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Culture)

文化(Culture)

目錄

什麼是文化

  “文化”一詞是從拉丁文Culture演化而來的,含有耕種、居住、練習、留心或註意、敬神等多種涵義。文化實際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方面,具體包括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客觀的說文化就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19世紀中葉,一些新的人文學科如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在西方興起,文化的概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開始具有現代意義。最早把文化作為具有現代涵義的專用術語使用的是英國的“人類學之父”泰勒(E.B.Taylor),他在1871年發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把文化定義為“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有一切的能力與習慣”。當時的法國的一位啟蒙思想家則把文化解釋為“一種教養,指通過教育能夠獲得良好的教養,以及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面的修養。”

  文化在中國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總稱,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應是一個動詞,無論是“化成”還是“教化”都體現了一個行為過程。“文”是說以什麼來“化”之,以什麼“化成”,文是指道德、哲學思想、藝術等,引伸到企業文化中就是企業所倡導的企業精神

  羅賓斯則把民族文化定義為一國全體或絕大多數居民共有的價值觀,它形成一個民族的行為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文化的特征[1]

  文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精神性。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體運行就不屬於文化範疇。

  2、社會性。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係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繫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共同認識、共同生產、互相評價、互相承認中產生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不會有文化。

  3、集合性。這是指文化必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的許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行為或它們的物化產品。它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集合,任何個人都無法構成文化。

  4、獨特性。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的基本因素。這些民族、組織、群體的差異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帶有獨特性,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於兩個民族或組織和群體中。

  5、一致性。這是指在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文化有著相對一致的內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性行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產品。這種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的相對一致性是構成一種文化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一致性,各種文化才有了他們各自的內涵。

文化的無意識

  1、文化的三層結構

  文化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物質文化,是指凝聚著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生產活動與物化產品的總和;二是制度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生產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法律、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等內容;三是精神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共有的意識活動,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內容。如果以一個三層的同心圓來表示文化的結構,那麼物質文化是最表層的,看得見,摸得著,也最容易發生變化;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間層,它已經不像物質文化那麼有形,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精神文化是最深層的那部分文化,具有相當的穩定,一旦形成就很難發生改變。這部分內容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深刻地影響著一個民族的行為方式。

  文化

  文化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精神文化是最根本的,它決定著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而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物質文化則體現著是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

  2、文化的作用方式

  文化的意義使人類的行為方式是正常的、自然的,而另一些卻是怪異的、錯誤的。在社會的演化過程中,人們發現某些行為和價值觀是適用的、有益的,而另一些卻是不適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有益的行為被分享和鼓勵,而有害的行為則被拋棄和譴責。經過一段時間後,有益的行為、價值觀及某些人造的東西被制度化並被合併成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人們將這些制度化的行為內在化了,從而常常忘記它的起源。比如握手,許多西方文化中表示歡迎的典型方式,或許起源於一種古老的行為方式:陌生人之間緊抓對方拿武器的胳膊,這樣既表示友好,又能防範對方的攻擊。這種行為方式的最初功能是相當有用的,因而就被制度化成一種社會傳統。

  現在,幾千年過去了,它的功能雖然被廢棄了,但仍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習俗存在著。相似的,任何社會的文化行為和傳統中都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已失去了最初的意義,而只是作為具有符號意義的行為存在。當一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習俗時,人們去行為它時就變成了一種文化的無意識,明明是文化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但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就如同我們隨時呼吸著空氣,但並沒有意識到是在呼吸空氣。文化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就在於它的無意識,這是文化的作用方式。

文化與管理

  正是文化的無意識使得生存在某一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的行為也深刻地打上了該文化的烙印。比如“計劃應該包含的風險程度”實際上是深受一個民族風險偏好程度影響的,當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積極進取的,這一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制定的計劃中的目標實現的風險程度就有可能比較高;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相對平和,那麼這一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制定的目標就有可能相對容易實現。又如“計劃應該由個人還是團隊制定”,如果假定其他條件一樣,那麼在集體主義色彩比較濃厚的文化背景下,計劃更有可能是團隊制定的;而在個人主義色彩更濃的文化背景下,計劃更有可能是個體制定的。

  羅賓斯總結了在不同的管理職能中有可能受到文化的影響一些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影響管理決策的例子
計劃
  計劃應該包含的風險
  計劃應該由個人還是群體制定
  管理者參與環境掃描的程度
組織
  雇員工作中應有的自主權程度
  任務應由個人還是小組來完成
  部門經理間的相互聯繫程度
領導
  管理者關心雇員日益增長的工作滿意度的程度
  哪種領導方式更為適宜
  是否所有的分歧(甚至建設性的分歧)都應該革除。
控制
  是允許雇員控制自己的行為還是施加外部控制
  雇員績效評價中應該強調哪些標準
  個人預算超支將會生產什麼凡響。

參考文獻

  1. 羅賓斯.管理學[M].人民大學,2004-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86.31.196.* 在 2010年8月2日 06:20 發表

請問文化的三層結構出自何處?急需答覆,謝謝

回複評論
221.6.40.* 在 2020年11月22日 10:24 發表

86.31.196.* 在 2010年8月2日 06:20 發表

請問文化的三層結構出自何處?急需答覆,謝謝

人類文化學家馬林諾夫斯基

回複評論
95.95.167.* 在 2021年1月24日 06:48 發表

請問那五個文化特征有出處嗎?急需答覆,謝謝!!

