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战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新能源战略是指开发新型的能源以代替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开采和消费。
2000年欧盟出台《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绿皮书。2000年3月23-24日,欧洲理事会里斯本峰会通过了《里斯本战略》,其总体目标是将环境与能源挑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环境保护、能源政策和经济竞争力实现最优结合。2001年,欧委会通过了《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欧盟能源政策把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相结合,并把新能源战略作为解决三大问题的基础,成为最早提出了涵盖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的新能源安全观的行为体。此后,欧盟于2006年3月发布了《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于2007年通过了《欧洲能源政策》,进一步把能源政策与经济政策、气候保护政策相结合,确立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基础目标、以减排为核心目标、以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能源政策,在全世界催生了一场后工业时代的能源革命。欧盟建立的排放交易机制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排放交易制度,也是全球最大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通过全方位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节能技术,最终把能源资源C乏的劣势转变为低碳减排的优势,占据了新能源开发的领先地位和机制建设的主导地位。
2008年至今是欧盟新能源战略的调整期。2008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新立法和“一揽子”议案,并于同年12月分别得到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批准。欧委会于2008年11月公布了题为《确保欧洲未来能源供应安全》的第二份能源战略评估报告(SER2),提出了旨在加强欧盟能源安全的“一揽子”计划,作为欧盟节能减排新政策架构。2009年12月《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翻开了新的一页,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欧盟的工作重点。2010年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局的成立,标志着欧盟将在能源领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突破发展瓶颈,同时,也显不出其一致对外、一体化发展的决心。2010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洲2020战略》,重点强调欧洲经济发展方向,即发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和包容性增长,旨在未来10年内在欧盟建立基于知识、低碳经济和高就业水平的新经济模式。在2010年7月欧盟一中国智能城市论坛上,我国与欧盟进一步开展积极合作。从能源绿皮书、智慧能源革命到节能减排的融资合作,充分表明欧盟仍将在能源技术领域和低碳经济的竞争中发挥带头作用。
日本:从节能领跑到新能源创新
日本能源战略的转变是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的,并非常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推动节能政策时期、全面发展新能源时期和能源技术创新时期。日本不仅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比较C乏,而且受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日本一开始就把目光集中在节能方面,以致目前日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效率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首先给日本敲响了警钟,日本政府立即着手起草节能法。《合理使用能源法》即《节能法》于1979年正式生效,随后进行了7次修改。为了推动《节能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日本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节能运行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的节能管理和服务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二是完善的节能工作制度。日本新能源战略的第二步骤是实施绿色能源战略。21世纪以来,口本继续奉行节能政策并推出新能源国家战略,迅速调整高度依赖石油的能源结构,使日本摆脱石油依赖型的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成为能源多样化的国家。2006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国家能源新战略》报告,对日本能源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把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战略。日本新能源战略的第三大步骤是能源技术革新。山于日本的能源效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也已经基本成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绿色能源效率成为口本新能源战略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口本政府、高校、企业正在全力攻坚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如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创新。一旦清洁能源技术获得突破,日本将可能实现从传统能源进口大国向清洁能源技术输出国的转变。为此,日本策划制定了能源技术战略,充分利用所积累的尖端技术和专业经验,加强“革新型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开发能源储存、运输技术,提高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的效率等技术。
美国:奥巴马的绿色能源新政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能源政策核心调整为加快新能源开发以及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强调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减缓气候变暖等。在一定意义上,奥巴马的的绿色能源新政,标志着美国实现了能源战略的转移,即从传统能源战略到新能源战略。尽管奥巴马的绿色能源新政并没有大的建树,但是,其能源战略的调整对美国和全世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其核心的战略转变是争取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气候变化问题领域的领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开始把能源安全与经济复苏、国家安全和气候变化视为同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新的和改进的能源技术将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而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美国在这一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是试图把美国带入清洁、安全和独立的能源未来,并将美国经济推向全球领先地位。
在当今世界新能源战略实施浪潮中,各国既有共同趋势又有各自特征。前者包括: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开源节流,谋求安全、经济、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并与摆脱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实现经济复兴相结合;后者包括:面临不同国情和发展层次,起步基础和利用条件不一,战略目标重点和主要路径手段各异,所遇障碍和实施效果有别。
