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網路文學(Net Literature)
目錄 |
什麼是網路文學[1]
網路文學是指以互聯網為發表平臺和傳播媒介,藉助超文本鏈接和多媒體演繹的手段來表現主題,在網上創作發表,供網民閱讀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其中以網路文學原創作品為主。
網路文學的發展歷程[2]
追溯中國網路文學的起源,首先需追溯中文網路的起源。互聯網上最早的中文網路出現於海外。1992年6月28日,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出現了一個以ait.chinese.text為功能變數名稱的互聯網新聞組,後來被簡稱為ACT。一批留學生為了抒發自己思鄉的感懷,在ACT新聞組上發表了大量的漢語文學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1994年至1995年,是ACT發展的頂峰時期,網路文學作品張貼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都是空前的。伴隨著創作上的日臻成熟,網路文學的作者也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寫作風格,如圖雅、百合的小說和散文,蓮波、方舟子的散文,受到當時網路文學愛好者的歡迎,至今仍在網上流傳不衰。在1995年底,由於中文互聯網路的發展,也由於ACT在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ACT開始走向衰落,中文電子期刊則趁勢而起。
早在1991年,互聯網中即已存在中文電子期刊。1991年4月5日創刊的《華夏文摘》便是互聯網上第一份中文雜誌,主要刊載各大通訊社有關中國的新聞,也選登一些華人們喜愛閱讀的小說、散文以及報告文學等。《華夏文摘》創刊之後發表的由網路作家少君創作的反映留學生生活的文章《奮鬥與和平》是最早的中文網路小說。隨後,熱衷於網路的實踐者們開始大量嘗試編輯中文電子期刊。1993年以後,遍佈世界的中文電子雜誌大量涌現,較有影響的如方舟子創辦的《新雨絲》(http://www.xys.org)、詩陽、魯鳴等人創辦的網路詩刊《橄欖樹》(http://www.wenxue.com)等。而在1996年1月,花招公司創辦的第一份華文女性網路文學期刊《花招》(http://www.huazhao.corn),則體現出“特立獨行”①的辦刊姿態……可以說,大量中文網路文學期刊的涌現,昭示了網路文學發展的又一坦途,使得網路文學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殿堂,同時也為網路文學在中國內地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領地。
海外網路文學蓬勃發展的景況為國內網路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範例,但是,內地網路文學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滯後,主要是由高額網費超逾了居民消費的承載能力所帶來的網路普及率不高所造成的。
1994年,互聯網正式引入中國內地,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成為最初入網的群體。隨後,一些愛好文學的大學生開始把自己喜愛的海外網路文學作品張貼在各大高校的BBS上,瞬時形成了一股風潮,從而對網路文學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大量的閱讀消費又刺激了文學的再創作,形成“創作——閱讀——轉貼——閱讀——再創作——再閱讀——再轉貼——再閱讀”的良性迴圈,大批的網路寫手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從而為以後的蓄勢待發埋下了鋪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網路文學也隨之獲得了高速發展的平臺和契機。1996年,網路文學以迅猛的發展勢頭闖入人們的視野。在此背景下,網易公司率先向廣大網民提供免費的個人主頁。隨後,新浪等大型網站也開始步其後塵。一時間,全國興起製作個人主頁的熱潮,而網路文學也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一方空間。1997年,美籍華人朱威廉在上海創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http://www.rongshu.com),從此,迎來了網路與文學的“黃金時代”。
