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優化資源配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资源优化配置)

目錄

什麼是優化資源配置

  優化資源配置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在一定的範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其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優化資源配置的標準[1]

  優化資源配置可以以“獲取報酬最大”或“利潤最大化”為基本標準,但同時也必須考慮以下幾方面的標準:

  其一,優化資源配置不能不考慮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方面的標準。在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是代表全體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管理國家,組織經濟活動的,因此,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中必須關註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斯大林認為:“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這裡所說的“基本經濟規律”,實際上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對經濟發展(包括資源配置)的一種基本要求。鄧小平也曾多次指出:“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生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為了剝削。”?這就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一切生產活動都要從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出發,資源配置也不能背離這一宗旨。這一點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這些國家,只要能賺取超額壟斷利潤,資源配置不一定非要考慮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以美國的軍火生產為例。眾所周知,美國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規模軍火生產和軍火交易使美國發了大財。但軍火除了用於殺人和戰爭外,對於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因此,二戰結束後,美國的軍火工業理應逐漸萎縮。然而恰恰相反,戰後美國在軍事科研、軍火生產方面繼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二戰前,軍事工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尚不足1%,1954年這一比重達到13%,80年代末期以來達到20%。全國約有1/3的企業程度不同地直接從事著軍火生產,而其軍火工業的核心則是由大約4200家大型軍火企業組成,國防部每年要進行1500萬筆軍火交易,涉及850個專業供應部門、25000家承包商和10萬家分包商。儘管美國軍事科研、軍火生產都是世界第一流的,資源配置也是符合“獲取報酬最大”,“利潤最大化”等標準的,但生產出來的軍火產品卻不是美國人民所需要的。只能滿足美國統治階級爭奪世界霸權和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需要。而為了維持龐大的軍火生產,美國也總是隔幾年在世界某個地點找藉口發動一場戰爭,以創造本國經濟的“戰爭景氣”,但同時卻把戰亂和危機帶給了別的國家。顯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類似美國軍火工業的只顧賺錢發財而違背人民生活需要的資源配置是不可行的。

  其二,優化資源配置不能不考慮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準。資源的優化配置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一要求的前提應當是,優化資源配置,在一個國家內部不能是統治階級以損害其它勞動階級的利益為代價;在整個地球上,不能是少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以損害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代價;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能是當代人以損害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否則,如果由於以利益為導向追求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各個國家內部日益嚴重的貧富兩級分化,整個世界範圍少數發達國家長期盤剝發展中國家,當代人將可供後代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消耗殆盡,這樣的資源配置怎麼能稱之為“優化”呢?當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資源配置是難以實現的。因為,資產階級標榜的資源優化配置,常常是以損害其它勞動階級的利益、其它國家的利益和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的。例如,壟斷資產階級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剩餘價值率,總是設法降低工人工資;在產品滯銷、危機來臨時,總是毫不留情地大量解雇工人。也就是說,壟斷資產階級在力求保持企業生產要素的最優化配置的同時,毫不留情地、長久地侵犯和傷害工人階級的利益。又例如,發達國家總是打著各種援助的旗號,把一些環保要求高,污染嚴重的企業想方設法辦到發展中國家,在為本國賺取巨額利潤的同時,把難以治理的工業廢料、垃圾留在發展中國家。再例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稀缺自然資源的耗用上,總是只顧本國的當前利益而不顧全世界人民以及後代人的利益。據有關資料統計,西方發達國家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20%,消耗物質材料和能源卻占全世界的80%,人均消耗能源和物質材料分別是發展中國家的35倍和50倍。美國人口不足世界的25%,每年卻消耗全世界開發資源的34%,人均消耗能源及產生的廢物分別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的500倍和1500倍。有人預計,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國那樣消費,所有的不可再生資源將在4”年內被消耗殆盡。綜上可見,在資本主義國家,在以獲取最大利潤為導向的資源優化配置的背後,是可持續發展一系列規則的失敗。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才可能兼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例如,社會主義國家依靠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和一系列經濟杠桿,能夠在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避免因生產無政府造成的經濟危機,從而避免或減少資源的浪費。能夠在推動基礎條件較好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逐步加大對落後或貧困省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既保證了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平衡,又使各地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此外,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還能從當前經濟建設的現實利益和子孫萬代的長遠利益出發,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江澤民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從為子孫後代考慮”,抓好“糧食、水資源和油氣資源”等等的“永續利用”問題。所有這些都說明,優化資源配置必須顧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準,而這一點,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做到。

  其三,優化資源配置不能不考慮避免或減少浪費的標準。這裡所說的浪費主要不是指生產過程中資源的浪費。對個別生產廠家而言,只要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或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觀點,做到使“邊際收益產品等於邊際要素成本”,是能夠避免或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的。但從社會消費方面看,情況就不一樣了。譬如一個人一年消費10公尺棉布就足夠了,卻要讓他消費30公尺棉布,這其中就難免浪費了。一個三、四口人的家庭10年消費兩台彩色電視機、一部汽車,購買一套住房就足夠了,但卻要讓它消費5台彩電、兩部汽車,購買兩套甚至三套住房,這其中也包含著浪費。一個50萬人口的城市,按人均年消費300斤糧食計,一年有8萬噸糧食即已滿足需求,但卻讓它消費10或20萬噸糧食,這其中也難免浪費。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於整個社會生產存在著嚴重的無政府狀況,當各行各業生產的商品普遍供大於求,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形成尖銳矛盾時,就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造成全社會範圍各種資源的巨大浪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使勞動人民有足夠的購買力,也會因需求飽和而造成商品供大於求的情況,為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維持社會生產的正常運行,在種種擴大內需的措施背後,也難免造成一些資源的浪費。對生產過程所需的各種稀缺資源來說,如果僅能在單個企業中得到優化配置,而在整個社會卻不能免除浪費,這樣的“優化”是名不符實的。為避免和減少資源浪費,資源的優化配置就不僅應當體現在各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還必須體現在整個社會的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這就要求國家機器對整個國民經濟具有科學的、周密的、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職能。當然,在這一點上,社會主義的國家機器必定比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郭寶巨集.簡論優化資源配置的標準(A).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4:33~3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優化資源配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