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申論是指針對給定材料或者特定話題而引申開來、展開議論的一種文體,是隨著公務員錄用考試製度而出現、推行的一種新興文體。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測試方式,申論的命題非常準確、科學,它是在充分吸收策論、基礎寫作和公文寫作優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目標的科學的測評方式。
從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辯、申明,“論”則是議論、論說、論證。所謂申論也就是對某個問題闡述觀點、論述理由,合理地推論材料與材料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申論”有著明顯區別於其他諸論的特點。它不是那種憑主觀好惡選材、盡情張揚個性的放言巨集論,而是要求準確把握住一定的客觀事實,作出必要的說明、申述,然後在此基礎上發表中肯見解,提出方略,進行論證。它的功能,與社會交際中廣泛使用的議論文完全不同。
作為一種專用於選拔錄用國家公務員的應試文體,申論適當地借鑒了我國古代科舉應試中“策論”的一些經驗與做法。“策論”和“申論”都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都要求考生表現出出眾的文字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提出的對策(方案)都要有可行性。但“申論”在內容上比“策論”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在形式上比“策論”更加靈活多變。“策論”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重大問題展開論述,即論證某項國家政策或對策的可行性與合理性,側重於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申論則要求考生從一大堆反映日常問題的現實材料中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特征,也適應當今國家公務員實際工作的需要。
從考試大綱規定及歷年實際出題情況來看,申論考試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實際問題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細閱讀這些材料,概括出它們反映的主要問題,並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實際方案,最後再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較詳細的闡述和論證。“申論”的寫作,避開了傳統“作文”中那些未必適合於考查公務員的因素,使必須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作為一種考試用文,申論首次出現於2000年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中。其進一步的來源,學者至今未有定論。一說申論源於孑L子“申而論之”等語的節略,但今本《論語》並無記載,看來此說難以成立。而且,即使孔子確曾有過此類說法,這對於人們理解現在的申論,也沒有實質性幫助。一說申論一詞本為習語,既可分用,如“申而論之”,也可聯用,如“申論”,兩者均取引申論述之義。至少近代以來,在書面表達方式中,這樣的用例確實多見,除提示文章屬議論性大類外,其於文章體制,實際關聯不是太多。
申論當然應有一定的淵源。首先,從公文用語角度看,舊時及今日下級向上級行文,例用申字領起者不在少數,如申狀、申解、申破、申表、申聞、申辯、申請、申報之類。申論如承此而來,則申論之申,主要是表明一種行政層級節制關係。在這個意義上,申論首先是一種公文,其用於國家選拔行政人才的考試,實在是理有必然。其次,從論體運用角度看,國家選拔行政人才總以實學實能為旨歸,如舊時科舉取士中常有策論一項,要求士子就治國、平天下問題建言獻策,很顯然,這樣的選拔用意非論體不足以擔當。由上而推,申與論結合為特定考試用文,這意味著考生應當立足國家立場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國家管理意識與能力的有無、強弱及由此衍生的相關專業學術內涵是判別申論高下的主要依據。
申論近似於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策論,但又有區別:策論是重點考察應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申論還兼考察應試者搜集與處理各種日常信息的能力。策論主要從經書中出題;申論的內容則更具有現實針對性,形式也更加靈活多變。申論測試既不同於古代選拔賢良的策論,也不同於當今的大學入學的作文考試,它具有自身的特點。
1.形式靈活
申論測試除了所給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議論部分。就文體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中的某一種形式,也可能綜合了多種文體形式;方案部分,則是應用文寫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議論文寫作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申論測試既考查了普通文體的寫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寫作能力,測試形式非常靈活、實用。
2.背景面廣
申論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國家公務員,因此十分註重對考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測試。為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背景資料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涉及範圍極其廣泛,且表述比較準確,一般不會出現偏差。申論的背景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大部分已有定論,也有一些問題尚無定論或存在爭議,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斷,並做出結論。至於一些難以定論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爭議激烈的前沿問題,一般不會成為背景材料。
3.針對性強
申論測試考查的目的明確,針對性很強,即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對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論述體現出來,從所提出的方案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體現出來。從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與測試的命題是密切相關的有機整體:目的具有針對性,試題也具有針對性;試題為測試的目的服務,目的則是試題設計的指導思想。
4.測試優勢
選拔公務員的申論測試,一開始就借鑒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不僅註重對應試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而且也註重對應試人員將要從事行政機關工作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素質的考查。在科目設置、考試形式上都是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在內容上體現了中國特色。西方一些實行公務員制度時間比較長的國家的公務員考試,是分類分等、定時定期進行的,人員的選拔錄用與職位緊密結合,採用不同的試卷,以滿足不同崗位、不同職位對人員的不同需求。我國也將逐步在公共科目試卷中,體現中央國家機關和垂直管理系統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類、分等、定期考試。
5.沒有標答
申論測試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從資料背景來看,都是有關當前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社會問題,有的已定論;有的尚未定論,完全要考生自己來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提出對策或是對對策進行論證,都不會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
以對策部分為例,這部分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是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相對的,在不同地區以及發展中的不同階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不可能一樣,更何況有的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種更為合理,針對性與可行性更強,要對若幹方案比較論證後方能確定。又比如論證部分,抓住什麼問題、從什麼角度論證、採取什麼方法與結構,要適合自己的特長,因而也決不會有一個具體唯一的標準。因此論證(作文)部分的評定,也只能是綜合的、全面的、等級式的,不可能有確切的唯一的標準。
正因為申論測試沒有確定的答案,這給了考生以發揮的空間,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有利於選拔者挑選到滿意的人才。
隨著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不斷發展,申論考試主觀試題客觀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歸納概括、綜合分析、貫徹執行、提出對策和申發論述五類題型均已經出現了內部標準答案,立意錯誤將直接導致低分現象的出現。
6.有前瞻性
申論測試註重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公務員考試命題不僅會與這種發展趨勢相適應,而且還會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
7.作文考試
申論與作文考試也不完全相同:作文主要考察寫作能力;申論還兼考察分析概括能力。作文多是直接命題,指向鮮明;申論則通常是給定一組材料,需要提煉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