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職業倦怠(burn out)
目錄 |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
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職業倦怠” (burnout)的概念,用來指人面對過度工作時產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弗羅伊登貝格爾青年時也是一個熱血滿滿的醫生啊,以拯救全人類為己任那種,誰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這麼疲倦,看著病人各種死活,內心竟然毫無感覺。一開始,他把這事憋在心裡著誰都不說,慢慢發現除了自己,周圍很多醫生都是這樣。後來他發現不僅自己行業,很多服務型的行業里都會這樣,比如教師、警察、護士——他們也會有一天,面對曾經激動不已的工作,麻木不仁。這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情感、精神與體能上的入不敷出感。你有能力做事,卻沒動力去做。[1]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數據是:53%的人認為工作讓他們極度疲累。
《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從三個維度表達這種倦怠:
情感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它被髮現為職業倦怠的核心緯度,並具有最明顯的癥狀表現。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調度申請等。
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
職業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響到工作准備狀態,然後又反作用於工作,導致工作狀態惡化,職業倦怠進一步加深。它是一種惡性迴圈的、對工作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職業倦怠,對於穩定員工隊伍、提高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1)工作滿意度低,出現離職和曠職現象。由於喪失了工作熱情和興趣, 員工一旦產生職業倦怠就會在工作中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敷衍了事,甚至另謀他職。
(2)在人際關係方面表現出對同事和工作對象有情感上的疏遠和冷漠。出現職業倦怠後,員工往往感到同事之間有太多的競爭,太多的矛盾;客戶不好合作,故意刁難等。這樣員工就會不願意與同事和客戶交往,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嚴重妨礙了工作效率。
(3)有巨大的壓力感。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能使員工處於合理的應激狀態,對員工的行為表現有積極作用。而過度的職業壓力如果得不到合理釋放和緩解,就會引起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和疾病。
比如,生理上的的癥狀包括疲勞、食欲下降、睡眠質量變差、容易生病等;心理上的癥狀有:挫折、憤怒、緊張、焦慮、神經質、恐懼等。對員工有重大意義的突發事件引起的壓力或長時間的過度壓力, 將極有可能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找出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是減輕或解決倦怠的第一步。導致職業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這些因素大體可以分為職場因素和個體自身因素兩大類。職場因素是指產生職業倦怠的客觀因素,包括工作任務過重、難度較大、晉升無望、工作前景不好、人際關係緊張、工作環境不利等。個體自身因素指員工因年齡、性別、動機、能力、意志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對上述職場因素的感覺和評價有所不同,如成就動機強的員工喜歡承擔有挑戰性的工作;意志力強的員工更看重難度大、強度大的工作;與男性員工相比,女性員工更容易因工作和家庭的中突產生職業倦怠。
1、企業的對策
對於職場因素造成的倦怠, 大多可以通過管理上的措施加以解決, 企業可以採取的方法主要有:
(1)改善工作條件,重新配置員工。對工作進行重新設計和安排, 將負擔過重的工作適當減輕,由多人分擔;將過於枯燥的工作進行擴大化和豐富化, 即增加工作內容、賦予更多責任,使員工感受到工作的趣味性和意義性;改善工作的物理條件,如有些企業為此設置了放鬆室、發泄室、茶室來緩解倦怠;實行更為靈活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同時,組織也應根據員工的興趣、能力、偏好等因素將員工與崗位相匹配,讓最適合的人做最適合的工作。
(2)員工幫助計劃。很多公司,特別是像世界500強中的一些著名的公司,都採用員工幫助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PA)減輕員工的職業倦怠。員工幫助計劃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方法,包括為員工提供個人的咨詢和指導、在組織內建立和發展一些能使員工保持輕鬆和新鮮感的服務項目、組織各種健身項目、營養項目、家庭援助計劃等。員工幫助計劃的內容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為員工提供信息為目的的,並不直接減輕員工的倦怠情緒,例如利用午餐時間為員工做如何應對倦怠情緒的講座:第二類是讓員工參加 一些活動, 改變其生活方式,例如一些體育和娛樂活動;第三類主要旨在建立一種環境,幫助員工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下去。中國惠普有限公司通過與同仁醫院臨床心理科的合作,從最初的心理講座人手,根據每位參加者填寫的問卷, 由心理醫生給每個人做出科學評價和調理,使得許多員工消除倦怠,重建自信。