1999年,臺灣蔡智恆(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20世紀最後一年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徹徹底底地揭開了網路文學的序幕。緊隨其後,邢育森、寧財神、俞白眉、李尋歡、安妮寶貝等一批知名網路寫手紛紛浮出水面,一系列文學佳作也隨即誕生,引起國內媒體和出版界以及網路公司的廣泛關註。一時間,網路文學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當網路文學沸沸揚揚地在網上擴張其領地的同時,受傳統的文學價值鏈利益牽涉的誘惑,具備一定實力的網路寫手開始轉戰“網下”,將自己的作品出售給傳統媒體。1999年末,知識出版社順利排擠掉與之競爭的30多家同質媒體,獲得臺灣網路文學暢銷書《第一次親密接觸》中文簡體版權,並於同年11月出版該書,搶先掘得了網路文學的“第一桶金”。隨後,一系列跟風活動迅速挺進。目前,作家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天津人民出版社、灕江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文匯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紛紛出版了網路文學的叢書或者作品選集,呈現出文學“網上網下”共同繁榮的熱鬧景象。
網路文學的特點[3]
一、高度的自由化寫作
作者隱匿是網路寫作的一個顯著特征,這是由網路的特性所決定的。網路在空間一維上的寬容性,即網路信息容量的無限性,使得網路文學無需面對傳統文學嚴格而煩瑣的審查機制,作品可以避免專業文學編輯的審查和篩選而在網路上以最快的時間傳播和流通。公認的傳統文學創作必不可少的兩種形式——發表和付酬的意義被消解。在網路世界里,發表的園地不再被某些文化精英壟斷,每個人都有在網上發言的權利,都可以自由地參與創作和欣賞,沒有為稿費而發表作品的職業作家,大多數進入網路寫作的人都抱著非功利的、自由的創作心態,他們一般不會署名,或者只署網名,個人通過網路寫作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體驗表達和情感宣泄的需要,可以痛快淋漓、毫不掩飾地書寫內心的真實,並獲得廣泛的交流、理解和認同。網路文學的自我定位並非事業或使命及追求文學的價值,其創作心態更接近於游戲或滿足個人的樂趣。
正是因為沒有體制束縛、責任負累和生存壓力、商業誘惑,網路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才會無所顧忌、大膽嘗試和自由創新,大眾的、民間的、底層的聲音被自由地表達,文學進一步走向平民和通俗。網路的特殊形態可以讓作者處於無身份、無性別、無年齡之分的狀態,所有的人在同一個平面上自由交流而又各自獨立。網路提供給文學一塊寬敞自由的空間,內容的自由給予文學創作以心靈上的解放。但另一方面,網路文學的自由性特質義決定了它本身具有放縱化、囈語化以及平面化等局限性。
二、文本的開放性與接受的當下性
羅蘭·巴特提出文本的開放性,指的是文本向讀者的開放,讀者可以加入文本進行再創造。傳統的文學創作中,文學作品的完成過程為創作一閱讀一接受,作品價值的實現是在讀者對作品的創造性閱讀中,作者與讀者的關係是被接受與接受的關係。伊瑟爾在《文本與讀者的交互作用》中指出:“文學作品有兩極:可將它們稱為藝術的和審美的:藝術的一極是作者的文本;審美的一極則是由讀者完成的實現”,“文本與讀者的結合才形成文學作品”。這種理論假設只有通過開放、自由、寬容和高速傳播的網路才具有實現的可能。網路的開放性、交互性使網路文學的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全面開放,網路寫作者之間、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界限模糊而且隨時變動。作者與讀者第一次真正的“親密接觸”,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就實現了。
傳統文學的結構是封閉的、自我滿足的,網路文學作品中的超文本超越了個別作品的局限,眾多文本互聯為一個大文本結構。超文本的全息輻射功能使得文學作品處於一種動態的無限開放的狀態,這種開放性使作品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網路文學的超文本使作品與讀者相互溝通,作者可以在網路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說,回答讀者的提問,並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創作動機,讀者可以直接參与作品的創作,改變作品的主題、情節、結構、人物命運和故事結局。一個作者的作品往往會被許多人刪改、轉貼甚至續寫,最終可能成為集體創造的結晶(或大雜燴)。
被稱為網路文學“經典之作”的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蔡志恆)在創作的過程中,作者每天都會收到如雪片般飛來的E-mail和數以萬計的帖子,讀者的感受和要求影響著作者的再創作,時空距離的縮短使創作與接受相融合的共時性成為可能。這種形式賦予讀者更多的主體性,也賦予作者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傳統的寫作性質在網上被完全改變,寫作成為作者與讀者的共同勞動:“寫作的確是私人化的東西,可在某種程度上,它又不再只屬於你自己。”鋤
三、文本的多媒體藝術表現方式
網路文學是以數字科技為依托而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它的文本載體就是數字化符號,經過機讀處理轉化為可供辨識的文字、圖像、聲音等。並且隨著電腦科學的發展,負載網路作品的人一機界面已經從鍵盤—屏幕體制發展到超文本的視窗體制,給單一的文學作品增設了多媒體的視聽美感效果,形成“文本中的文本”或“文本間的文本”。網路文學寫作方式也表現出多媒體藝術展示和網路獨有的表達特點。
