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競爭優勢內生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競爭優勢內生論概述

  基於梅森—貝恩範式波特競爭戰略理論,將企業所處的市場結構市場機會視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這個看似很嚴密的理論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既然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由企業的外部因素 (市場結構、市場機會等)所決定的,那麼為什麼企業在面臨相同的條件下,其競爭優勢依然存在差別呢?這也就是說,對於某一個行業而言,該行業所有的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結構、市場機會等都在客觀上是同質的,在較為充分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市場機會不可能被某個企業長期獨占。根據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所推導出的邏輯結果只能是該產業內所有的企業的贏利狀況應該是基本一致的。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實證研究結果引起了人們對上述理論的質疑。魯梅爾特(R·P·Rumelt)的研究表明:“產業中長期利潤率的分散程度比產業間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事實上產業內的分散程度比產業間的分散程度要大3~5倍。正如魯梅爾特所言:“很明顯,最重要的超額利潤的源泉是企業具有的特殊性,而非產業內的相互關係。”由此可以推論出:企業表現為超額利潤率的競爭優勢並非來自外部市場力量,而應當是市場力量以外的、存在於企業自身的某種因素在起作用。也就是說,如果將企業以外的相同的因素剝離出去以後,那麼可以發現,所剩下的只能是企業自身了。這就是競爭優勢內生論

競爭優勢內生論的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者們將探索企業競爭優勢的著眼點轉移到了企業的層面上。在經過大約10年對產業的分析模式的修正之後,深入企業內部尋找競爭優勢特殊源泉的思想已漸明朗,產生了眾多的理論,其中包括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of firm)、企業動態能力觀點(dynamic capability)、企業能力(eapability)觀點、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觀點等。這些目前還處於“叢林”之中,概念各不相同的理論的共同之處在於,都認為與企業外部條件相比,企業內部條件對於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內部資源、能力的積累是解釋企業獲得超額收益和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1.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觀點

  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觀點可簡稱為“資源基礎論”,它是在對主流戰略理論的反叛中成長起來的。其基本目標就是解析被經濟學家視作生產函數的企業這個“黑箱”,將其拆解為更為基本的成分,以尋找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所在。資源基礎論首創於1984年,以伯格·沃納菲爾特(B.Wernerfet)的經典性論文《企業資源基礎論》的發表為標誌,後來一些學者(如蒂斯、皮薩諾、舍恩、1990,潘迪安、1992,彼得夫、1993等)對其進行了豐富和完善。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企業是由一系列資源束所組成的集合,企業的競爭優勢源自於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尤其是一些異質性資源。外部的市場結構與市場機會會對企業的競爭優勢產生一定影響,但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2.以能力為基礎的企業觀點

  企業內的資源有很多種,但並非所有資源都可以成為企業競爭優勢或高額利潤率源泉。比如,部分物力資源,在市場上可以直接買到,而且在競爭較充分的市場上,它的價格和它的價值趨於一致,因此不可能產生租金。一個企業即使用一種先進設備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優勢,很快就會因該先進設備的普遍使用而失去競爭優勢,從租金的產生和長期競爭優勢形成來看,這樣的資源是沒價值的。這就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超額收益及長期競爭優勢同對大多數企業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資源間不可能存在因果關係,因為這樣的資源要麼供應充分,使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從該資源中獲得租金,要麼供應稀缺,主要是因為針對這樣資源進行的競爭導致企業無法以低於價值的代價取得。在以上任何情況下,企業都無法在這一資源基礎上獲得持續的超額收益和競爭優勢。

  基於這些考慮,後來的一些學者對資源基礎理論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產生了企業能力理論,也即以能力為基礎的企業觀點 (capability-based view of firm)。儘管匯聚在企業能力論這面旗幟下的研究者們所使用的概念各不相同,分析問題的框架與角度互有差異,但其基本思想卻是一致的。由哈默爾普拉哈拉德提出的企業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在理論發展中逐步取得了主導地位。

  企業能力理論認為,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觀點把競爭優勢的源泉定義在具體的作為物的資源上,完全脫離了企業中人的因素,造成了資源與資源配置者之間的分離。稍作推斷便可以看出,以資源為基礎的企業觀點存在這樣一個隱含的假設,即資源的效用是可以脫離人的活動而客觀存在的。實際上,客觀存在的物質資源能夠發揮多大的效用完全取決於使用它的人,資源異質性的背後是人的異質性。正如哈默爾和普哈拉所指出的,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多方面資源、技術、不同技能的有機組合,而不是單純的企業資源。在探尋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過程中,企業的資源這一層又被剝離了,認識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由具體的、客觀存在的資源變成了資源配置、開發與保護資源的能力。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鲈鱼,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競爭優勢內生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