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貿易條件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貿易條件理論

  貿易條件理論是由R.普雷比希和H.辛格等經濟學家提出的一種以國際收支而不是從實際資源的角度來考察貿易同發展關係的理論。

貿易條件理論的解釋

  所謂的貿易條件是一種指數,即出口產品價格指數與進口產品價格指數之比。如果這個比數小於1,就意味著出口產品價格相對下降,貿易條件惡化。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出口的產品多為初級品(農產品礦產品),需求收入彈性較低,隨著初級品的價格長期下跌,出口總收入也在下降。與此同時,他們進口的多為加工品,需求收入彈性較高,隨著加工品的價格穩步上升,發達國家越來越富。事實證明,國際貿易不是縮小而是擴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不平等的交換”必然帶來“不平等的發展”。因此,他們主張與發達國家切斷經濟聯繫,奉行自主發展的方針,俗稱“脫鉤戰略”。

貿易條件理論的內容

  貿易條件理論將世界區分為“中心”(發達國家)和“外圍”(發展中國家)國家。認為在影響勞動力的供給、需求和價格因素以及初級產品和製造品的供給和需求方面,以上兩類國家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受限制的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和國際收支是不利的。其主要理論依據條件是:

  1.技術進步的利益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由於勞動力稀缺,工資隨著生產率的提高而增加,而在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剩餘勞動力的存在,工資收入的增加比生產率的提高慢。因此,對最終貨物價格的上升壓力,在發達國家就比在發展中國家大,生產率提高所得的利益不會以降低價格的形式讓渡與購買者,而將轉化為較高的利潤和工資。所以發展中國家進口的製成品價格,比起他們出口的初級產品價格,總是相對地上升。

  2.不同類型產品的需要收入彈性的不同對國際收支所產生的影響。

  一般來說,初級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比對製成品的需求收入彈性低,所以發展中國家應保護國內生產的某些商品,規定一種壟斷的出口價格。

貿易條件理論的分類

  價格貿易條件

  即凈貿易條件(Net Bart er Terms ofTrade, NBT ) ,表示為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之比,它反映的是單位出口商品的進口能力。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僅憑價格貿易條件的惡化是不能充分說明一國在貿易利益分配中處於不利位置的,更不能說明一國貿易狀況的絕對惡化,因為從整個國家看,即使單位出口商品的進口能力下降,一國也可以通過出口數量的增加來增加收益,提高總體進口能力。在歷史上,英國、日本等國都經歷過一段較長時期的價格貿易條件的持續惡化,但那些時期恰好是這些國家出口部門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穩步上升的時期。因此,除了進出口價格比外,出口數量也被考慮進來。

  收人貿易條件( Income Terms of Trade)

  表示為凈貿易條件乘以出口數量,這意味著即使在價格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下,如果一國出口數量增加,其貿易條件也可能改善。其缺陷在於反映的是一國出口能力變化的一個絕對量,不能準確反映一國貿易利益的變動情況,也無法說明在國際貿易中交換雙方誰相對得益更多、誰相對得益更少這樣一些具有強烈對比性的問題。

  要素貿易條件

  要準確反映一國貿易利益的變動狀況,還必須考慮生產要素的交換比例,即必須結合出口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指數(Zx)和進口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指數(Zm) 來分析貿易條件。要素貿易條件分為單要素貿易條件( Single FactorTerms of Trade, SFTT) 和雙要素貿易條件( Double FactorTerms of Trade, DFT ) 。

  單要素貿易條件主要考慮出口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指數,雙要素貿易條件則兼顧出口與進口兩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指數,這就是說,一國從貿易中獲得利益的大小,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相對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是否超過了價格相對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而不是取決於價格貿易條件本身。許多經濟學家,如Viner,Baldwin,, Morgon,Haberler等都將雙要素貿易條件視為最重要的貿易條件概念。上述三個貿易條件指標中,以價格貿易條件最為常用,一方面是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往往習慣於將貿易條件簡單地理解為價格貿易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收人貿易條件特別是要素貿易條件的數據資料和相關計算比較困難。

經濟一體化下的貿易條件

  (一)貿易利益的分配不再確定

  傳統貿易條件理論的基本前提是國際間要素不能流動,因此可以存在獨立的貿易利益和確定的貿易利益主體,貿易條件可以反映各國在貿易利益分配中的地位。但是在貿易投資一體化條件下,傳統的貿易條件理論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外資在利用東道國的要素優勢進行生產時,出口國僅僅是貿易產品的生產國,而非全部貿易利益的歸屬國。通過進出口價格反映出來的利益不是歸貿易品生產國所有,而是為參與貿易品生產的全部要素提供者所有。所以在貿易投資一體化條件下,利益的分配將是十分不確定的,這表現為貿易確實將利益帶人本國的前提下,該利益究竟分配給誰是個疑問。從實際情況看,貿易國只能得到全部利益的一部分。

  (二)FDI 對東道國貿易條件的影響

  FDI 流人推動了一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同時又改變著一國的資本存量,影響一國的資源察賦狀況,進而影響一國的貿易模式和貿易條件。朱廷珊指出FDI 促進東道國貿易數量增長、生產要素比例變化、生產率提高等效應能夠對東道國的貿易條件和貿易福利產生影響。他認為FDI 流量通過國際收支變動效應間接影響東道國貿易條件,併在FDI 的產業流向與貿易條件變化方面得出重要推論: ( 1) 如果K/ L 比率保持不變,根據雷布津斯基定理,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發展中國家,FDI 的流人將改善貿易條件; (2) 如果FDI 大量投人各國的相同產業,將會引起同類出口產品的惡性競爭,貿易戰加劇,保護主義泛濫,貿易福利惡化。

  (三)貿易條件的波動性

  拉梅在研究了92 個國家不同時間段的數據後指出,一國經濟的波動性與其經濟增長呈反向關係,波動性高的國家經濟增長就慢。門多薩運用三部門的跨時期均衡模型,分析了大量的後指出,貿易條件的變動能說明50%的GDP 增長波動。科斯等人最近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在貿易投資一體化條件下,國民通過投資不僅可以跨國界分散風險,還可以跨時期分散風險,並能化解貿易條件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一體化下的貿易條件和對貿易條件的波動性的研究已經成為今後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重點。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貿易條件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