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經濟剩餘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剩餘論(theory of economic surplus)

目錄

經濟剩餘論概述

  美國當代激進派經濟學家P.A.巴蘭(1910~1964)和P.M.斯威齊(1910~ )提出的關於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剩餘產量的產生和吸收的理論。它已成為美國“新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核心。

經濟剩餘論的概念

  “經濟剩餘”這個概念最先是由巴蘭在《經濟進步與經濟剩餘》(1953)一文中和《增長的政治經濟學》(1957)一書中提出的,後來在巴蘭和斯威齊合著的《壟斷資本:論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秩序》(1966)一書中,更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經濟剩餘的產生和吸收”問題。

  西方經濟學家對經濟剩餘的最簡短的定義,就是一個社會所生產的產品與生產它的成本之間的差額。由這個差額形成的"經濟剩餘",據J.D.菲利普斯(1914~)的估計,由下列項目組成:全部財產收入(利潤利息地租等,還包括超額折舊),商業過程中的浪費(包括刊登廣告,市場研究費用,招待費,過多數量銷售點的維持,銷售人員的薪金和額外津貼,華麗的辦公大樓的租金和維持費,商業訴訟,金融、保險、不動產和法律服務等行業的雇員補償金等),以及政府吸收的剩餘(根據政府全部開支作出)。此外,在他看來,經濟剩餘還應包括銷售努力對生產過程的滲透(如汽車及其他耐用消費品型式改變的支出,以及其他類似的只提供錶面上的產品多樣性和差異性的成本支出),以及由於失業的存在而喪失的產值。

  經濟剩餘概念與K.馬克思的剩餘價值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據斯威齊的解釋,他們之所以寧願採用“剩餘”這個概念,而不採用“剩餘價值”概念,是因為在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中,剩餘價值大概等於利潤加利息加地租的總和。馬克思在《資本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某些段落中,表明瞭剩餘價值也包含其他的項目,例如國家和教會的收入,商品轉變為貨幣時的支出,非生產性工人的工資。但一般說來,馬克思把這些項目作為次要因素來處理,並把它們排除在他的基本理論圖式之外。而斯威齊等人的論點卻是:“在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程式不再是恰當的了;術語的更換,將有助於實現理論見解的必要轉變。”總之,據斯威齊等人的看法,不完全競爭的出現,工會,以及進行干涉的政府,已改變了資本主義的面貌和剩餘概念的性質,使得探究用產量而不是用收入來表示的剩餘成為必要。所以,新馬克思主義文獻中的剩餘的顯著特性不是不勞而獲的收入份額的表現。更確切地說,它是關於使用剩餘的方式可供社會選擇的要素。

三個假說

  根據經濟剩餘這個概念,巴蘭和斯威齊提出了三個主要理論見解:
①經濟剩餘在壟斷資本主義整個時期,不僅其絕對量而且作為國民收入(或總產量)的份額(百分比)都趨於增長。
②經濟剩餘總量中尋找投資出路的那部分比重在壟斷資本主義整個時期正日益增大。
③壟斷資本主義沒有能力吸收日益增大的尋找投資出路的那部分剩餘。

  對於第一個見解,巴蘭和斯威齊主要是以大公司在成本降低方面的效率(不斷地、更快地降低成本)和在大公司制度下市場行為(壟斷價格、想方設法推銷、廣告費用膨脹等)來加以說明,從而論證在壟斷資本主義下存在著“剩餘增長規律”。他們申明,剩餘增長規律同馬克思的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是不相抵觸的。據說,後者是以競爭制度的假定前提下的理論為其根據的,而他們用剩餘增長的規律去代替利潤率下降的規律,並不是否定或修正政治經濟學上的一條歷史悠久的原理,而是面對從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結構改變的情況,這個代替獲得了它的理論表現,即剩餘增長規律表現的重要作用實際就是影響著分配的國民收入份額問題。

