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組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知識服務組織是指為了達到和實現服務經營目標,由具有特定關係的知識群體共同組合在一起的實體,此實體具有一定結構形式,實體中成員分工協作、共擔風險、共用成果。伴隨科技進步與發展,知識服務需求日趨增多,要求服務產品具有個性化與多樣化特征,採用多層級組織管理模式,勢必導致運行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上升,服務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受到抑制等,為了有效剋服和避免傳統組織管理模式客觀存在的種種弊端,知識服務組織需要遵循知識服務原理,對知識服務組織的結構和管理模式進行必要的創新。
知識服務組織的特征[1]
- 1.組織結構為知識聯盟體
知識服務組織結構大多採用知識聯盟體形式,此類組織結構運行效率取決於管理模式、決策中心能力以及運行機制靈活性。知識聯盟體組織作為開放性系統,全系統構成要素的獨立性日益增強,需要遵循系統控制原理,清晰界定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聯性,強化知識服務功能和管理職能的有機整合;需要藉助靈活的分權管理模式和柔性管理方式,規範績效評估流程和方法,不斷激活擁有專門知識的工作者參與相關決策的積極性,有效降低信息和知識傳遞成本,持續增強知識服務組織內所有成員內聚力。知識聯盟體結構類似於橫向網狀組織形式,其運營過程具有虛擬性和動態性特征,服務作業活動和流程大多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因此,適宜於採用多決策中心,並對不同的知識服務應具備合理組裝和快速集成的能力。知識聯盟體所呈現的網狀結構,打破了傳統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淡化了部門界線,顯示出扁平化特征,為此,需要採用靈活的運行機制,構建或完善信息系統以便強有力地支持和支撐彈性管理模式。知識聯盟體組織以知識服務結果為導向,具有自組織特征,其核心功能和目標是通過成員相互學習以實現持續創新,知識工作者可以同時參與多個內部知識聯盟,從而使知識型組織構成網狀並獲得進一步發展,其中,多個內部知識聯盟便自然地拓展為知識聯盟體組織,相互間不僅能夠優化知識結構和能力,而且通過相互合作與協同持續創造新知識,不斷推進知識服務組織構成要素的整合,使知識聯盟體的知識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知識服務組織運營主體是知識工作者,知識服務組織文化應該充分體現知識工作者不斷學習和開拓創新的文化氛圍,發揚刻苦鑽研、努力奮鬥和持續創新精神。知識工作者以知識為根基,以知識為創新源泉。知識工作者的創新能力是知識服務組織創新成功保障,知識服務組織必須將“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作為追求目標。實際上,知識服務組織本身作為學習型組織,所有成員都必須具備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才能基於知識武器有效作用,自覺控制組織經營行為,充分展現出知識服務組織的內在活力。“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將追求卓越作為創新精髓,追求人的卓越成就,不斷促成服務主體具備更強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超越能力,以便加快實現持續創新目標。“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需要職權轉變,促使經營主體不斷以即時目標為中心,對各種可能的方案進行深刻反思和領會,通過知識人的智慧和才智,不斷尋找到最佳方案或方案組合。
- 3.組織運營為協同共進
知識服務組織運營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多成員協同共同行為和多要素融合的過程,其效率取決於知識服務組織的知識創新能力和潛力,需要服務組織內外全體成員的知識共用和協同共進。知識服務組織運營是組織成員共用知識的過程,使分散在組織內外的隱性知識可轉換供服務組織共用的顯性知識,並通過內化處理,使其轉換為知識服務組織內在成員的隱性知識和素質。知識服務組織作為可持續發展社會協同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在高度分工又高度協作的知識社會中,其運營最高境界就是共生和協同共進,強調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協同共進。知識服務組織運營的協同共進實質是將知識的創新、共用和協同有機整合,並努力將其作為知識工作者自覺的價值取向,為知識服務組織提供精神凝聚力,成為知識服務組織實現持續創新的保障。為此,必須具備兩大特質,即知識工作者必備的知識構思和表達的特質,以及知識管理者的知識團隊組建與效用的特質。
- ↑ 劉愛珍.現代服務學概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