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总需求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构成,这三项也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 1.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我国GDP构成的三大要素中,消费需求所占的比重最大。2001—2011年间,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48%以上,超过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但是,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从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49.1%。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GDP的构成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1.2%,企业投资为12.3%,政府支出为20.3%,净出口为-3.8%,与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水平还处于低水平。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了5414美元,但居民消费率却仅为35.4%,比“钱纳里标准”约低了26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l-2010年间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没有过多的波动变化。在最终消费率中,2011年我国政府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为16.7%,比上年增长2.2%,可见政府的购买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 2.投资需求。
从我国总需求结构来看,我国投资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处于较高水平,至2003年起一直处于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投资支出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2009年政府投入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刺激危机时期国内的经济,导致当年的投资贡献率高达87.6%。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14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说明我国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 3.净出口需求。
在我国加入WTO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0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为38.7%%,2007年达到62.6%,之后虽有所降低,但2011年外贸依存度仍然达到50.8%。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合作。虽然净出口的提高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它易于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净出口额下降,对GDP的贡献率为一37.4%,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促进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1]
针对我国总需求结构中存在的失衡问题,结合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必须将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上来,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 1.消费需求的调整。
在“高投资,低消费”的失衡结构下,提高居民消费边际倾向,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了首要任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包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二、调整税收;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5,高于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表明我国收入分化现象已比较严重。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在税收上,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增加税种,如财产税、遗产税等。在社会保障上,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体制,使居民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边际倾向。
- 2.投资需求的调整。
中国投资需求的调整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规模调整,与消费需求匹配,不致引起产能过剩;二是结构调整,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消费结构匹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重点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环保产业。在规模调整方面上,我国要建立健全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长。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投融资方案,确定投资方向,重点在于新兴产业,避免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在投资结构方面上,我国要完善私人投资体制,增加私人投资渠道,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上,这样既可以带动私人投资,也可以杜绝政府投资的完全垄断。除此之外。完善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渠道。积极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多设置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服务,如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体系,还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私人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项目建设。
- 3.净出口需求的调整。
为了平衡我国内外需求,出口需求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出口需求规模,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于净出口需求的调整,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税收制度,例如调整出口退税率。
- ↑ 陈欣.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商,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