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貨幣需求量學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需求量學說(theories of demand for money)

貨幣需求量學說概述

  貨幣需求量學說是研究一定時期內一定社會貨幣流通數量及其決定因素之間關係的貨幣理論。

  現代貨幣需求學說主要有:

  1、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

  K.馬克思所闡述的是19世紀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的貨幣流通規律,對研究現代社會貨幣流通仍有重大的理論意義。馬克思用公式形式表述貨幣需求量的方式遠遠早於西方的古典貨幣需求量公式,只是他沒有使用符號代入公式而已。按照馬克思的分析,貨幣需求量可用下列三個公式表示: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待出售商品總量×單位商品價格)/同單位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速度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必要量=(商品價格總額-賒售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相互抵消的支付總額)/同單位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速度

  單位紙幣所代表的貨幣金屬量=流通中必要的貨幣金屬量/流通中的紙幣總量

  上述公式反映了馬克思對貨幣需求的幾個觀點:

  ①認為貨幣需求是一個客觀的事物,有一個客觀的尺度,反映在流通中,貨幣的需要量可用貨幣必要量來表示;

  ②適度的貨幣需求取決於商品的交易量、單位商品價格和貨幣流通速度

  ③對貨幣的需求最終表現為對金屬貨幣的需求(見貨幣流通規律)。

  2、費希爾的現金交易方程式

  美國經濟學家I.費希爾(一譯費雪)在其代表作《貨幣購買力:其決定因素及其與信貸利息和危機的關係》(1911)中,將自重商主義以來長期流行的貨幣數量與物價水平作等比例同方向變動的貨幣數量論,用代數式作出明確而簡潔的表述,使人們能夠一目瞭然地認識貨幣數量與物價水平的關係。其現金交易方程式為:

  P=\frac{MV}{T} 即 MV=PT

  式中P為平均物價水平,M為貨幣量,V為貨幣年流通速度,T為一年內商品交易總額。根據交易方程式,V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在充分就業水平上,T不能再增加,因而V/T可以假定為一常數,只要M發生變化,P也按正比例發生變化。

這一方程式是一個恆等式,並無特定的理論含義它表示:商品交換價值(PT)等於償付貨款的金額(MV)。人們對此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定出各種假設條件,提出各種理論。馬克思就利用這一恆等式提出了貨幣流通公式,表述了與費希爾完全不同的理論(見貨幣數量論)。

  3、劍橋方程式

  1917年及以後幾年中由劍橋大學教授A.馬歇爾A.C.庇古D.H.羅伯遜等人提出。這一方程式著重通過被人們當作備用購買力的現金餘額來研究貨幣價值與物價波動的關係,因此又稱現金餘額貨幣數量理論。一般表述為:

  M=kpy

  式中M為貨幣需要量;k為總資源中應以貨幣形式保有的比例,也就是V的倒數;P為總資源的價格;為社會總資源或國民收入

  根據劍橋方程式,貨幣價值由真實貨幣需要量和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比例決定。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髮生變化都會改變單位商品價格或單位貨幣價值。這實際上是供求價格原理在貨幣價值決定上的應用(見劍橋方程式貨幣數量論)。

  4、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貨幣需求決定於客觀因素,他們把貨幣需求建立在一定時期內商品和勞務的交易規模之上。於是,因貨幣的價值貯藏手段職能而產生的貨幣資產需求就被忽視了。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則強調貨幣需求中人的主觀因素,認為流動性偏好出於三個動機

  ①為進行日常交易需要的交易動機

  ②為將來安全保障需要的謹慎動機

  ③為追求利潤目的的投機動機。貨幣執行交換手段職能形成人們的交易動機謹慎動機,而貨幣執行貯藏手段職能則形成人們的投機動機。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和謹慎需求主要由收入決定,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主要由利率決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式為:

  M=L(Y)+L(r) 式中M為貨幣需求量,Y為收入,r為利率。有人根據這一函數式列出貨幣需求方程式:

