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農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IT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電腦與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式控制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IT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感測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路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線上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IT農業”是雲計算、感測網、3S等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IT農業”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合於一體,對建設世界水平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IT農業是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領域的應用,主要有監控功能系統、監測功能系統、實時圖像與視頻監控功能。
監控功能系統
根據無線網路獲取的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其它參數也可以選配,如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等。信息收集、負責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動態顯示和分析處理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並根據以上各類信息的反饋對農業園區進行自動灌溉、自動降溫、自動捲模、自動進行液體肥料施肥、自動噴藥等自動控制。
監測功能系統
在農業園區內實現自動信息檢測與控制,通過配備無線感測節點,太陽能供電系統、信息採集和信息路由設備配備無線感測傳輸系統,每個基點配置無線感測節點,每個無線感測節點可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根據種植作物的需求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簡訊報警信息。
實時圖像與視頻監控功能
農業物聯網的基本概念是實現農業上作物與環境、土壤及肥力間的物物相聯的關係網路,通過多維信息與多層次處理實現農作物的最佳生長環境調理及施肥管理。但是作為管理農業生產的人員而言,僅僅數值化的物物相聯並不能完全營造作物最佳生長條件。視頻與圖像監控為物與物之間的關聯提供了更直觀的表達方式。比如:哪塊地缺水了,在物聯網單層數據上看僅僅能看到水分數據偏低。應該灌溉到什麼程度也不能死搬硬套地僅僅根據這一個數據來作決策。因為農業生產環境的不均勻性決定了農業信息獲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難從單純的技術手段上進行突破。視頻監控的引用,直觀地反映了農作物生產的實時狀態,引入視頻圖像與圖像處理,既可直觀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長長勢,也可以側面反映出作物生長的整體狀態及營養水平。可以從整體上給農戶提供更加科學的種植決策理論依據。
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拖拉機藉助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確定車輛所在位置。並根據預先輸入的農田形狀和麵積數據,由拖拉機自動控制方向盤和耕作裝置等。可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完成田間的耕作、施肥和播散農藥等工作。
智能農業模式
以電腦為中心,對當前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將農業的標準化、規範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質控制能力,增強了自然風險抗擊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廣泛的推廣。
電商模式
農業電子商務是一種電子化交易活動,它是以農業的生產為基礎的。其中包括農業生產的管理,農產品的網路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網路系統為支撐點,構架類似B2B、B2C的綜合平臺支持,提供從網上交易、拍賣、電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從事與農產品產、供、銷等環節相關的電子化商務服務,並將以充分消化利用。
產業鏈模式
將IT技術與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充分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產品品質,對產品營銷進行了創新設計,將傳統隔離的農業一、二、三產業環節打通,形成完備的產業鏈。
1、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應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實現精準農業,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單位產量
2、互聯網技術推動農場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工廠化的流程式運作,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更有助於先進模式的推廣複製
3、“互聯網+農業”不僅能夠催生巨大數據搜集、信息平臺建設等技術服務需求,同時也生產打開了更大的農資產品銷售空間
“IT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將農田、畜牧養殖場、水產養殖基地等生產單位和周邊的生態環境視為整體,並通過對其物質交換和能量迴圈關係進行系統、精密運算,保障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可承受範圍內,如定量施肥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經處理排放的畜禽糞便不會造成水和大氣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IT農業”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基於精準的農業感測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並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的農業勞作,不僅解決了農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弱勢的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IT農業”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繫結構。完善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路服務體系,使農業相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夠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種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改變了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模式,徹底轉變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傳統農業落後、科技含量低的觀念。另外,IT農業階段,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益越來越高,迫使小農生產被市場淘汰,必將催生以大規模農業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