回複評論
Llyn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月25日 10:13 發表

95.95.167.* 在 2021年1月24日 06:48 發表

請問那五個文化特征有出處嗎?急需答覆,謝謝!!

目前能找到的出處是來自《管理學》中,文化對管理的影響的內容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18 發表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組合表意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 文化是各民族創造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組合表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 文化是人們學用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組合表意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 “我們人類創造了文化,中華民族不但創造了文字,是世界文明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且認識了文化本身!”⑨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22 發表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這是從創造文化的主體總和上看.。 文化是各民族創造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這是從創造文化的主體本源上看。 文化是人們學用的、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的文字、數字、符號的總稱。這是從人們學習和運用的角度看。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24 發表

然而,我們所要揭示的文化,既不是物質產品和物質財富的總和,也不是精神產品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更不是什麼意識形態、觀念、風俗、習慣、語言和“人化”本身,而“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思想認識的文字化,數字化,符號化的內容” ②總稱。因為“文化的本源是客觀存在”③,而不是文化本身。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28 發表

“文化是語言的文字化、數字化、符號化的組合表意。文字是文化的起點,世界上每個民族的文化史都不能例外。都經過了創造文字、數字、符號(數字元號有借用的)組合表意,記錄、描述、表達人們思想內容的這麼一個過程。中華民族從“西安半坡出土的一豎劃原始文字的孑遺”,到創造出象形字、演化出篆字、隸體字、柳體字、宋體字、楷體字、草體字以及現代的美術字和我們現在的簡化字,可謂文化璀璨。”⑤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31 發表

“當文字與語言相對想應的數量基本成熟,能夠組合表意的時侯,也就相應地出現記錄、描述人們思想認識,表達內容的文化。也就產生出現了甲骨文、鐘鼎文、鐘銘文、碑文;簡、冊、捲、典、籍;經、史、子、集;天、地、陰、陽;乎、之、者、也;詩、書、禮、樂、易、春秋;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佛經、教義、道藏、兵法;史記、札記、傳記;聖旨、奏表、告示等。到了近代和現代,如記敘文、議論文(論文)、散文;小說、劇本、報告文學、報刊、雜誌、便條、通知、廣告、牌匾字型大小……;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數學、化學、物理學、機械製造、航天學、醫學、生物學……;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32 發表

“以及從原始文字的“孑遺”到各民族的文字;從甲古卜辭的描述到“書山”記錄的內容;從文字、數字、符號的組合表意到“全書百科”的內容。”⑥古今文字的記錄、記載,雖然體裁不同,文字組合表意的文章、詩歌、書信長短不一,表述的內容各異,但無不是以書面形式表現的。在歷史中,其中有一部分文字的表達,有的鐫鑿在山體上、有的雕刻在石碑上、有的刻劃在甲骨上、有的鑄就於青銅器上、有的書寫在簡上、帛上、絹上……這些承載展示文字和內容的材料雖然不同,但也是以“面”的形式展現的。也都是以文字為本體,記錄、描述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思想認識內容的。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38 發表

綜觀中華民族文化史的文字化現象,對其歸納以後,我們就會看到,“文化”是以文字為起點(沒有文字便沒有文化),衍生出的以文字、數字、符號為本體(除文字、數字、符號外,別無它物)的組合表意,以及以文字、數字、符號為載體(承載內容),記錄、描述、表達人們思想認識內容的社會現象。我們把這一社會現象稱之為“文化”。”⑦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40 發表

“文化有記錄作用、傳遞作用(縱向歷史中傳遞,橫向人間傳閱)、明示作用(文明人、事、物)。它文明瞭人類社會歷史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軌跡。並且形成了一個從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階梯式的文化知識歷史“平臺”。社會每個適齡兒童都得從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文化知識“儲備”中,從認字識數開始,依次拾階而上(小學、中學、大學……),向知識高峰攀登。中途有一些人因某種原因(經濟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能升學而掉隊了。專家、學者、學術帶頭人則在這個“文化階梯”盡頭的頂端“平臺”上,向著自然界、向著“空間”——探索,發明、發現創造新的奇跡!——並將新的認識轉化為新的文化積累!我們可以想象,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41 發表

假如沒有這幾千年的文化積累?!一個人幾十年(在周口店發現的大約四十多個個體中,約有三分之一活不到十四歲就死去了)百十年來的人生,都得從人類知識無積累的實踐開始,沒有文化知識的階梯可攀,其終生的實踐知識和經驗也不會達到現在的“高小”文化水平。更甭想什麼“飛天”或高科技了。文化的這一巨大作用,是我們人類在創造文字之初所不可能想到的。文化就是這麼神奇,人類個體成員在有意識地記錄、描述的同時,人類集體卻在無意識地任其積累。這種記錄和積累,恰恰記錄、描述出了我們人類社會發展有字可“文”,有文可“明”的文明史。

回複評論
111.33.211.* 在 2022年6月21日 19:46 發表

① 摘自《文化本質新論》手稿 ② 摘自《文化本質新論》第34頁 ③ 摘自《文化本質新論》第34頁 ④ 摘自《文化本質新論》第29-30頁 ⑤ 摘自《文化本質新論》第40頁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