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論
目錄 |
薩柏(Donald E. Super,又譯作:舒伯)是美國一位有代表性的職業管理學家。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一種縱向職業指導理論,重在對個人的職業傾向和職業選擇過程本身進行研究。
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論是指建立在一種生涯整合觀念之上的,強調的是主客觀的互相作用,這種互相作用實際上系統地闡述了一種生涯發展的模式,並被視為一種獨立的理論流派。
薩柏以美國白人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把人的職業生涯劃分為五個主要階段:成長階段、探索階段、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
要理解薩柏的生涯發展論,就必須瞭解該理論所依賴的整合性觀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人是有差異的。人的才能、興趣和人格各不相同,基於這種特性上的差異,人們各自適應於若幹種職業。儘管各種職業均具有對於人的才能、興趣和人格要求的一套特定模式,但是職業與人都有一定的改變餘地。所以職業生涯模式的不同性質,是由不同的家庭地位與經濟狀況、個人智力水平與人格特征,以及個人的機遇綜合決定的。
(2)職業選擇與適應是一個連續過程。人們對於職業的偏愛和所具資格、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情境,以及人們的自我概念,都會隨時間和經驗而改變,這使得職業的選擇與適應成為一種連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探索階段和固定階段兩大階段。探索階段中,又分為空想、嘗試和現實三個時期;固定階段中,又分為嘗試、固定兩個時期。從更大的範圍看,人的職業生活的成長、探索、固定、維持、衰退各階段的總和,即構成一連串的人生階段。
(3)職業發展過程具有可塑性。首先,職業性發展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完成自我概念的過程,這種自我概念的建立過程,也是一種折中調和的過程。“自我”是個人自身條件與外界各種條件、各種反響相互作用的產物。其次,個人與社會、自我概念與現實之間的折中調和,是人們把自身放人社會的職業角色的過程。再次,一個人工作的滿意(進而是生活的滿意)程度,視個人的才能、興趣、人格和價值觀能否找到對應的歸宿,或者說視上述各方面宣泄的適應程度而定。最後,職業性發展的各個階段可以通過指導而加以改善。這裡既包括培養人的職業才能與職業興趣、使人達到成熟,也包括幫助人在職業選擇上的試行選擇和幫助人的自我概念的發展。
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1]
薩柏以這一整合性觀念為指導,在理論上的貢獻主要有他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和生涯層面理論(又稱生涯角色理論)。
與金斯伯格和格林豪斯的理論不同,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包含了人一生的完整發展過程,他將生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特征是,人開始考慮自己的將來,逐漸具備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獲得勝任工作的基礎,並且在該階段末期,越來越意識和關心長遠的未來。個人所要做的,是通過學校學習、社會活動來認識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工作的意義,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態度。
主要任務:認同並建立起自我概念,對職業好奇占主導地位,並逐步有意識地培養職業能力。
薩柏將這一階段,具體分為3個成長期。
(1)幻想期(10歲之前):兒童從外界感知到許多職業,對於自己覺得好玩和喜愛的職業充滿幻想和進行模仿。
(2)興趣期(11-12歲):以興趣為中心,理解、評價職業,開始作職業選擇。
(3)能力期(13-14歲):開始考慮自身條件與喜愛的職業相符合否,有意識的進行能力培養。
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里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範圍、並且為之準備教育或者實踐。該階段的任務是,深化對職業和工作的人事,將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沉澱結晶,具體化自己的職業偏向,並初步實施。
主要任務:主要通過學校學習進行自我考察、角色鑒定和職業探索,完成擇業及初步就業。
也可分為3個時期。
(1)試驗期(15-17歲):綜合認識和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開始進行擇業嘗試。
(2)過渡期(18-21歲):正式進入職業,或者進行專門的職業培訓,明確某種職業傾向。
(3)嘗試期(22-24歲):選定工作領域,開始從事某種職業,對職業發展目標的可行性進行實驗。
個體在這個階段開始確定自己在整個生涯中應有的位置,並開始增加作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在不斷的挑戰中穩定工作,並學會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合理的均衡。
主要任務:獲取一個合適的工作領域,並謀求發展。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職業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1) 嘗試期(25-30歲):個人在所選的職業中安頓下來。重點是尋求職業及生活上的穩定。
(2) 穩定期(31-44歲):致力於實現職業目標,是個富有創造性的時期。
職業中期危機階段
職業中期可能會發現自己偏離職業目標或發現了新的目標,此時需重新評價自己的需求,處於轉折期。
個體已經找到了適合的領域,並努力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成就。與前一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發生的變化主要是職位、工作和單位的變化,而不是職業的變化。個人主要應鞏固已有的地位並力爭有所提升。
主要任務:這一長時間內開發新的技能,維護已獲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維持家庭和工作兩者間的和諧關係,尋找接替人選。
該階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閑轉移。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安排退休和開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尋求新的滿足點。
主要任務:逐步退出職業和結束職業,開發社會角色,減少權利和責任,適應退休後的生活。
不僅如此,在後期的研究中,薩柏又進一步深化了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將每個發展階段同樣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五個階段,提出人生髮展按照的是螺旋迴圈發展模式。但所有的發展階段理論里,薩柏都強調個人重視生涯發展的規律,根據發展階段安排自己的任務,也要合理塑造生涯發展的過程,使得各個階段能夠如期而至,並符合它們應有的意義。
薩柏認為,人的一生是一個角色扮演和角色變換的過程,而角色的扮演和變化主要受生涯發展階段的影響。他形象地將這種關係通過一個綜合圖形來描繪——“生涯彩虹圖”。
圖中,最外面的那層代表橫跨一生的“生活廣度”,即生涯發展的各階段。內部各層由一系列生涯最基本的角色組成,代表縱觀上下的“生活空間”。陰影代表在各個階段對角色的投入程度,陰影越厚代表角色投入越多。該圖簡單精確地告訴我們各階段該如何調配角色安排,十分有利於幫助大家獨立設計自己的生涯。
通過這個形象的圖片,我們可以發現舒伯把人生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時間層面,就是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第二是廣度層面,就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的各種不同角色;三是深度層面,就是扮演每個角色時所投入的程度。這三者的結合,就是薩柏所理解的生涯。
- ↑ 王麗娟,李亞軍,許辰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01.第18頁
認清自己,然後選擇目標,最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