網路文學的文本結構已經突破了單一文字的平面,開始擴展到聲音、圖像乃至視頻方面的立體結構,與多種媒體的感覺通道相連接。除了傳統的語言線,陸敘述之外,網路文學作品中經常嵌入音樂、圖片和音像資料,直觀材料的介入將傳統的平面閱讀、再現性想象轉向立體化閱讀體驗。如網路上的詩歌文本已不再是平面的、單色的、無聲的、靜止的文字掃≥列,它可以是聲光變幻的動態畫,即通過音樂性、繪畫性、意義性來達到形、音、意一體的詩歌境界。多媒體可以從—一種媒介流動到另一種媒介,以不同的方式述說同一件事,觸動人不同的感官經驗。網路文學文本成為一種典型的“觀看”式的立體結構文本,傳統文學作品情境的想象性和意義的後延性得到弱化。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和作者對多媒體手段的熟練運用,網路文學虛擬真實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傳統文本單一的語言文字無法企及的“真實”。
四、網路文學語言的“網路化”特征
網路文學作品的篇幅一般比較精短,作品可以成系列地發表、連載,但每一篇的篇幅仍然是短小的。語言節奏快而緊湊,流暢易讀,短句多於長句,具有毋k躍性的特點。網路文學是傳統文學形式和網路傳播方式結合的新興文學現象,在語言運用上具有“網路化”特征。
隨著網路文化的產生,新的網路語言開始出現併在網路文學中廣泛運用,如MM、GG、大蝦(網路高手)、菜鳥(沒有經驗的上網者)、斑竹(版主)、貓(數據機)、伊妹兒(E—mail)、BBS(電子公告版)、網蟲、灌水、東東(東西)等網路特有的便捷、生動、新鮮的辭彙,以及網路電腦的專業辭彙,如線上、主頁、聊天室等,混用電腦上的漢字、英語字母、漢語拼音字母甚而註音字母等多種文字和註音符號。用電腦上的非文字元號如@、x、#、$等以及:)、*^-^、—(等表示不同的面部表情,用數字886表示“拜拜嘍”,這類網語大量涌現,反映了年輕網民個性開放、自由隨意、註重效率、有更多的生活選擇和更多的幽默感的時代特性。
網上交際可令作者極大地張揚個性和個人運用語言的特點,語言風格也相應地體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莊重的、隨意的、嚴肅的、戲謔的,不一而足。某些專業術語以及表現形式化入文學的語言中,產生生動而新異的語言效果。如一篇題為《迷失在現實與網路的愛情》的小說寫道:
她低下頭,笑笑,那種帶著一點點羞澀的笑容。我忽然又想起徐志摩的那句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或者李清照的那句“和羞走,倚門迴首,卻把青梅嗅”。我想到我的思維活動水平,從幾分鐘前的空白到現在的空前想象力,這個變化過程如果畫成曲線,一定振幅很大,對,一象限增函數,它的倒數是正的。
網路文學的文體分類[3]
網路的開放性和受眾的不同需求使網路文學作品的文學品格呈現多層次化,從審美趣味的角度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迎合大眾閱讀興趣的休閑和通俗文學,包括言情、俠義、恐怖、幻想等作品,其中言情所占比重最大;另外一類作品以追求較高的文學價值為目的,而不僅是以新奇、緊張的情節取悅讀者,屬於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的純文學或高雅文學。一些專業作家如劉醒龍、周潔茹等也涉足網路文學創作,周潔茹的《小妖的網》被稱為“國內第一部職業作家創作的長篇網路小說”。.這些因素增添了網路文學的嚴肅性,使其向雅化的方向發展。
從發表形式的角度網路文學又可分為三類。一是雖然發表在網路上,只要質量過關,也可以以印刷方式發表的作品;二是雖然可以通過印刷方式發表,卻因帶有另類色彩而不被印刷媒介接納的作品;三是依靠電腦和網路技術寫就,離開網路就無法生存的作品。
網路文學的寫作方法[3]
網路文學作為文學領域的一個新興樣式,儘管形態上與傳統文學有相當大的差異,但作品本身仍然以其鮮明的文學審美特質吸引著讀者,讀者對網路文學的欣賞和評判標準與傳統文學並無本質上的區別。由單純追求閱讀的快感逐漸轉向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是網路文學的必然趨勢。因此,網路文學寫作者仍然要遵循文學創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具備全面的人文素質、良好的文學修養及熟練的寫作技巧。
一、熟練掌握電腦寫作的基本操作方法
網路文學創作與傳統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書寫媒體的變化,一支筆、一張紙的寫作變成電腦鍵盤的文字輸入和屏幕顯示的信息表達、傳遞方式。要想進行網路文學創作,必須首先掌握基本的電腦寫作知識和技能。初學者可以直接從電腦的使用入手,掌握Windows98、Word2000等系統的操作方法,以及"55筆字”、“二筆型”或智能ABC、全拼等漢字輸入技術,也可以用漢王筆或無線壓感筆作手寫輸入,或者是在互動式語言平面上進行語音輸入。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電子文本的寫作和善於處理各種中文信息。文字的隨意組合、擴張,信息的複製、剪貼,自由增加補充新的構思內容,刪除不合主題的冗餘材料,以及跨文本的任意調用等等,都能夠刺激、活躍作者的思維,打破傳統寫作的時空順序和邏輯順序。
二、結合網路媒介技術特質進行創作
