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科夫的發展性教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贊科夫的發展性教學是指列·符·贊科夫針對“教學與發展的關係”這一課題,贊科夫從1957年至1977年進行了大規模和長時間的研究,在長期的實驗研究過程中得出的教學理論。列·符·贊科夫(190l~1977)博士是當代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缺陷兒童學家和教學論專家。他研究的主要課題,同時也是他對普通教育理論的主要貢獻,在這樣兩個方面:一個是探討教學中語言和直觀手段的相互關係,出版了《教師語言與直觀教學手段的結合》、《直觀性與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化問題》等著作;更為重要、更具特色的另一個方面是研究教學與學生髮展之間的相互關係。
在長期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贊科夫逐步形成了指導各科教學工作的五條“教學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贊科夫指出,現代兒童在入學之前,就在家裡、幼兒園裡、街道上,從電影、電視、廣播里,從大人的談話和跟小朋友的交往中,儲備了相當豐富的知識,積攢了許多問題。可是傳統教學的教學內容非常貧乏、陳舊,無法滿足兒童的需求。所以,他認為教學內容必須增加知識的容量和難度,為兒童的精神成長提供足夠的“食糧”,不要使它“營養不良”。贊科夫認為,教學內容充實了,教學方法必須隨之革新。新的方法不再是對兒童進行單調乏味的“操練”,而是要掌握難度的分寸,適當設置學習障礙,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推理,獨立地探求問題的答案.充分理解學習內容。
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贊科夫指出,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對教學內容進行單調的重覆,用幾節課講一節課就能夠完成內容的做法比比皆是,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問,更為嚴重的是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強求學生通過連續重覆一下子記住許多知識和技能,因為事實上有許多東西是通過“無意的識記”和以後的經常重現而學到並鞏固下來的。因此,教師講的東西,學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講,不要原地跑步,要讓學生總覺得在學習新東西,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贊科夫進一步解釋說,“高速度”不是“開快車”、“趕進度”,而是“不斷地前進,不斷地以多方面的內容豐富學生的智慧,能為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獲得的知識創造有利的積極作用,使知識納入一個廣泛展開的體系”。也就是要從加快速度中求知識的廣度,從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這就必須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點課外書,多參加點科技活動,多搞一些參觀旅行,多交談,多爭論.使他們的知識不僅鞏固,而且能靈活使用。
3.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
贊科夫指出,傳統教學片面理解“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事事直觀,因而削弱了理論知識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他認為,教學中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有機地交織在一起的,經驗和理論處在不斷地相互作用之中,不能只強調一面,應該讓那些系統的理論知識在小學教學內容中占主導地位。他的實驗也證明瞭一年級學生就能夠掌握許多抽象概念,理解事物之間的某些內在聯繫。
贊科夫進一步解釋說,這條原則絕不貶低兒童直接觀察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大意義,而是為了剋服教學體系的片面性和原始性,“把教學的認識方面提到首要地位”,讓學生在儘可能深刻地理解有關概念、關係和依存性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不僅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強大手段,也是切實掌握技能和技巧的可靠基礎”。
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傳統教學論著眼於學習活動的“外部”因素,即把應當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技巧作為理解的對象,而贊科夫的實驗教學論要求學生理解的對象是學習過程,著眼於學習活動的“內在”機制,讓學生留心應當怎樣進行學習,例如,在解題之前,要預先計劃解題的步驟,對自己解題的方法要能論證,要能隨時檢查自己,及早地發現錯誤並加以改正,等等。這樣做能使學生註意探索適合於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5.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贊科夫根據他的實驗提出,“只有在發展上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和技巧”,併在新的情況下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只有那些具有相應的智力、意志和感情品質的人才能比較容易地適應新情況,順利掌握他們所不瞭解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因此,教學應當“使每一個學生(包括優等生、中等生以及差生)都能在發展上盡他自己的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必須解決好“差生”的問題。經過長期研究,贊科夫認為“差生”有以下幾個比較普遍的特點:自尊心強,但學習成績差,多數人在情感、意志、情緒方面有一種“自我中心主義”,與集體合不來,思想負擔重;求知欲低,沒有學習的願望,有的還對學習、學校、教師有反感;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都比較差。因此,不應該像傳統教學那樣對“差生”濫加壓力,把補課和佈置大量練習當作剋服“差生”落後狀況的主要手段,而應該首先設法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利用一切機會引導他們觀察事物,培養他們的求知欲,發展他們所缺乏的心理品質。同時,“對於教學大綱中的同一些問題,不同的學生可按不同的深度來學習。這樣一來,全班學生,包括最差的學生在內,就都能快速地前進了”。
贊科夫指出,以上原則作用各異,同時又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整體。它們的特點是強調培養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併在保證共同的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給予個性以發揮作用的餘地。
- 朱式慶主編,教育技術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01,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