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工業(Ecological Industry)
目錄 |
當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日益受到抵制時,人們迫切需要建立一種生態與經濟協調的生態經濟效益工業發展模式,這種生態與經濟協調的、可持續性的生態工業模式,是現代工業發展的最佳模式。
所謂生態工業,是指合理的、充分的、節約的利用資源,工業產品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損害最小以及廢棄物多層次綜合再生利用的工業發展模式。這是一種生態與經濟相協調的、可持續性的生態工業模式,是一種現代工業的生產方式。[1]
而根據聯合國工業與發展組織的定義,生態工業是指“在不破壞基本生態進程的前提下,促進工業在長期內給社會和經濟利益作出貢獻的工業化模式”。生態工業的核心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它們的共同要求都是強調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重視與自然環境的協調。
生態工業的現狀[1]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的工業界對防治工業污染普遍採取一種消極和抵制的態度。但是自1990年代以來,由於工業生產與發展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使不少國家工業界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他們看到工業污染既破壞自然資源,又損害了體健康;從而危及人類的生存和工業發展的生態基礎;另一方面,認識到工業污染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損害,不僅嚴重影響企業的名聲,損害了企業的社會形象,而且不利於市場競爭,成為影響企業生存和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在綠色運動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使人們對單純追求利潤為目的,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傳統企業經營思想和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產生了懷疑,為了樹立綠色企業的良好形象,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近年來發達國家開始興起一股企業環保熱,變革傳統工業發展模式,使工業朝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工業的綠化即工業生態化運動已成為現代工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這種變化是工業與環境對抗的冰雪消融時代。那種只追求利潤,不顧生態環境污染與破壞的時代將要結束了。正如美國《企業與環境》一書的作者喬格·溫特所說:“總經理可以不理會環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來公司必須善於管理生態環境,才能賺錢。”
目前美國、日本等大公司都極力推崇生態工業模式,並轉成了“工業生態學”的頌揚者。同時,發達國家工業生產的各種各樣的“綠色產品”越來越多。從“綠色食品”到“綠色用品”,從“綠色產品”到“綠色市場”等等,都在迅速崛起,這必將改變現代工業發展的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使現代工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生態工業系統[1]
生態工業系統的概念是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研究人員於1989年首次提出的。它是指在一個封閉的迴圈系統中,企業根據合作互作互利的原則,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所產生廢棄物作為自己加工的原材料或能源。這一系統將資源的浪費減至最小。
在生態工業系統中,合作的企業之間相互交流的紐帶是“工業生態鏈”,一個企業的產品或廢物是另一個企業的原材料或能源,這之間存在著一種共生、伴生或寄生的關係,構成了生態系統中生物鏈一樣的關係。當許多條生態鏈交織起來,則構成了高級的生態工業網路系統,它是生態工業系統的基本形態。因此生態工業系統中各企業之間存在著一種有序的、但縱橫交錯的聯繫,通過這種聯繫,物質能量、信息等進行流通,使其流到外環境中的量減少到最小,以保護外界生態環境。
國際上第一個建成的生態工業系統是丹麥哥本哈根本部120km2的凱隆堡生態工業園。這是1970年代,幾個主要工業企業為尋求解決工業垃圾、有效利用淡水、降低生產成本而建立的一個工業小區。區內有一個150萬kw的燃煤發電廠和附屬電廠的一個魚塘,一個丹麥最大的煉油廠,一個石膏板廠,一個硫酸廠,一個水泥廠,一個胰島素廠和幾個制酶企業,幾百個大小農場和一個凱隆堡城市供暖服務系統。它們組成一個封閉的生態工業系統,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每年節約石油19萬t、煤3萬t、水60萬m3(水源消耗減少了25%)、減少CO2排放13萬t、減少SO2排放3700t,利用煤灰135t、硫2800t、泥漿狀氮肥80萬t。
美國對凱隆堡工業園進行評估後認為,生態工業系統的建立是可能的,並仿效丹麥的凱隆堡工業園實施生態工業計劃。目前在美國,企業間交換原材料用的工業副產品能源的做法發展很快,但建立真正的生態工業系統還很少。生態工業園對世界許多地區來說還是個新名詞,但這種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資源,既有利可圖又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正得到逐步推廣。