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经济剩余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经济剩余论(theory of economic surplus)

目录

经济剩余论概述

  美国当代激进派经济学家P.A.巴兰(1910~1964)和P.M.斯威齐(1910~ )提出的关于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产量的产生和吸收的理论。它已成为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核心。

经济剩余论的概念

  “经济剩余”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巴兰在《经济进步与经济剩余》(1953)一文中和《增长的政治经济学》(1957)一书中提出的,后来在巴兰和斯威齐合著的《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1966)一书中,更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剩余的产生和吸收”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剩余的最简短的定义,就是一个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与生产它的成本之间的差额。由这个差额形成的"经济剩余",据J.D.菲利普斯(1914~)的估计,由下列项目组成:全部财产收入(利润利息地租等,还包括超额折旧),商业过程中的浪费(包括刊登广告,市场研究费用,招待费,过多数量销售点的维持,销售人员的薪金和额外津贴,华丽的办公大楼的租金和维持费,商业诉讼,金融、保险、不动产和法律服务等行业的雇员补偿金等),以及政府吸收的剩余(根据政府全部开支作出)。此外,在他看来,经济剩余还应包括销售努力对生产过程的渗透(如汽车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型式改变的支出,以及其他类似的只提供表面上的产品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成本支出),以及由于失业的存在而丧失的产值。

  经济剩余概念与K.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据斯威齐的解释,他们之所以宁愿采用“剩余”这个概念,而不采用“剩余价值”概念,是因为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剩余价值大概等于利润加利息加地租的总和。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某些段落中,表明了剩余价值也包含其他的项目,例如国家和教会的收入,商品转变为货币时的支出,非生产性工人的工资。但一般说来,马克思把这些项目作为次要因素来处理,并把它们排除在他的基本理论图式之外。而斯威齐等人的论点却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程序不再是恰当的了;术语的更换,将有助于实现理论见解的必要转变。”总之,据斯威齐等人的看法,不完全竞争的出现,工会,以及进行干涉的政府,已改变了资本主义的面貌和剩余概念的性质,使得探究用产量而不是用收入来表示的剩余成为必要。所以,新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剩余的显著特性不是不劳而获的收入份额的表现。更确切地说,它是关于使用剩余的方式可供社会选择的要素。

三个假说

  根据经济剩余这个概念,巴兰和斯威齐提出了三个主要理论见解:
①经济剩余在垄断资本主义整个时期,不仅其绝对量而且作为国民收入(或总产量)的份额(百分比)都趋于增长。
②经济剩余总量中寻找投资出路的那部分比重在垄断资本主义整个时期正日益增大。
③垄断资本主义没有能力吸收日益增大的寻找投资出路的那部分剩余。

  对于第一个见解,巴兰和斯威齐主要是以大公司在成本降低方面的效率(不断地、更快地降低成本)和在大公司制度下市场行为(垄断价格、想方设法推销、广告费用膨胀等)来加以说明,从而论证在垄断资本主义下存在着“剩余增长规律”。他们申明,剩余增长规律同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是不相抵触的。据说,后者是以竞争制度的假定前提下的理论为其根据的,而他们用剩余增长的规律去代替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并不是否定或修正政治经济学上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原理,而是面对从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构改变的情况,这个代替获得了它的理论表现,即剩余增长规律表现的重要作用实际就是影响着分配的国民收入份额问题。

  对于第二个见解,巴兰和斯威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总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为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要的因而是为使这个制度和谐运转所需要的消费和投资出路。据说,因为大公司的股利政策(通常股利支付率指标长期固定为公司收入的50%)使增大的剩余积累(公司未分配利润)与这项剩余分配到可支配收入之间产生时延(例如,假定公司在某个时期每股赚得利润两美元,支付股利一美元,以后每股赚得利润增加到四美元,那么股利将不会在一年内而是在好几年内才增加到两美元。这时,实际股利支付率将落后于公司的目标股利支付率),所以,即使资本家把全部分配的利润用于消费,剩余总量中寻找投资出路的那部分比重(寻找投资出路的那部分剩余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也趋于增长。这样,便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相矛盾的性质──它长期无力吸收它所能生产的剩余。因此,愈益困难的剩余的吸收问题就会出现。

  依据第三个见解,巴兰和斯威齐断言:“既然不愿生产出不能吸收的剩余,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通常状态就当然是停滞。”垄断资本主义没有充分的吸收剩余的能力,这就等于全部生产能力的开工率存在下降趋势,即现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经常未能被充分利用。虽然有可能出现有利于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要的如下投资出路:
①用于满足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要的投资;
②用于新生产方法和新产品上的投资;
③国外投资。

  但据巴兰和斯威齐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却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人口增长本身对于创造某种投资出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人口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同时其他的投资出路又在减少,其结果很可能是失业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持久的投资景气;而在垄断资本主义下,技术进步的速度是迅速的,但大量技术陈旧的设备仍然保留使用。总之,在他们看来,在垄断资本主义下,技术进步速度和投资出路大小之间,并不存在象竞争制度下所表现的那样一种必然的关联。“技术进步倾向于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投资所采取的形式,而不是它的数量”。至于说到国外投资,它远远不是国内形成的剩余的出路,相反,它是把海外形成的剩余转移到投资国的最有效的手段。这样,国外投资就使剩余吸收问题更为严重,而不是有助于它的解决。所以,如果缺少抵消力量(如军国主义化、浪费等)时,垄断资本主义会越来越深地陷入长期萧条的泥沼中。

  巴兰和斯威齐使用“经济剩余”这个概念还企图表示:“剩余的大小是生产能力和财富的指标,是一个社会享有多大自由来完成它给自己树立的任何目标的指标。剩余的组成部分表明一个社会是怎样利用那种自由的:它在扩大它的生产能量上投资多少,它以各种形式消费多少,它消费多少,是怎样浪费的。”据此,他们断定,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不合理的制度”。自由企业一词已经变成了一种口头禅,丝毫不具备描述或说明的效力。没有财产的人民大众从来就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条件或政府的政策。因此,“这种社会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没有能力为它的成员们提供一种途径,为着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有兴趣的和有价值的目标去利用他们的精力”。

对经济剩余论的评论

  经济剩余论试图以美国政治经济情况为依据,评述垄断资本统治的特征及其经济规律,揭露和分析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矛盾与腐朽没落情况,最后表明应为反对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作者的这种尝试和努力,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但是,“经济剩余”这一概念却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上,它抽掉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抹煞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实质。“剩余量”究竟是怎样由劳动与资本之间关系而得来的,巴兰和斯威齐并未完全给予阐明。这样,所谓“经济剩余”就掩盖和抹煞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对于这点,美国一些激进派经济学者也指出: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经济剩余概念的使用提出剩余上升趋势这一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却缺乏解决的推动力,从而在真空中运动。

  经济剩余论所推导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论",实质上是同马克思根据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过程的直接考察而提出的“资本积累理论”相背离的。西方一些激进派经济学者指出,巴兰和斯威齐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势的研究方法,在好些方面同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不足论类似。他们认为,巴兰和斯威齐提出“剩余吸收”与维持总需求的凯恩斯主义公式两者间是一致的。

本条目相关链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山林,funwmy,Kane0135,Angle Roh,Zfj3000,Cabbage,Dan,Yixi,Mis铭,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经济剩余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