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第三方理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第三方理財

  第三方理財是指那些獨立的中介理財機構,它們不代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卻能夠獨立地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

第三方理財提供的服務

  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通常,第三方獨立理財機構會先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瞭解,包括的資產狀況,投資偏好和財富目標,然後,根據具體情況為客戶定製財富管理策略,提供理財產品,實現客戶的財富目標。第三方獨立理財顧問的老闆就是客戶,作為“雇員”,他們完全從客戶的自身利益出發。在上海睿之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舉行的2008年理財之道系列講座上,火爆的場面、輕鬆的氛圍,主講人與來賓分享自己的心得,傳遞快樂理財的概念,滿足人們對於理財知識的渴求,與金融機構打著理財的幌子推銷自己的產品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三方理財的發展

  目前,新股發行提速,基金銷售火爆,炒金炒匯忙得熱火朝天,理財市場十分熱鬧。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面前,消費者卻產生了許多疑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哪裡有專業的理財顧問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指點迷津?基於這種現狀,一種“只賣規劃不賣產品”的新興理財業務——第三方理財正悄然興起。據瞭解,此種業務發源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香港十年前才起步,近兩年才開始出現於北京、上海及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據有關部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城市開展的理財需求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更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有業內人士還估計,2007年全國的個人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專業理財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如何挑選理財顧問

  國內理財顧問的隊伍在急速壯大——有海歸、有金融機構的銷售代表、還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有報道說銀行的保全都能充當“理財顧問”,指點大媽們買基金。

  理財並不是把存在銀行的錢換成國債、買幾隻基金那麼簡單,它涉及儲蓄投資、保障、稅籌等諸多方面。基於此,理財顧問首先應具備一定的專業資質。

  良好的教育背景、金融業從業經歷、所獲各種殊榮,都能作為初步判斷理財顧問資質的標尺。此外,還可以看看理財顧問是否具有理財資格或水平證書,比如 CFP(註冊金融規劃師)、RFC(註冊財務顧問)、RFP(註冊財務規劃師)、CWM(特許財富管理師)等。除了看資質,還要看他們做理財規劃的功夫如何。

理財案例

  買房買車、子女教育、醫療開支、養老金籌劃以至於困擾不少人的炒股還是炒房的兩難選擇。

  有個剛做爸爸的客戶找到張旭,希望她幫忙規劃一下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張旭先幫客戶做了這樣一個測算:按照目前北京市的平均支出,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應該在40萬~50萬元左右;單獨的大學費用也要至少準備10萬元,才能供孩子完成學業,假設以每年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18年後必須準備 170243元。對於這筆必需儲備,張旭建議客戶先通過少兒教育金保險來解決基礎教育基金,儲蓄15年,摺合每月600元,就可完成。用教育保險基礎教育金的優勢是,如果家長在為孩子儲備教育金的過程中不幸發生風險,孩子未來的教育依然不會受到影響,因為每年的儲蓄將由保險公司墊交,可以說給了孩子確定的未來。而客戶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能給孩子創造出國深造的機會或者選修藝術、導演等花費較高的專業,因此,張旭認為僅有基礎教育金是不夠的,還需準備品質教育金,這部分的需求要儘量能在風險適度的情況下穩健增值。考慮到客戶家庭建立時間較短,沒有太多積蓄,所以她建議客戶每月拿出500元來定投基金和投保投資型保險

  除了目標明確的需求,還有很多左右為難的問題,比如理財工具的取捨問題,困擾著我們。

  劉海媛的一位客戶遇到了在房產投資和其他財務目標間取捨的問題。客戶家庭年收入22.1萬元,有10萬元活期存款,年日常支出4.8萬元,房貸支出約 5萬元。家庭主要資產為兩套房產:目前價值50萬元的自住房(房貸餘額10萬元),和一套目前價值90萬元的投資房(房貸餘額40萬元),每月租金 2500元。客戶的財務目標是10年後為女兒積累40萬元教育金,20年後為自己存滿200萬元退休金。劉海媛分析客戶家庭情況後發現,客戶家庭沒有任何保險,而且較高的房貸額度導致客戶還款壓力偏大。在國家巨集觀調控下,投資成本高及流動性差的房產已不適合普通百姓。因此她建議客戶每年拿出收入的10%購買人壽、醫療保險,並調整房產投資:以50萬元賣出自住房,拿出40萬元還貸。這樣做雖然要減少租金收入,但每月還款額會降低很多,家庭每月現金流和結餘狀況更好。而結餘的20萬元,拿出5萬元做備用金後,可按照存款30%、債券15%、基金30%、股票25%的比例投資,預期年收益率8%。而且還能在不影響家庭現金流的情況下,每年追加一定的資金到各投資品種中,較輕鬆地完成財務目標。

  要註意,理財顧問所給出的建議應該是在瞭解我們的家庭資產情況、風險偏好情況的前提下做出的,要有可行性。比如在張旭的案例里,客戶家庭現有積蓄不多,就不能推薦客戶去投資門檻比較高的理財產品,而應該小筆、多期投入。