藉助網路的高速度、大容量、雙向性、跨時空等優勢來獲取各種文字、圖片、音像等寫作素材,作者可以不必直接參与、觀察現場,通過傳媒即可收集信息。材料的採集方式也可由傳統的做筆記、記卡片改變為電腦直接輸入、文件拷貝、網上下載等方式,甚至可以運用電腦程式提供隨機性來擴大取材領域,將一些字、片語、句等編成程式輸入電腦。有電腦程式的輔助,一個文學新手創作一部情節曲折的小說或一齣驚心動魄的戲劇就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在事先設計的創作程式中,作者把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和文字表現力交給了電腦。雖然這些無法替代內心充滿激情的原始創作,但至少隨機性產品的全新性和偶然性可以具有寫作素材或半成品的價值,通過作者的醞釀和藝術加工就成為豐富的創作意象。
構思方式上,傳統文學完全是個人化的藝術思維,網路文學創作可以由首創作者設定某一文學題材框架或文體類型,讓網民共同參與,進行群體性藝術構思,然後集中大家的藝術智慧進行創作。例如網路小說或劇本事先可以不必設定情節,甚至是無頭無尾,而讓欣賞者根據自己的想象將作者提供的片斷內容組合成自己想要得到的作品。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可以隨時通過網路信息校正原來的藝術構思,修改創作思路。
新興的網路文學孕育了無數的可能,它的最大特征是自由和開放,而這更切近文學創作的內在本質。應當指出的是,目前的網路文學還比較幼稚,它們大多數的表現主題並不具備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尚屬於快餐型文化的範疇。隨著網路文學的日趨成熟,藝術格調低下的作品將會被認真嚴肅的創作所替代。
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的影響[4]
1.帶來了文學存在方式的根本變革
由於網路文學依托於網路,特殊的媒介形式改變了文學的傳播渠道和生存方式。傳統紙質文學“白紙黑字”的格局已被刷新,取而代之的是現今的“E媒體”(Electronic media),從而實現了文學載體方面的革命。
再者,傳統紙質文學由於採用文字元號進行記錄,其敘述是線性的、固化的。而電腦用電腦語言替代了繁瑣的文字元號。利用“0”和“1”的代碼、bit和byte的轉換和編解碼,實現了文本內部的組織以及文本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協調。
2.豐富了文學的表現題材。實現了文學在價值論意義上的自由書寫
網路文學依附的特殊生存空間為當代文學提供了豐富的表現素材。一是源於網路本身的題材,即以網路世界中的某個人物為文本原型,以作者本人或其他人的網上際遇作為描述對象:二是以某網友作為故事原型,並將其還原到現實生活當中。第一種題材在網路文本的旨。文學在表現題材上的豐富意味著文學在另外一個維度找尋到了自由呼吸的生存領域,超越了現實社會對個體身份和角色的框限,實現了個體價值的自由書寫。
3.打破了傳統文學類型之間的界限
眾所周知,網路是一個虛擬與現實並存的世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造就一個幻境,以實現文本表達的豐富性。正是源自網路的這一特性,傳統的文學類型分類開始混淆。存在於網路之中的戲謔的文字組合使我們很難在紀實文學與虛構文學、文學與非文學之間劃分一條明晰的界限。因為網路文學本身便夾雜著眾多不確定性,始終在紀實與虛構之間游走。這使得不同的文學類型實現了自由的轉換,豐富了文本表達的多樣性。此外,網路文學中又存在著後現代無釐頭性質的內容解構,如解構經典名著《西游記》的今何在的《悟空傳》,裡面就充滿了反諷與詼諧的搞笑手法。而我們很難說清這一類文學作品究竟從屬於何種文學類型。
1.削平了文字的意義深度
如前所言,網路文本具有超乎尋常的自由度,傳統文學所具備的“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的言說功能在網路中已然瓦解。這 方面體現了網路文學適應了後現代語境下自由表達的語言表徵,另一方面則不可避免地帶來文字隨意化的弊病。網路負荷的意識形態性較弱,把關人的概念趨於淡化,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思和用“藏污納垢”一詞便是對其最好的概括。在網路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戲謔、游戲的文字,更有甚者,一些涉及色情、私密之事的文章更是招搖過市且博得了大量的點擊率(如木子美、竹影青瞳等)。這種游戲化的創作態度無疑堵塞了文學通向思想、價值、終極意義的通道,消磨了文學應該具有的大氣、崇高、深邃以及厚重,文學最終變成了一種時尚, 種吸引註意力的“眼球經濟”。
2.一定程度上擠占了紙介質文學的出版、發行市場
網路文學憑靠自身的物理屬性在出版、發行方面向傳統文學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網路文學的表現方式依舊是以文字元號為主,在網下依舊有生存的空間。目前,網路文學與傳統紙質媒體的聯繫日益緊密,一些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紛紛以出版物的形式搶占各大圖書市場,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網路文學的普及率,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傳統文學的出版、發行市場進行了分流。這無疑使本來便不甚景氣的傳統文學的發展更加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