(3)為員工設置不同的職業路徑。職業路徑是企業為內部員工設計的自我認知、成長和晉升的管理方案。它在幫助員工瞭解自我的同時也使企業掌握了員工的職業需要。職業路徑指明瞭企業內員工可能的發展方向及發展機會。良好的職業路徑設計,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吸收並留住最優秀的員工, 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員工的工作興趣,有效降低離職率。華為公司為員工職業路徑設計兩條線:一條是專業線,一條是管理線,管理階梯從項目經理一部門經理一總監一副總裁一總裁五個等級;技術階梯分為五級,1-3級之間差別不是太大,但4—5級之間差別較大,而且各級內也分為多個小的級別。同為高科技企業的中興公司為員工職業路徑設計三條線:管理人員走 可能性更高。
2、員工自身的對策
個體自身因素是員工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本身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 所以對由自身因素產生的職業倦怠重在自我調節。當然這種自我調節同樣為條目指定一個分類離不開企業的配合與幫助。
(1)保持積極的心態是對倦怠進行自我調試的關鍵。承認一個人並不能控制和改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有些工作能夠完全勝任,但也有些是自己做不好的。而且,職場因素有些是不可避免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排除的,如激烈的競爭、失業等。
(2)挖掘工作中有意義的方面,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如果能在看似重覆、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創新”的可能性,通常會讓人覺得鬥志昂揚、精力充沛,比如在大家都周而複始地走同樣的流程時,你就可以想想有沒有可能通過簡化某個環節既達到同樣的效果又能加快效率,這個想法如果一旦被採用就會有美妙的成就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會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會感到辛苦和倦怠。而一個人若是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去工作,也總能超額、超水平發揮,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3)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有時,人們覺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往往是由於沒有安排好時間。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包括為所要做的事情設定輕重緩急,假如今天早上有五件事在等著你去處理,請你稍微瞭解一下事情的內容, 把它們區分成“必須做的”和“應該做的”,看看是否真的要你親自去處理,也許交給別人同樣能夠完成。在那些你“必須去做的事情” 中,簡單安排一下主次關係,著手開始做那些排在前面的事;對那些重要的事情分配較多的時間;採取行動,改變拖延的習慣;學會利用一些提示時間和計劃的外部手段,如即時貼、日曆、提醒器等;完成工作的時候集中精力;不要試圖一下子把所有工作做完。
(4)在工作中靈活穿插節奏管理。用開始工作前的半個小時處理一些特別麻煩、你極不情願做的事情,比如向某個同事或客戶澄清問題,就某個工作失誤向上級進行解釋說明等, 不管有多麼難以進行,都應該在例行工作之前把它解決好。這個簡單的方法很可能決定你一天的“壓力指數”,雖然僅僅半個小時,可最難受的時間過去了,你做其他事情就可以輕裝上陣。心理學家認為“鬆散的休息”,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比如在工作中加入一些閑暇活動:每過一小時,同事之間約好了輪流給別人講一個笑話;準備一些小零食在處理完一件事後慰勞一下自己,都可以為你的大腦充電,也能緩解不問斷工作所帶來的緊張和厭煩情緒。節奏管理的一種極端方法是乾脆停下來,什麼也不做。“努力工作”聽起來似乎是個非常重要的事,可在你反覆琢磨同一問題時也難免落入“思考的深淵”,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卻製造出了不必要的焦慮與壓力。就像《飄》中斯嘉麗一樣揮揮手對自己說:“現在不要想它, 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停下來,給心靈鬆鬆綁。
(5)正視倦怠。很多人最容易產生倦怠的是工作,這方面,在形成任何有效的應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對職業枯竭有明確的認識和接受的態度。我們應認識到自己在壓力之下所做出的反應並不是個人能力差的表現,而是人人都可能會有的正常心理現象。不要過於責備自己,有時適度的壓力反而是進步的原動力,正是有了壓力才會使工作充滿了刺激與幹勁,壓力是毒藥還是良藥都在我們自己的一念之間,不妨將自己的思想做一個大轉變,化消極迴避為積極運用,相信壓力反而是勝利成功的特效藥。
(6)及時傾訴。我們在受到壓力威脅而產生倦怠情緒時,不妨與家人或親友同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癥結點說出來,不要悶在心中,關心你的親友會給你一個懇切的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實的目標,以及對壓力的情境進行重新的審視。需要某些實際的幫助時,不妨求助於領導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極情感如憤怒、恐懼、挫折等也應及時傾吐,以得到某種發泄,這對舒緩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
(7)鍛煉和放鬆。註意勞逸結合,足夠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將閑暇和各種娛樂活動作為工作的必要補充。進行適度的、有節奏的鍛煉,持續5到30分鐘,就能夠緩解倦怠,換來舒暢而平穩的心情。如果長期堅持下去,能夠有效地降低倦怠和抑鬱感。適時適當的休假,讓身心恢復,也可藉此機會思考然後再重新出發。如果短期之內沒有休假的機會,一些鬆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熱水澡、聽音樂、精油調節等也十分有效。
最近職業倦怠了,已經持續快一個月了,應該是付出了很多感情和辛苦但是沒有回報導致的,感覺努力了也改變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