以美国和欧盟国家为例作比较:2010年初美国释放出要进行气候和新能源立法的信息,但奥巴马政府优先解决医疗法案的做法使得能源立法被排在了次要地位。这给了其他期待美国带头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和新能源发展的大国以不良影响,即美国上下本质上对气候变化议题持怀疑态度,导致政府对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国际问题的消极态度间接影响了美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美国传统能源相对丰富,发展新能源的迫切性还不十分明显,美国政府的新能源发展主要限于新能源的研发,大部分还没有进入生产过程。只要美国确保在新能源产业技术方面占据优势,就可以随时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控制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制高点。与美国不同,鉴于西欧各国面临的严重能源短缺,发展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欧盟将面临着人口增长的压力,作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欧盟电力需求压力倍增。以英国为例,到2060年,英国人口将从6100万增长到7700万,增幅达25%0即使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大多数西欧国家也没有放弃利用发展核电来缓解电力短缺。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反复和有限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选择,给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新能源产业投资释放出了不良信号,而各国新一轮能源战略的跟进调整正在进一步影响国际能源安全局势。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节能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末以减排为主要特征;2000-2008年金融危机前,低碳概念出现;2008年以来出现低碳经济,低碳与经济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发达国家走过了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而发展中国家是跳跃式发展。如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走过,这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能源产业革命不仅是必须的,更是追赶超越的一次机遇。我国政府或者实施恰当的管理和刺激措施,在能源产业革命中确保我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竞争对手和伙伴,或者坐失良机,置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国际舆论于不顾,使经济被自身造成的污染所窒息。同时需要注意研究各国新能源战略背后的政治经济意图,而不是盲目跟进。
国外新能源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1]
广义上的新能源产业革命既包括节能技术产业、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产业,也包括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些都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制高点之争就是新能源产业之争。
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利用技术领先和资源优势,享有世界资源的控制权,大量输入廉价资源,高价销售新能源技术,并通过低碳经济的方式限制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其实质就是限制后发展国家越来越多地占有资源,永远掌握能源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于我国等新兴国家来说,一味地追求低碳和单纯的低碳经济无法保证国家的竞争优势,必须结合新能源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学者把低碳经济与减排、气候变化挂钩,认为低碳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减排目标,减轻国际减排压力,承担国际减排责任。西方主导国家也把低碳经济作为国际感召的口号向发展中国家施压,从国际道义的角度引领减排。如果单纯从追求低碳和减排的角度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不仅不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反而会真正陷入“低碳阴谋”。
低碳经济本身并没有错误,关键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否成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道路,这将取决于我们运用低碳经济理念走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选择。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应当成为低碳经济中观层面的重大战略选择;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应当成为低碳经济微观层面的重大战略选择。
- 2.发展新能源可以促使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首先,发展新能源可以减轻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最近儿年,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不断上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上升缓慢。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为7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为22.2%,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7.4%;相比之下,美国清洁能源所占比重为13.6%。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平衡煤炭和石油消费比重的持续提高,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其次,发展新能源可以降低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进口大量能源资源,2011年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6%。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若一切照旧,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将达到75%。经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度持续上升不利于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
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将山加工制造环节向两端延伸,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新热点,促使我国企业从“制造”转向“创造”。例如,最近儿年,环境保护以及化石燃料的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催生了汽车工业节能和新能源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当前全球汽车行业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的汽车产业都在调整汽车能源政策,以期引领汽车产业的未来。替代燃料能在何时、何种程度上代替石油等传统能源驱动汽车决定了汽车产业升级的速度和高度。山此可见,产业转型的竞争已经开始,传统产业渐进黄昏,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关键是要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了不再次落后于工业化国家,我国必须在尽早参与能源革命的同时,争取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有所创新,避免陷入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被动。唯有深入了解当前和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和新能源革新的动向,迎合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潮流,才能在这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 4.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碳交易机制和节能减排法规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一方面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加快各项税制完善和改革,如环境税费改革、资源税和碳税的完善。但是通过提高企业成本来降低高碳能源需求是一种基于市场调节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手段,有其局限性,例如会降低国家某些高碳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转移和碳排放的全球转移可能导致全球碳排放量不降反升等。此外,以市场控制为基础的手段会忽视发展中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及提高生活水平的诉求,碳交易和碳税等自山市场主义的解决办法可能会成为经济投机、商业欺诈的温床,使人们对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态度冷漠。因此,作为市场手段的补充,政府应当发挥主导性作用,制定各项法律和规划,从宏观层面调控,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在国际上达成大国间的行政协定,实现国内环境保护和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双赢。例如,我国和美国之间可以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合作,我国有资金优势,美国的技术可以转移给我国,实现技术和资金在汽车项目等领域的双轮驱动。
- ↑ 孙霞.西方国家新能源战略走向的分析借鉴[J].环境保护,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