民間,逐漸發展成完整的中式簿記體系。早期的中式簿記,多為單式簿記。明清後,出現具有複式簿記性質的“龍門賬”、“天地合賬”;19世紀未受西式簿記影響,進一步發生變化。20世紀30年代,徐水祚等提倡“改良中式簿記”,因其不能適應處理日益複雜的經濟業務的要求,建國後逐漸被淘汰。

中式簿記的特征

  (1)實行現金收付記賬法;

  (2)採用上收下付直欄式賬頁,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計算標準,確定本期收益費用

  (3)賬簿不印頁數,使用“過”、“入”、“兩訖”、“平”、“銷”等戳記,表示過賬結賬

  (4)將存項(各項財產總額)減去欠項(各項對外欠款總額)計算損益,存欠相抵的長途或短少,便是盈餘或虧損;

  (5)在處理經濟業務時,一般是先登記流水簿,繼而過入謄清簿和分類簿;

  (6)分類簿設有資本生財存貨、往來等賬戶

  (7)月終,分別結算前期結轉、本期共收、本期共付、本期結存,據以編製成表。

中式簿記的發展

  原生態中式簿記分為政府和民間兩類,均採用直書,金額採用漢字數位。中式直書政府簿記產生於周代,採用入出賬法,是借貸賬法在中國的表現形式,適用收付實現制,基本上沿用至清末。

  中式直書民間簿記簡稱“中式簿記”,產生於戰國末期的作坊和商業,亦採用入出賬法,因為必須核算商品名稱毛利潤和損益,適用權責發生制。後唐長興元年(930)凈土寺的結算報告,採用的是入出賬法。陸游(1125~1210)作《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一詞吟詠道:“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出入、收支”是中式簿記的兩種賬法,證明曾經改革入出為出入和收支兩種賬法。經考證,“萬曆十九年十月起至二十年(1592)十月中止”的“收支銀兩冊”,採用的是收支賬法。明末清初改良出入和收支為收付賬法,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出入、收支和收付賬法是西式貸借賬法在中國的表現形式,符合經濟活動先出後入規律(將在“四、清簿以及盤點留底簿起記賬憑證作用”中論述)。

  1932年12月15日,《改良中式簿記概說》一書出版,該書攻擊原生態中式簿記,“賬戶無一定之分類,賬簿無一定之組織,賬簿無一定之格式,賬法無一定之規律”,簡稱“四無論”,把中式簿記貶低得無一是處。但是,該書也採用中式收付賬法,可謂自相矛盾。現代中式簿記應當改直書為橫書,改漢字數位為阿拉伯數位;而改良中式簿記仍採用直書和漢字數位,可以稱謂保守派。1933年1月15日,有人說:“收付簿記法,實難及世界一致採用之借貸簿記法為完善而合理。”追隨者竟然叫囂:“必須繼續努力,使借貸理論的普及,而遂將收付簿記法完全廢除。”可以稱謂廢除派。會計史學家把一片打殺之聲稱為“改良與改革中式簿記之爭”。可悲的是,今天仍有人這樣學舌。在中式簿記沒有總結成書的時代,其爭論、攻擊、評價,因為缺乏標準,難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1950年1月、3月,章乃器先生在上海《大公報》發表《應用自己的簿記原理記賬》與《再論應用自己的簿記原理記賬》兩篇論文。他認為:“我們固有的收付記賬法,不但是民族的、大眾的,而且是更科學的。反之,外來的借貸記賬法,當然不是民族的,不是大眾的,而且還是不夠科學的。”振聾發聵,言簡意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銀行業改中式簿記直書為橫書,改漢字數位為阿拉伯數位,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改良,並且出版瞭如《銀行會計概論》等一批會計學專著,使中式簿記達到了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中式簿記概論》演繹的是原生態中式簿記,是連接中式簿記實踐經驗與《銀行會計概論》的橋梁。2001年版《會計學原理(新論)》為與國際接軌,改良收付為貸借賬法。

中式簿記的改良[1]

  (一)阻礙中式簿記發展的改良

  1933年徐永祚著《改良中式簿記概說》一書。該書曾指中式簿記賬戶無分類,賬簿無組織,無格式,賬法無規律。改良中式簿記,首先應當改直書為橫書,改漢字數位為阿拉伯數位,該書卻保守地採用直書和漢字數位。《改良》一書沒有設定一則經濟事項和分錄,沒有具體介紹如何登記會計賬簿和如何編製會計報表。只是借鑒“西式簿記”的研究成果,擴大了賬戶名稱,改兩欄為三欄式賬戶,改四種為五十餘種賬簿格式,改三本清簿為十本日記賬

  西式借貸記賬法經過近800年的發展,會計理論已經相當完善,經濟憑證(即原始憑證)逐步法制化,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相當規範。但是,借貸記賬法仍然存在缺乏理論支持,損益表資產負債表項目排列方向不統一等問題。例如:世界上第一本會計學著作論述借貸賬法:借貸“這兩個符號是根據威尼斯城的習慣使用而來的。一般總是應先說明借方或per,然後才緊接著說明A方或是貸方。必須遵循習慣。”這就是借貸賬法的“習慣”理論,不符合經濟活動先出後入規律,所以才會有誨澀難懂的評價;資產負債表左邊列示資產項目,右邊列示負債項目;而損益表上(左)邊列示負債類項目,下(右)邊列示資產類項目,兩表項目排列方向相反。損益表項目亦與賬簿左借方、右貸方的排列方向相反。

  中式簿記歷經兩千多年的改革和改良,期間經歷過盛唐輝煌,北宋繁榮,康乾盛世的發展,造就了收付賬法的科學性。但封建統治使商人在士農工商中的地位甚低,人們視會計技術為“末學”,20世紀之前沒有總結成文。《改良》一書對此評論引發的改良與改革中式簿記之爭,影響了中國商業文化遺產中的中式簿記的發展。

  (二)促進中式簿記發展的改良

  會計實踐者創造了會計學理論,又不為理論所拘束。中國商人在12世紀之前,改革入出為出入和收支兩種賬法,明末清初又統一改良出入和收支為收付賬法,並且符合經濟活動先出後入規律。20世紀初,西式借貸賬法開始在學校中傳播。六十年代會計人士創造了增減賬法,再次改良了中式簿記,特點是改直書為橫書,改漢字數位為阿拉伯數位,改分類賬簿兩欄為三欄:結賬後的分錄也製作記賬憑證,改彩項結冊為損益表,改存除結冊為賬戶餘額表,並出版了《銀行會計概論》一書,具備了現代會計學的要素,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改良。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其沒有認識到收付賬法應符合經濟活動先出後入規律,也未明確收付賬法是貸借賬法在中國的表現形式。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中文,李鳴山.中式簿記發展史略[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林晓辰.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式簿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