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內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科技內需是指國內對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需求總和,從巨集觀經濟學的角度說,是國內總需求的構成部分。
總需求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內需求,簡稱“內需”;二是國外需求,即產品和勞務的輸出。內需又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前者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和流動資產投資需求組成,後者由居民個人消費需求和社會團體消費需求組成。科技內需和國內總需求不僅是一種包含關係,尤其是高度相關的關係。一方面,科技內需是國內總需求的一部分,消費需求中包括科技產品消費,投資需求中包括科技項目。我國政府擴大內需政策所產生的巨大技術需求,應當成為中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在一個綜合交叉的關係框架內,科技內需通過傳遞、關聯、價值鏈的形式,對國內總需求發揮“凱恩斯乘數”的效應。
總需求和科技需求能否計量?從理論上說是可以的。以均衡的觀點和方法看,有下列等式:
AD(總需求)=AS(總供給)=GDP(國內生產總值)
既然GDP是可計算的,總需求也是如此。不過,在一般意義上,總需求是作為一個模糊總量用來說明巨集觀經濟狀態的。
在經濟學上,需求必須是消費者或投資者既有購買欲望又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同樣,作為一種對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需求總和,科技內需也不僅僅是一種需要,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求主體的最低預算,亦即資金支持,二是他們須有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初步方案。於是,有下列公式:
科技需求=科技供給=科技投入
這個公式涉及兩個問題。第一,在科技需求與科技供給之問,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需求者必須通過一定形式進行“信號顯示”和“信號傳遞”,才能溝通技術需求者和技術供給者。為此,要建立企業的、行業的、區域的科技需求信息系統,以及建立在這套系統上的信息平臺。有了這樣一個系統和平臺,就可以根據相關的數據,進行企業的、行業的、區域的科技內需測量,其方法有時問序列分析、因果分析、人工神經網路等方法。第二,“科技投入”如何計量?撇開人力資本不談,科技投入可直接以科研經費衡量,而科研經費在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下是不易計算的。不過,我們還是能以科研經費的來源和用途為標界,對科研經費予以大體劃分:
從科研經費的來源看,分為政府出資的各級各類基金、企業和事業單位出資的各類科研資金(R&D),沿用過去的一種說法,就是縱向項目經費和橫向項目經費。從科研經費的用途看,可分為基礎研究經費、開發研究經費、應用研究經費。
上述各類經費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統計加總,從而得出“科技內需”的量,儘管不是很精確,但與總需求的計量一樣,在政策上,“科技內需”也可以是一介模糊總量。
- 王文寅.科技內需初論(J).生產力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