  M=a+bYp+cr式中P為價格。

  凱恩斯對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在貨幣需求函數中增加了一個保持貨幣餘額的代價(利率)變數,即收益率對貨幣需求變化的影響(見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

  英國經濟學家J.R.希克斯1935年指出,貨幣需求應按照商品需求理論作為資產負債平衡或資產選擇問題進行分析。他認為,如果貨幣作為資本資產而不作為交換手段來分析,那麼貨幣需求公式必須包括財富總額、其他資產預期收益等解釋變數。希克斯提出將財富作為解釋變數是對劍橋方程式和凱恩斯公式的新發展。

  5、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美國經濟學家M.弗里德曼與希克斯相同,也按照資產需求理論把貨幣需求看作資產負債平衡或資產選擇問題但與凱恩斯學派不同,弗里德曼並不把貨幣需求歸因於人們的主觀動機,而是把貨幣當作提供服務流量的資產。在他的貨幣需求函數式中,財富概念是非常廣泛的。他所稱的財富不僅指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所構成的非人力財富,還包括人力(腦力和體力)財富,即人的掙錢能力。由於人力財富有時不能提供收益,把人力財富占非人力財富的比重作為一個解釋變數時,這個比重越大,貨幣需求也越大。弗里德曼的收入概念也不指國民收入,而指持久收入,即長期收入的平均數。他認為,這種收入才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其函數式為:

  M_d=f(Y_p,\frac{w_h}{w_{nh}},r_m,r^e_b,r^e_s,\frac{1}{p}\frac{dp}{dt},u)p式中Md為貨幣需求量,Yd為持久收入,\frac{w_h}{w_{nh}}為人力財富占非人力財富比重,rm存款收入,r^e_b為預期的公債利率,r^e_s為預期的股票收益率,1/p·dp/dt為通貨膨脹率,為隨機變數,p為價格因素。上式還可簡化為:

  M_d=f(Y_p,h,r-\frac{1}{r}\frac{dr}{dt},\frac{1}{p\frac{dp}{dt})p}

  用偏導數說明各解釋變數與貨幣需求的關係如下:

  \frac{\delta Md}{\delta(r-\frac{1}{r}\frac{dr}{dt})}<0

  其他條件不變時,其他資產收益上升,貨幣需求下降。

  \frac{\delta M_d}{\delta(r-\frac{1}{r}\frac{dp}{dt})}<0

  其他條件不變時,通貨膨脹率上升,貨幣需求下降。

  \frac{\delta M_d}{\delta P}=f(Y_p,h,r-\frac{1}{r}\frac{dr}{dt},\frac{1}{P}\frac{dp}{dt})

  其他條件不變時,價格上升,貨幣需求上升。

  \frac{\delta M_d}{\delta h}>0

  其他條件不變時,人力財富比重越大,貨幣需求上升。

  \frac{\delta M_d}{\delta Y_p}>0

  其他條件不變時,收入水平越高,貨幣需求上升。

各個因素影響貨幣需求的程度依靠統計調查來確定。

美國經濟學家錢得勒和哥爾特菲爾特在《貨幣銀行學》一書中還提出了貨幣需求的其他因素:

  ①社會富饒程度,社會越富裕,它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大;

  ②取得信貸是否方便和有把握,如果得不到信貸供給,或雖能得到但無把握而且條件苛刻、手續繁瑣,則個人和企業都會發現,相對於他們的支出而言,持有較多的貨幣餘額較為有利;

  ③替換資產的性質和多樣性,如果僅有的可供持有的其他資產流動性很低而且風險很高,則對貨幣的需求也可能提高;

  ④社會支付體系狀況,在生產和分配過程中,本期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勞務出售次數越多,則對貨幣的需求就越大(見貨幣數量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山林,funwmy,Zfj3000,Cabbage,Dan,Yixi,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貨幣需求量學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