  對於第二個見解,巴蘭和斯威齊指出:壟斷資本主義總是形成越來越多的剩餘,可是它不能提供為吸收日益增長的剩餘所需要的因而是為使這個制度和諧運轉所需要的消費和投資出路。據說,因為大公司的股利政策(通常股利支付率指標長期固定為公司收入的50%)使增大的剩餘積累(公司未分配利潤)與這項剩餘分配到可支配收入之間產生時延(例如,假定公司在某個時期每股賺得利潤兩美元,支付股利一美元,以後每股賺得利潤增加到四美元,那麼股利將不會在一年內而是在好幾年內才增加到兩美元。這時,實際股利支付率將落後於公司的目標股利支付率),所以,即使資本家把全部分配的利潤用於消費,剩餘總量中尋找投資出路的那部分比重(尋找投資出路的那部分剩餘在總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也趨於增長。這樣,便形成壟斷資本主義的自相矛盾的性質──它長期無力吸收它所能生產的剩餘。因此,愈益困難的剩餘的吸收問題就會出現。

  依據第三個見解,巴蘭和斯威齊斷言:“既然不願生產出不能吸收的剩餘,所以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通常狀態就當然是停滯。”壟斷資本主義沒有充分的吸收剩餘的能力,這就等於全部生產能力的開工率存在下降趨勢,即現有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經常未能被充分利用。雖然有可能出現有利於吸收日益增長的剩餘所需要的如下投資出路:
①用於滿足人口增長所產生的需要的投資;
②用於新生產方法和新產品上的投資;
③國外投資。

  但據巴蘭和斯威齊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卻不是樂觀的。他們認為,人口增長本身對於創造某種投資出路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人口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同時其他的投資出路又在減少,其結果很可能是失業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持久的投資景氣;而在壟斷資本主義下,技術進步的速度是迅速的,但大量技術陳舊的設備仍然保留使用。總之,在他們看來,在壟斷資本主義下,技術進步速度和投資出路大小之間,並不存在象競爭制度下所表現的那樣一種必然的關聯。“技術進步傾向於確定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的投資所採取的形式,而不是它的數量”。至於說到國外投資,它遠遠不是國內形成的剩餘的出路,相反,它是把海外形成的剩餘轉移到投資國的最有效的手段。這樣,國外投資就使剩餘吸收問題更為嚴重,而不是有助於它的解決。所以,如果缺少抵消力量(如軍國主義化、浪費等)時,壟斷資本主義會越來越深地陷入長期蕭條的泥沼中。

  巴蘭和斯威齊使用“經濟剩餘”這個概念還企圖表示:“剩餘的大小是生產能力和財富的指標,是一個社會享有多大自由來完成它給自己樹立的任何目標的指標。剩餘的組成部分表明一個社會是怎樣利用那種自由的:它在擴大它的生產能量上投資多少,它以各種形式消費多少,它消費多少,是怎樣浪費的。”據此,他們斷定,資本主義社會帶來了“不合理的制度”。自由企業一詞已經變成了一種口頭禪,絲毫不具備描述或說明的效力。沒有財產的人民大眾從來就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條件或政府的政策。因此,“這種社會沒有信仰,沒有道德──沒有能力為它的成員們提供一種途徑,為著從人的角度來看是有興趣的和有價值的目標去利用他們的精力”。

對經濟剩餘論的評論

  經濟剩餘論試圖以美國政治經濟情況為依據,評述壟斷資本統治的特征及其經濟規律,揭露和分析美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矛盾與腐朽沒落情況,最後表明應為反對美國的壟斷資本主義制度而鬥爭。作者的這種嘗試和努力,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但是,“經濟剩餘”這一概念卻不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分析上,它抽掉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關係,抹煞社會生產關係的階級實質。“剩餘量”究竟是怎樣由勞動與資本之間關係而得來的,巴蘭和斯威齊並未完全給予闡明。這樣,所謂“經濟剩餘”就掩蓋和抹煞了雇佣勞動與資本之間的對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尖銳的階級鬥爭。對於這點,美國一些激進派經濟學者也指出:在《壟斷資本》一書中,經濟剩餘概念的使用提出剩餘上升趨勢這一壟斷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這種矛盾卻缺乏解決的推動力,從而在真空中運動。

  經濟剩餘論所推導出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停滯論",實質上是同馬克思根據對資本主義生產勞動過程的直接考察而提出的“資本積累理論”相背離的。西方一些激進派經濟學者指出,巴蘭和斯威齊對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停滯趨勢的研究方法,在好些方面同凱恩斯主義有效需求不足論類似。他們認為,巴蘭和斯威齊提出“剩餘吸收”與維持總需求的凱恩斯主義公式兩者間是一致的。

本條目相關鏈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山林,funwmy,Kane0135,Angle Roh,Zfj3000,Cabbage,Dan,Yixi,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剩餘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