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形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區形象(Community Image)
目錄 |
社區形象是社區有多種類型,包括都市社區、鄉村社區、工業社區、學校社區、商業社區等,它們都以各自的特點形成相對獨立的形象系統。
社區形象概述[1]
社區形象是特定的社會區域總體特征在人們觀念中的反映,亦即社會公眾對社區總的感覺、印象和認識,是社區整體狀況的綜合反映。社區形象是社區精神的外在表現,是一個社區在創建、發展過程中逐步積澱下來的,凝結在一個社區名稱中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全部表現和特征,體現了公眾對社區的承認和接納程度。一個社區的公眾認可程度越高,它的形象就越好,其社會地位、品牌形象就越高。社區形象可分為社區外部形象和社區內部形象。社區外部形象是由社區名稱、社區環境、建築式樣、社區成員的聲望和成就、社區對社會的貢獻、公開活動等看得見、聽得到的事物來表現的;社區內部形象是由社區的理念、精神、價值觀念、內在優勢等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來展現。
社區形象的構成要素[1]
社區形象是由各種因素構建而成的一個整體概念,這些因素包括社區精神、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成員、社區行業、社區發展等。
第一,社區精神。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定的社區成員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在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的支配和滋養下,逐步培育出來的一種社區意識。它是社區成員自覺認同的價值觀念、理想、信仰、意志、作風、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的綜合體現和集中反映,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其內涵包括時代精神、創新精神、群體精神、自治精神、傳承精神、個性精神等。
第二,社區文化。有廣義與狹義兩類。廣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長期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狹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內文化現象的總和,即社區居民在特定的區域內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個性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社區文化是社區形象的內核,它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陶冶居民情操、開發居民潛能、增進居民交往、塑造居民素質,進而提升社區形象。
第三,社區環境。包括建築外觀、住宅環境、綠化環境、環衛環境、交通環境、娛樂場所環境、文化體育設施環境等。社區環境是社區形象的最直觀的反映,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相融的結晶,它對社區形象的形成、發展和傳承起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和昭示作用。社區環境的建設,必鬚根據社區的實際,從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需要出發,高起點、前瞻性地進行規劃和建設。
第四,社區成員。社區是由社區成員組成,社區成員是社區的主體和社區形象的載體,一個社區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區成員的形象。因為社區的建設和管理歸根結蒂要依靠廣大社區成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區成員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道德品質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區形象的高低。因此,要建設社區形象,必須通過引導教育、文化環境熏陶等一系活動,形成社區成員對共同利益、公共領域的認同感、歸屬感,樹立對社會的公益精神、奉獻精神、團結互助精神“。社區是我家,人人為大家”,這種觀念一旦被社區廣大成員接受且在行動上付諸實施,社區形象塑造就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許多困難將會迎刃而解。
第五,社區行業。旅游、交通、餐飲、賓館、飯店、商場等行業是一個社區對外展示自我形象的視窗,是居民或流動人員接觸最多的行業,其形象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觀感。要優化行業形象,一方面要凈化、美化行業環境,完善硬體設施;另一方面服務要到位,即在服務設施上考慮周全,既要有現代的商業網點,又要有關係到居民生活的便民店;在服務範圍上,既要有物質的,又要有精神的、心理的。如“殘疾人服務”“、老年人服務”、“精神衛生咨詢”等;在服務質量上,既要有一流的服務態度,又要有一流的服務水平。只有這樣,行業的形象才能立起來。
第六,社區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社區形象無論是外觀形象還是內觀形象的塑造必須具有堅定的經濟基礎和精神基礎。而這個基礎的建立必須依靠發展。綜觀中外優秀的社區,絕大多數是發展較好,經濟實力、精神文明基礎扎實的社區。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主要表現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等,所有這些都必然在社區中得到反映。因此,任何一個社區形象都必然打上發展的烙印。離開了發展,社區形象塑造便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