第三方理財機構有哪些

一、諾亞財富管理中心

諾亞財富2003年成立,2010年1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該公司從事第三方理財時間較長,實力較為雄厚,客戶資源較為豐厚,原來以銷售股權投資產品、房地產信托產品以及固定收益產品為主,其從去年開始代銷私募證券信托產品。截至去年年底,諾亞財富的管理資產達到了300億,會員數近20000人。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諾亞財富不愧穩坐第三方理財公司排名首位。

二、標準利華金融

標準利華金融集團有限公司(BGL Standardlever)前身為美國標準金融亞洲區私人理財中心。與2012年10月19日起,正式被香港利華控股有限公司以股權收購形式合併。其優勢在於以國外先進第三方理財經驗融入中國投資領域的一大突破。是國內首選互聯網金融推介信息服務商之一。為投資者提供一對一持證理財師專業理財規劃服務,目前在全國已擁有2800經紀推介人,是客戶最佳信任金融推介信息服務商。

三、好買財富管理中心

自2007年初成立以來,好買一直以“專業、專註、專屬”為目標,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專業的基金投資顧問,幫助客戶增值財富、實現精彩人生。好買目前的產品線覆蓋了固定收益類 信托、公募基金、陽光私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以及FOF/TOT等上千種理財產品,為客戶 提供從購買前的免費咨詢、事中的手續辦理和事後的業績持續跟蹤等在內的一站式專屬顧問 服務。好買最重要的企業文化是“忠於客戶的真實利益”。

四、恆天財富

北京恆天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天財富”)是專註於持續為高凈值客戶甄選、配置收益穩健的金融產品,致力於財富持續穩健的增長,並以此推動財富之恆、幸福之恆、社會之恆。在全國設立有60餘家分支機構,擁有1700人專業理財投資顧問團隊。


五、展恆理財

展恆秉承“獨立、專業、個性化”的服務理念,2004年已經成立了基金研究中心,2006年開始為客戶提供公募投資咨詢與資產配置方案。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目前展恆資產配置的產品已經豐富到陽光私募、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股權投資產品等金融產品,為國內的個人、家庭提供一個中立的專業理財服務平臺。

六、極元財富

極元財富隸屬於上海極元金融信息咨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理財媒體《理財周刊》以及國內個人理財門戶第一理財網整合優勢資源成立的第三方理財服務品牌。極元財富為客戶提供包括固定收益信托,陽光私募基金,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在內的綜合的財富管理服務。

七、海銀財富

海銀財富作為中國迅速崛起的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隸屬豫商集團旗下三方理財公司。海銀財富遵循“一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核心服務理念,通過對客戶財務狀況、理財需求、投資偏好等綜合分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咨詢、理財規劃服務。

八、中原理財 屬中原集團旗下服務品牌。中原理財成立於2003年,管理中心專註於為中國高端人士提供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通過全面多維度的產品篩選及風險控制體系,參與金融創新產品的設計,使中原在成立的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成為領先於行業並快速增長的獨立財富管理機構。 九.格上理財  格上理財獨立於基金、信托、銀行、券商等金融產品提供商,通過“專業、獨立、審慎”的服務,為客戶提供產品咨詢、產品導購、 到產品組合管理及調整的一站式理財顧問服務,幫助客戶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十、利得財富  利得財富管理中心成立於2008年,是實力雄厚的全國性綜合投資集團聯合金融界高端人士共同發起的專業財富管理公司,致力於為中高端客戶群體提供專業的財富管理建議和服務。 

第三方理財存在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首先,第三方理財在界定和規範上屬於法律真空。據記者瞭解,如今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多以“理財顧問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抑或“財富管理中心”的名義運作,具體又分為兩種模式:其一是只提供理財咨詢,其二是既可提供咨詢也可代客理財。由於我國沒有對應的法律部門或者法規對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監管,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霍文文教授就認為,很多沒有合法法律地位的私募基金就會打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名義進行代客理財。由於金融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蓬勃,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有將私募納入到《證券投資基金法》調控範疇之內的需求,但由於配套的監管手段、對策和風險控制機制尚不完備,法律規範之路還比較漫長。這也是第三方理財機構與銀行、信托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財產品的主要區別。

  二、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在經濟哲學上的定義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從事經濟活動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上海財經大學教師何韌說:“正因為欠缺法律約束,受托方也就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很有可能利用專業技術和信息的優勢侵害投資者的利益。”如果是只提供理財規劃建議的機構,很有可能因為利益上的牽連而跨越其所宣揚的“中立”。而對於幫助客戶進行資產管理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就更有可能行因信用或投資能力不佳而讓投資者受到損失。更應註意的是,很多理財機構其實就是地下私募,門檻一般還都不低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由於不像公募基金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機制,投資人的利益也難以獲得穩妥的保障。

  三、投資能力風險

  由於現存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其中的服務人員都從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轉入,但是要真正給客戶提供全球著眼、長期規劃、細枝末節並且專業精準的投資理財服務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一個團隊集體智慧的體現,投資能力的高低不在於外表的華麗,而是要追求實際的投資回報。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第三方理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