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鐵成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生鐵成本是指生鐵在鋼鐵生產流程中所耗費的全部費用,它在鋼鐵生產中所占的成本比例最大。
生鐵成本構成主要為原材料(球團、鐵礦石等)、輔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動力(焦炭、煤粉、煤氣、氧氣、水、電等)、直接工資和福利、製造費用、成本扣除(煤氣回收、餘壓發電、水渣回收、焦炭篩下物回收等)。
影響生鐵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鐵礦石、球團等)成本,其次是燃料及動力(焦炭、煤粉等)成本。而包括輔料、人工費用在內的其他費用與副產品回收進行沖抵後僅占總成本的10%左右。
生鐵成本的重要意義[1]
鋼鐵行業因其規模大型化、技術規範化、價格規律化,使產品市場彈性繫數小,排除了利用產品差別進行競爭的可能性。鋼鐵企業不得不轉向對內的挖潛,把優化成本管理作為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重要手段。在鋼鐵冶煉的各步驟中,生鐵成本又因其高能耗、高原料投入成為降低成本的關鍵環節。因此,控制生鐵成本是降低鋼鐵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生鐵成本的控制[2]
降低生鐵成本可以在降低原燃料費用、改善燒結生產、合理噴煤、改進高爐冶煉技術、改善冶煉操作、尋找合理的爐料結構、合理投入、加強管理等方面採取措施。
改進高爐冶煉技術
高爐對精料的要求是“高、熟、凈、勻、小、穩”6個字,也就是提高礦石品位,增加熟料率,加強原料的穩定性,改善焦炭質量,加強整粒工作和採用合理的爐料結構。
尋找合理的爐料結構
一般的高爐爐料是自產加外購的結構。澳大利亞礦品味高、質量好,但價格高,對於身處內陸的包鋼來說運費更是昂貴。近幾年隨著精料質量水平的提高,對特殊礦冶煉規律認識的不斷加深,冶煉技術有了很大提升,自產精礦的使用比例得以逐年提高,降低了爐料的成本。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日常現場的調整外,技術部門對原料進行結構優化研究,建立工業過程數值模型,將使用的各原料質量和成分帶人模型進行運算,得出各種結果後仔細分析比較,再得出最適合的高爐生產需要燒結礦的量、性能和價格以及需要的球團礦的量、性能和價格。
改善冶煉操作
高爐煉鐵繫數是衡量高爐煉鐵生產率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改善冶煉操作,提高高爐利用繫數,提高高爐生產率。
加強管理
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日常現場的調整外,技術部門對原料進行結構優化研究,建立工業過程數值模型,將使用的各原料質量和成分帶人模型進行運算,得出各種結果後仔細分析比較,再得出最適合的高爐生產需要燒結礦的量、性能和價格以及需要的球團礦的量、性能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